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校园霸凌现象的思考

2017-03-01段松司汉武

法制与社会 2017年4期
关键词:青春期霸凌家庭教育

段松 司汉武

摘 要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整体的社会氛围较为浮躁,这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巨大。校园霸凌事件的频发可以看出,当今的校园文化里,暴力等负面性的元素普遍存在,这些事件反映出来的深层次东西,让人们认识到校园霸凌的严重性,校园霸凌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校园霸凌的特征、成因的分析,以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霸凌 家庭教育 青春期 学校 管理

作者简介:段松、司汉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086

12月8日晚,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刷屏。近年,校园霸凌事件屡屡发生,网络、媒体的传播使校园霸凌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这种现象,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我们都抱有相同的态度,那就是零容忍。校园霸凌事件一次次冲击着公众的视线,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从而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一、 校园霸凌事件回顾

在中关村二小的某男厕所里,两个同学用厕所的垃圾桶倒扣在当事小朋友头上,垃圾筒里是尿液和沾有排泄物的纸巾。可学校却认为这是学生之间的互相“开玩笑”。重庆一初中女生兰兰在住校期间太邋遢,引起宿舍其他女生的“公愤”,5名女生对兰兰打耳光,想要“教育”兰兰,不料竟将其打成10级伤残。浙江7名未成年女孩扇耳光、用水淋,强迫15岁少女下跪脱衣。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13岁的副班长小赐因为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的权力,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迫他们喝尿吃粪。永泰县东洋中学初三学生小黄自小学五年级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藏掖4年多,再次遭同班同学殴打时,发现脾脏出血严重,后经手术切除了脾脏。

据2015年统计,校园霸凌事件发生时,一半以上的受访者就读于初中,占到总人数的57.95%。52.27%的受访者遭受霸凌至今已有5-10年的时间,18.18%的受访者是在10-15年前遭受霸凌。据今年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近年来发生的校园霸凌地域范围广泛,覆盖了绝大多数省份,且频次密集。而据教育部统计今年5月至八月就上报68起校园霸凌事件。网络上所曝光的只是冰山一角,诸如此类的事件还在不断发生。无论是被霸凌者还是霸凌者,这些不仅会给孩子带来肉体上的伤痛,更重要的是对孩子沉重的心理创伤,这些心理创伤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这是每一位父母都不愿意看到的一幕。

二、校园霸凌的特征

校园霸凌实际它一直长期存在校园中,发生这些同侪间欺压的行为,可能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它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表现形式多样

霸凌不仅仅是身体遭遇的暴力,还包括言语(辱骂、嘲弄、恶意中伤)、社交(团体排挤、人际关系对立)和网络(以手机简讯、电子邮件、部落格、BBS等媒介散播谣言、中伤等攻击行为)等冷暴力。直接诉诸身体的霸凌并非多数,更常见的则是言语和社交方面的霸凌。校园霸凌也不仅限于男生之间,目前女生之间的霸凌事件也常常发生,他们就好比一朵带毒的花,女生之间的霸凌行为多与性、身体侮辱有关,这种行为令人震惊,伤害程度并不亚于身体遭受的伤害。

(二)长期性的伤害行为

霸凌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长期性且多发性的事件。霸凌者往往采取先欺负一下试试,如果不反抗或者欺负完了也没什么后果,那就以后慢慢欺负的心理,以至于被霸凌者長期遭受迫害,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三)力量不对称

霸凌者往往是一个自我价值感很低的人,必须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欺负别人、捉弄别人或者实施暴力来填补内心的缺失,所以他们会选择“软柿子”捏,而霸凌者的力量也高于被霸凌者,他们通常是个人或者群体作案,以至于被霸凌者在发生霸凌时没有反抗的余地。

(四)行为的隐蔽性和难以界定

很多校园霸凌事件直到最后酿成悲剧才被家长和老师知道,一部分原因是被霸凌者由于胆怯、害怕选择隐忍,据陈世平教授的调查,62.56%的受霸凌者选择不向老师报告,也不告诉家长的占 54.66%,61.1%的调查对象选择向朋友诉说。另一部分是由于霸凌者往往也会选择隐蔽的地方,以至于很难被发现。

衡量事件是否属于校园霸凌,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对于“伤害性”的界定也不够清晰。以至于一些对被霸凌者造成的轻微伤害和言语的人身攻击仅仅被认为是同学之间的“玩笑”。

三、校园霸凌的成因

有因才有果,校园霸凌的成因并不是单方面的,它是由很多原因综合造成的,有内因也有外因。要想解决校园霸凌首先就要从其成因开始分析。

(一)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校园霸凌大多是初、高中生,此时青少年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是青少年的过渡时期,自身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心理闭锁、情绪也出现两极情况。青少年往往有自己的社交圈子,相互之间经常聚在一起,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很容易形成“狐朋狗友”,这群人做事不计后果。很多的霸凌者都存在模仿的心理和从众心理,周围的人干什么自己也跟着干,以此来找寻自我存在感和价值感。女生青春期随着性的发育,开始注重自我的形象,并且非常的不自信,自卑感增加,所以女生之间很容易出现嫉妒、讲是非等,最终通过霸凌方式来发泄。有的青少年内心脆弱,胆怯,为了不丢面子,自己遭到霸凌只是默默忍受,这种行为更加让霸凌行为肆无忌惮。青春期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不要让青少年的青春期被灰色笼罩。

