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践

2017-03-01杨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1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杨丹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的提高。因此案例教学法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将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以促进小学语文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案例教学法 实践

引言

语文是各个教育阶段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语文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必须寻找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案例教学法却成为师生普遍接受的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引入情境或列举相关实例,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提升学生实践水平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片面地掌握理论知识已经与时代的需求脱轨。因此,小学教师应当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具体案例的引入,让学生在相应情境下独立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培养了问题意识,而且有效提升了实践水平。

2.促进自主探究学习

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而实现这个教学目标需要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就是探究问题,立足于相关对象。小学生在对对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观察力。这些都是学生在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

3.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教学依靠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完成。在合作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同盟者。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同见解,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为以后的团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践

1.合理应用教学案例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应当明确学科的教学目标,然后才能选择恰当的案例,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由于小学阶段的特殊性,小学语文的教学案例应当保证三点:第一是案例应该和课本内容贴近;第二是所列举的案例必须具有可行性;第三是案例应该满足学生的主体性[2]。

比如,教师在讲《赠汪伦》时,首先应该介绍诗歌背景。这是友人汪伦来送别李白时,李白的感激之作。其次应当进行诗歌的朗读,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和提升诗歌朗读水平;再次,朗读完毕之后,教师对诗歌进行解释,李白将要离开友人的时候,突然听到岸上传来歌声,原来是汪伦前来送别。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但也不及友人的情谊深厚。教师解释完之后,必须让学生充分消化理解,在这一步骤完成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堂任务,如根据诗歌内容写200字的短文等,既能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

2.认真选择教学案例

案例选择非常重要。小学生处在认知尚不成熟的阶段,教师选择的案例必须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案例也要符合课文要求,达成教学目标。案例必须具有精简和内容充实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比如在讲《春天来了》这篇课文时,老师应该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用查字典的方式正确识读生字。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播放音频,先让学生看一段春天万物复苏的美景视频,然后播放和缓的音乐,在音乐声中,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在对应老师的朗读,联想到视频中春天的美景,有利于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在教师朗读完毕之后,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优美地朗诵。最后,老师让学生用画线的方式标注春天到来的地点,如“小河边”、“田野上”、“小鸟的家”、“校园里”等,让学生充分理解标题中“来”的含义。这种案例教学法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也呼唤起学生心中最真实的情感。

3.创新案例表现形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案例必须打破陈规,追求创新,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案例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从实际出发,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3]。创新案例的表现形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体会语文的魅力所在。

以《元宵节》这篇课文教学为例,元宵节是北师大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正值春节尾声,但元宵节还没有到来,仍然有着浓厚的春节气息和喜气洋洋的氛围,正适合《元宵节》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大自然及重视亲情的美好情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流程及环节进行合理把握,以崭新的形式呈现出教学案例,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图片案例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关于元宵节的图片,收集祖国各地元宵节不同的风俗图片,例如东北地区元宵节有着“送灯”的习俗,东北许多农村在大门前、窗台上、仓房前、路口等点上各式各样的灯,豆大的微光连成一片,十分壮观,有着天人共享的寓意,而南方元宵节则有着踩高跷、舞龙舞狮等“百戏”内容,好不热闹,教师以图片或多媒体视频的形式将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提前感受元宵节浓浓的氛围,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独有的东方魅力,从而更好的深化教学效果。

4.分析评价优秀案例

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对优秀的案例进行分析探究,从而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案例既可以让学生吸收语文学科的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分析评价这些优秀的案例之后,将其精华部分纳入到自己的案例之中,使学生充分受益[4]。

比如,教师在将李白的《静夜思》时,可以吸收优秀案例的新方法,在一般教学步骤完成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写诗。教师要求学生以自己对夜的感受写一首诗歌,不强调押韵等,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开发想象力。学生拟写的诗歌很可能存在逻辑漏洞,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这些问题。在学生写诗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也许会有“神来之笔”,教师要适当地给予奖励,增强学生自信,促使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保持热情。

5.不断改进教学案例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案例,让自己的案例不断完善。一般来说,案例应该包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践教学,要具有典型性和相对性,还要具有时代性和可塑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案例的优良品质,保证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比如,教师在第一次讲课的过程中,忽视了实践能力的教学,只是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那么在下一次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教师将班级成员分成几个小组,以4—6人为宜,让小组成员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讲雷锋的故事时,可以进行小组提问,如雷锋精神是什么,小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雷锋叔叔给学生的启示等[5]。学生进行思考之后,经过小组交流完善自己的见解,既可以提升自己的团队能力,又能提高实践水平。

再以上文中提到的《元宵节》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来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哪些图片是和元宵节有关的,鼓励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各自在元宵节做些什么,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元宵节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认识到与家人团聚的可贵。以此来增添使整个课堂喜庆气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改以往语文课堂的枯燥性,增添课堂活力。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十分重要,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团队协作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案例,保证案例的与时俱进,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林江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113.

[2]邓雪琴.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9:82.

[3]王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2016,09:60.

[4]宋志丽.试论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教学研究,2015,04:160-161.

[5]楊秀梅.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9:34.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