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2017-03-01王杰夫
王杰夫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将数学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并且最终将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联系
小学数学生活化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牢固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办法,但在过去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不注重他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尝试去将我们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真实的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
一、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小学数学更是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例如,在学习除法时,就可以以分蛋糕为例子:爸爸买回了一个大蛋糕,分成了九份,那么,我和爸爸妈妈每个人能分得几块蛋糕呢?类似的题目是学生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情况,而刚上小学的学生有的会具备一定的算数能力,按照题目的要求,他们会对解答类似的问题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去解决问题。
二、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注意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1.创建数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妨尝试利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为学生创建一个数学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去学习。
例如,学生在学习比例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向学生介绍比例的概念,而是以一个故事引出:某市发生了一起恶性案件,在犯罪现场警察发现了罪犯的脚印,经过对脚印的计算,很快的估算出了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并且抓捕了他。那么,为什么我们可以根据脚印估算出人的身高呢?原来,脚的大小与身高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之间的联系——比例。用这样的方式导入课堂学习,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兴趣,充分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2.改编课本题目,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改要求教师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真正存在于生活中。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不妨尝试将课本中的题目进行改编,让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
例如,今天妈妈和你一起去逛商場,带了500元,你看上了一双价值80元的鞋,而妈妈自己买了一个160元的手提包,请你帮妈妈算算,你们总共需要付多少元钱?妈妈还剩多少元?这样的题目将枯燥的数字变成了有实际意义的生活问题,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和生活中的联系,也就更有兴趣去解答问题了。
3.发现教材中的生活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数学在生活中的实践让学生学习数学。例如,在学习长度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对周边的事物进行测量,例如教室宽度多少米?课本宽度多少米?课本的宽度用米表示是否精确?那是否有更小的计算单位?以此引出对分米、厘米的学习。这样在实践中学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点源于生活。
3.在题目练习中感受生活
在基础内容学习结束之后,教师会给学生带来一些扩展内容的联系,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练习,也可以贴近生活,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并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在学习加减法简便算法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样的发法,将减法题目256-99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告诉学生解题思路:爸爸去市场给爷爷买了一箱水果,要99元,他一共带了256元,给了老板一百元,老板找回了1元。那么爸爸还剩多少钱呢?经过这样的提示,学生明白在这样的减法计算时可以先用256减去100再加上1,然后简单得出答案。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得到了解题的思路,提高了计算能力。
三、让数学回归生活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数学回归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存在的价值。所以,在学习数学之后还是要让数学应用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鼓励学生和妈妈一起去买菜,并且主动询问菜价,然后计算自己需要付给老板多少钱。再比如,学习完矩形周长和面积后让学生在自己家中计算自己房间的周长和面积。
这样的学习方法将数学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就能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并且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真实存在于生活中。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数学和生活相联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知识,并且最终能够将数学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唐佳.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双语学习,2007(6).
[2]范左骅.让课堂导入的枝头绽放个性的花朵[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