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来诗词一缕魂 高考作文春满园
2017-03-01王唤金
王唤金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是我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丽遗产。如何引导我们的学生领会这些作品中给人的广阔的思维空间,让我们的学生在考场作文时去思考、去引用化用古诗词从而使文章文才飞扬,是当前考场作文取得高分的秘诀之一。目前中小学课本中所选的那些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给予正确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用诗词来包装美化自己的考场作文,就一定会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一、诗词巧绣标题新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也有人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可见命好文章的题目是关涉到全文成败的重要因素。
2003年高考福建省优秀作文《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诗词引领层次清
清醒的层次结构很能夺目,给人以条分缕析的感觉。除了用“一、二、三等”或者小标题的形式来显示文章层次外,运用诗句做段落的中心句也是使文章富有文采、显示层次的一个好办法。
2004年福建满分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也是用名句作文行文结构转换的标志,依次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胜”、“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和作者的成长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思路清晰,语言洗练,尤其是最后一句化用更是巧妙。更为引人注目的是2006年湖北满分作文《三生有幸》的诗词作为小标题,一脉相承如行云流水,
依次为“立春——软衬三春草,柔铺一缕香、小暑——满架蔷薇争艳芳,三伏亦感幽幽清凉、大寒——繁花落尽伊人清瘦,三九寒天可予我温柔”,分列小标题来引用化用诗句技法娴熟,三部分内容也渐次递进:三阳开泰的春天表现友情之初的勃兴、新鲜、软嫩;三伏酷热的夏天反衬自己离开友人的孤独,以花的艳丽写情的深沉;数九严冬,用诗化的语言来写雪的绝美、纯白表達友情的纯真、深邃和长时间思念的沉痛。
三、诗词显志意未尽
“一篇之中,在乎结句”,优秀作家总是十分注意结尾的处理。结尾写的好,可以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大添异彩,清音有余。
2006年安徽满分作文《碧海青天夜夜心》的结尾“夜已深,香茗已凉,我还没有完全读懂你。让我们相会于明年的此刻,那是我又将听到你低沉的吟诵:云母屏风烛影深,银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诗句结尾不仅呼应标题,而且使全文文学意味极浓,充分展现了作者语言表达的文采和文化积淀的厚实。
四、全文诗化美文采
2006年江苏卷满分作文《人与路》全文对诗词的引用化用更是鬼斧神工,不着痕迹,巧妙自然。你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站在喧嚣的历史舞台,叩问际会的风云,聆听先代哲人的足音。同是华夏文坛上的巨人,陶潜、屈子、李白却走出了不同的人生之路。究竟后人应沿着何人的路前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我放弃了归隐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屈子之路虽壮,却承受不了沧桑重荷。//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陶潜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志趣的表现;屈子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个性的张扬。而李白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乐观的写照!//我将沿着李白的路往前走,无论路上有多少荆棘,我坚信,只要一直在走,脚下总会有一片康庄大道!//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路,我将沿着李白的路……//”作者用古诗开篇,很有气势和历史沧桑感,行文时大量地直接引用陶潜、屈子、李白他们的诗文并辅以精辟的议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考场上能够如此旁征博引,不仅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大胆引用诗词贯穿全文的精神更是实在难能可贵地。
总之,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诗词,真可谓是粒粒珠玑,句句璀璨夺目。如果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在考场作文时巧妙地引用,就一定可以满纸留香,让人回味无穷。为此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平时要要求学生坚持多积累多读背,多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偷来诗词一缕魂,体验诗词绘意境,获得种种妙感触,言为心声美文章,使自己的文章吟诵起来嘴里香,抚摸起来手上香,嗅一嗅空气香,就是高考作文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纵然历经时间消磨,也越加清纯,越加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