(二)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

家庭也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家庭的教育和家庭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家庭把孩子看得非常的重,孩子想干什么、想要什么父母都会帮着做,造成溺爱。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唯我独尊,受不了一丁点的委屈,成为了校园霸凌的隐患。有的家庭父母忙于生计,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照看,疏于管教,孩子的不良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和制止,导致误入歧途。而对于家暴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其实非常大,家长是怎么做的孩子就会怎么学,导致孩子意识上受到偏差,感到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会让孩子产生易怒、暴力的行为,孩子将这种行为带到学校中又施加给别的同学。有冷暴力的家庭会让孩子产生冷漠的心理、孤立、不和群的心理。

(三)学校管理欠缺,没有及时矫治

青少年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很大一部分校园霸凌是发生在校园当中,首先学校对学生缺乏管理,其次没有及时的发现和上报。青春期的青少年本身就有叛逆心理,而最应先发现问题的就是老师,我国现在提倡素质教育,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授课,还需要多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当校园霸凌发生时,很多的学校对于霸凌还没有相应的解决机制,大多数学校对霸凌事件的处理只是起到协调者的作用,导致问题不能被很好的解决。只解决表面的矛盾,没有对霸凌者和被霸凌者身心进行矫治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因此治标要治本,矫治工作必不可少。

(四)网络游戏和社会不良风气

青春期的青少年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外界的诱导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青少年往往有从众、模仿的心理。随着网络、媒体、通信行业的发展,各种信息满天飞,刺激着人们的眼球,青少年对信息的识别差,很容易受不良信息的误导。网络游戏暴力、影视色情暴力对青少年霸凌都是一种催化剂。

四、解决校园霸凌的措施

我国目前校园霸凌干预机制的滞后和犯罪成本低,使得国内校园霸凌问题长期以来停留在道德层面,而没有上升为法律问题,形成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人人有责,一旦出了问题却人人无责”的局面。导致解决校园霸凌难以找到法律依据来维护受害者的权益,霸凌者也未得到相应的惩罚、威慑。所以对于未成年人不良和不当行为的教育则更多的依赖家庭和学校。

(一)及时发现并建立处理机制

校园霸凌是法律的空白地带,也是学校和社会管理的灰色地带,霸凌事件在校园内绝对是有苗头的,但学校没有及时发现。多数学校是通过网络曝光后才知道这些事件,有些甚至即使知道后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同学和老师面对校园霸凌事件更不应该视而不见,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和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建立校园霸凌预防和处理机制,对老师进行反霸凌培训。如果校园霸凌在一开始就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会给这群人壮了大胆,提供了钻法律空子的机会。这些霸凌者一旦走向社会,最终将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二)及时进行心理矫治

校园霸凌不仅会对被霸凌者造成身体伤害,更会带来不可磨灭的心理伤害,青春期的青少年可塑性非常强,如果不正确引导,很容易造成心灵扭曲。对于霸凌者及时发现,进行必要的矫治和教育,以防其走上不健康的道路。但很多学校的咨询室形同虚设,没有专职的老师负责,没有发挥其职能作用。因此要积极的发挥咨询室的疏导作用,为青少年排除心理障碍,引导其健康发展。对于被欺凌者应进行及时的保护和心理引导,消除其的心理阴影和负面影响,增强与人相处的能力,学会自我保护,提升青少年的社会功能,使其生活和学习走上正轨,在阳光下生活。

(三)强化家长对孩子的正确引导

对于霸凌事件家长应当及时发现问题。例如:孩子身体无故出现伤痕、情绪出现异常、个人物品出现丢失等。这些都有可能是孩子遭受校园霸凌的信号。与孩子进行必要的直接交流和鼓励,确认孩子是否受到霸凌,而不是忽视。在孩子第一次遭受霸凌時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境遇,引导孩子理性并且多元的处理问题。受到霸凌后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心理的后期建设,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强大起来。

霸凌事件发生源头往往在于霸凌者,霸凌者的行为没有被及时的制止和正确引导,以至于很多无辜的孩子受害。当老师和同学发现有霸凌发生时应该及时向学校报告,对霸凌者进行相应的管理或惩罚,要让他们认识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家长应当清楚地告诉孩子不能有这样的行为,决不能接受孩子“只是好玩”之类的理由,如有必要可以和学校合作矫正孩子的攻击行为,增加对孩子的关怀和规范管理。

(四)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

我国目前在建设法治社会,只有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才能做到人人懂法,人人守法,这对遏制校园霸凌有很大作用。校园霸凌者往往就是由于对法律认识模糊,对霸凌的危害缺乏正确认识,做事不计后果,肆意妄为;被霸凌者缺少法律知识,不懂得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导致自己的伤害更大。因此,学校应进行法律宣传。例如:法治宣传黑板报、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法制讲座等。努力营造和谐校园。社会的大环境对青少年起着决定作用,应对媒体、网络的输出进行过滤,多传播正能量的事情,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由于校园霸凌的频发和其行为的恶劣,校园霸凌已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校园霸凌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而且也影响到家庭、社区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反校园霸凌已经是我们的一个共识,呼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欢乐、健康的学习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1]胡俊青、沈雄杰.论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及防控对策.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 4(3).

[2]刘宽.从校园欺凌看班主任制度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科技展望.2016(27).

[3]李爱.解析当前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8).

[4]苏春景、徐淑慧、杨虎民.家庭教育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16(11).

[5]王德伟.对校园欺凌现象的教育反思.德育论坛.2015(2).

[6]张愉悦.校园霸凌,不该发生的伤害.心理与健康.2016(230).

[7]张园园.青少年暴力行为形成的家庭根源及预防措施探析.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4).

猜你喜欢

青春期霸凌家庭教育
逆转人生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面对校园霸凌,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达英—35及妈富隆治疗的效果观察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青少年如何合理度过青春期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微信也会走过“青春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