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7-03-01肖雪胡承武
肖雪 胡承武
摘 要 2016年5月,“魏则西”事件是互联网上最热门话题之一。这个事件无疑揭示了我国互联网在法治建设过程的诸多问题,如相关立法体系不健全,互联网安全监管的缺陷,互联网企业法律责任缺乏。本文以“魏则西”事件为例分析得出目前我国互联网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互联网法治建设的建议,进一步强调互联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 魏则西 互联网 法治建设
作者简介:肖雪、胡承武,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027
2016年的五一期间,“魏则西”事件轰动了互联网。年仅21岁的魏则西用自己心跳的终结,将百度互联网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时之间,社会上关于互联网法治底线的问题讨论再次高涨。笔者认为, “百度魏则西”事件背后隐藏的是中国现行互联网法律体制下的种种乱象,因此在互联网领域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作用,对维护国家互联网信息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一、互联网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层次低,适用性不够
首先,从总体上來看,目前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是相对独立存在,没有一个合理的立法层次 。如《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明确的是互联网电子公告方面的事宜,《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明确的是与互联网相关经营场所,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相关的基本法或者法规将这些条例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其次,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登陆中国,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部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等等,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互联网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规范及推动作用 ,对整个互联网的法律环境起到了深远影响。但上述法律多为条例、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法规,他们只在当时的特定时期对互联网的建设及发展起到规范约束,或者只在互联网的某个领域存在影响作用,对整个互联网环境来说,并没有一套有体系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随着互联网发展速度迅猛,部分条例或法规已经滞后,不适应我国当前互联网的实际环境,使得很多信息互联网法律在现今社会执行性差,也难以合理维护网民们的合法权利。在“魏则西”事件发生后,国家网信办联合调查组进驻百度调查结果表示百度搜索相关关键词竞价排名结果客观上对魏则西选择就医产生了影响,这是由搜索引擎背后竞价排名机制和商业广告的违法等问题造成的,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然而我国还并没有出台相关的互联网搜索办法和针对互联网广告的管理规制条例,这正是我国互联网的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的表现,先前颁布的法律法规无法解决现在出现的新问题,百度互联网的违法现象还得不到法律的制裁,对于如何解决互联网违法的行为还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
(二)互联网依法监管不严
在法治社会里,依法行政、依法监管,是相关部门的天职,而“魏则西事件”所暴露出来的某些制度本身的空白正体现了监管不严的问题。
1.监管的软弱性: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监管部门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各监管部门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协作,也缺少对懂互联网法律、政策、技术等的综合管理人才,尚未形成统一高效的监管方法和互联网的立案查处模式。这些问题导致了我国互联网监管的软弱性,构成了较大的监管空隙,让互联网的违法犯罪行为屡现不显。
2.监管内容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互联网信息发布的低门槛和互联网信息的海量,以及目前互联网审查技术的单一和低效使得互联网信息的准确性很难核实,这就使互联网监督信息真假难分。在“魏则西”事件中,正是因为相关部门对百度竞价排名机制存监管不力导致某些盈利机制为了谋取利润在付费竞价权重过高、商业推广标识不清等问题,将虚假和有害信息误导公众,影响了搜索结果的正确性和客观性。
(三)互联网企业法律责任的缺乏
以百度为例,百度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在国内有着众多的用户群,理应向用户提供有质量、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但是却通过“竞价推广”这一手段谋取利益,无视国家的相关法规,将信息搜索变成了不良商家的“私人广告牌” 。此起事件的背后,我们明确的是,在互联网已经十分发达的今天,互联网企业法律责任的缺失是造成“魏则西”事件的重要推手。企业明明知晓这种信息是有害的错误信息,而无视并放任这种现象的存在,这种不负法律责任的态度正体现了互联网企业的法律意识不足。
二、互联网法治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立法工作
1.提升立法层次:
