浅谈数学课堂培养创新精神
2017-03-01张淑梅
张淑梅
摘 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发展创新教育是必然的明智的选择。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基础教育抓起。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精神 注重培养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现结合教学实例,谈点粗浅看法。
一、培养创新意识,孕伏创新种子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创新意识,也就是以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要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意识;要树立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意识;要树立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怀疑、敢于否定的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释放创新激情,发挥创新才智。在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创新型教师引导下,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分析思考问题,激发了创新,萌发了创新意识,埋下了创新种子。
二、培养创新思维,锤炼创新火花
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关键。创新思维是指发现一种新方式、新方向、新角度、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组观念,便使产生新结论。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关键应从五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的主要途径。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具有比常人更敏锐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要使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其次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好奇心;再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选择合理的方式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做观察记录。例如:在进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时,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和建立长方体面、棱、顶点等概念,然后 明确的观察任务:“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面、 棱顶点各有什么特点?”接着教师就放手让学生分成几个协作小组对长方体的模型进行观察研究,同时要求学生以协作小组为单位填写观察记录。最后组织学生合理有效的科学观察方法。(可按一定的方位顺序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有学生创造性地认为棱的条数可计算为3×8÷2=12(条),因为每个顶点都有相交的3条棱,8个顶点应有3×8=24条棱,可由于每条都相交于2个顶点,因此每条棱重复数了一次,所以应除以2。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记忆表象的加工改造,构成新意象 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创新的特殊法宝。天文学家由鸟的飞行想到了人的飞行,发明了飞行器;天文学家由牛顿的万有引力提出了宇宙“黑洞”之假说。数学学科的想象虽非如此美妙,但数学 应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想象素材,引导学生想象,启发学生想象。
3.培养学生逆向思考力。逆向思考就是突破思维定势,从对立、颠倒、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反向思考是创新的蹊径。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逆向思考的奇才,“电能产生磁”,那“磁能产生电吗?”逆向思考使法拉第总结出了伟大的电磁感应定律。逆向思考折射出人们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在数学教学中,应教会学生逆推算的方法,利用一些数学知识进行逆向思考能力的训练。
4.培养学生优异的品质力。优异的数学思维品质有赖于教师平时教学一贯持之以恒不懈地培养。例如:在教学中常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常用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采用难题巧解,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运用多提归一,训练学生思维的求同性;运用多解择优,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等等。
5.培养学生的质疑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往往是创新的起端,是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起点。质疑品质应以小培养。教师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质疑。对于爱问“为什么”,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能泼冷水,打击其自尊心,而应善加引导,保护其质疑的热情。同时教师要讲究释疑的方式,做到学生自己能释疑的绝不相帮,对于学生自己有潜力释疑的,要组织他们积极讨论、争辩、翻书阅读、查找资料……,想方设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要善于吧学生提出的“为什么”抛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
三、培养创新能力,践行創新行为
创新能力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技法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写一写,更要让学生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剪一剪、做一做。要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多种感官协作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要打破长期形成的封闭式课堂教育格局,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和社会实践能力。
四、培养创新情感,调动创新因素
教学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知识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同样,创新过程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也需要创新情感为动力。创新情感中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激情、探求知识的冲动等因素都是创新过程的催化剂。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教材中的新奇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让我学到我要学,由学会到会学。把沉闷呆板被动的学习变成生动、活泼、愉快地求知。其次教师要利用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导向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尽可能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保持持久浓厚的求知欲。再者教师要给学生真诚地爱,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关心帮助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朋友式的教师,真正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最后教师要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宽松、民主、平等、自由的创新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