提升立法层次就必须首先坚持立法先行,发挥互联网领域的法律引领作用。以坚持宪法为根本前提,加快制定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据此来确定互联网法治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相关的主体权利义务,包括:政府、企业、网民等。同时要正确理解互联网自身的特性和发展规律,适时补充和修改法律漏洞。建立互联网信息化网络安全立法的规划,加快形成互联网领域的真正的法律体系,为实现依法治网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
2. 完善并及时修改法律:
法律的制定,就是为了规范某一方面或者某一对象的行为,如果不具有适用性或者适用性较低,则没有出台的价值。
首先,在时间维度上,对于已有的法律法规应当及时进行修订。特别如互联网这种更新速度快,发展多变的领域,更应该及时修订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要适应新时期新变化新发展的趋势,完善和建立新领域的立法,及时提高其适用性。
其次,在空间维度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法律需要规范的对象范围也在逐步增大。从初步的网站建立、信息的传播等,发展到了现在涵盖金融服务、文化传播、商业交易等等包罗万象,互联网法律需要规范的范围越来越大,这也对互联网法律的适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3. 改进立法工作方式:
立法的工作方式要坚持科学与民主。互联网的理念就是共享和自由,互联网作为一个公共平台,超越了时间与国界,把全世界连成了一个巨大的关系网。因此,在立法中应以全球视野对待互联网的法治问题,加强与他国的沟通合作并学习国外在互联网立法方面的先进经验,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同时,政府作为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的代表,既要鼓励互联网的创新竞争也要尊重公民与网民的诉求与权利,认真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公众,强化互联网立法的群众基础 。
(二)加强对互联网的依法监管
完善互联网监管机制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共识,政府应从策略、体制机制等各个层面,积极介入互联网的监管工作。在策略要上发挥社会公众群体的在互联网法治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建立健全的社会组织参与互联网的监督与管理制度。并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完善现有各行业的互联网监管细则,整合资源,综合考虑各职能部门监管的协同性和实效性,还要明确互联网的监管人员不履行或没有正确履行监管职责所应承担的责任及追责程序。在体制上建立由政府主导,科研以及商业机构广泛参与的互联网信息安全保护体系,明晰政府职责实施有效监督。
(三) 加强互联网企业法律责任建设
1.应该加强互联网企业制度的顶层设计:
建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企业实际,以互联网企业章程为最高规范性文件,类别明确、层次清晰、科學完备的企业制度,必须坚持建章立制先行。互联网企业要发挥法律在建章立制中的推动作用,用法治思维推动互联网法治,化抓住建章立制这个关键,在建章立制全过程中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三原则,充分实现互联网企业制度的法治性、科学性、有效性及民主性。
2.制定法律责任标准,开展第三方评估:
发挥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舆论作用,让互联网企业的公共行为受到监督和舆论影响,强化互联网企业法律责任意识。因此,可以制定适合我国互联网企业的法律责任标准,定期的由权威机构发布对互联网企业的评估报告,并对其违法的典型行为进行通报及公开。
3.需要培养互联网企业内部的法治文化,加强企业内部的自律:
结合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提炼各具特色、充满生机而又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形成“依法治理、以人为本”的法治文化氛围。依法经营,规避风险,推动企业沿着法治的方向不断提高经营水平;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寓文化理念与制度之中,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效能,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通过企业内部组织的学习、教育和宣传,使企业员工深刻的认识企业发展要提升到法律的高度,对违反互联网法律法规的员工作出惩治。在企业内部法治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和规模较大的互联网企业要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必要时要以壮士断腕的精神,猛药去疴,刮骨疗毒 。
注释:
张新宝.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法治问题.法学论坛.2004, 19(1).5-12.
陈李伟、吴奇璐. 践行依法治国 扎实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学理论.2015(1).126- 127.
国家信网办联合调查组公布进驻百度调查结果.
梁璐熹. 从“百度魏则西事件”小议互联网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经营管理.2016(5).51.
廖宇翃. 论互联网的法治建设与健康发展.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4).120-123.
王晓芸.关于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的几点思考.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5,29(3).114- 117.
田丽.增强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509/c40531-28333775.html 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