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米和毫米”的教学设计

2017-03-01唐小琴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生本教学转化

唐小琴

[摘 要]选择用哪种长度单位测量或者估算物体的长度是“分米和毫米”的教学难点。通过建立长度表象,让学生充分了解分米与毫米的概念,熟悉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转化,体现了“生本教学”的理念。

[关键词]分米;毫米;转化;生本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2-072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2~54页。

【教学过程】

师(出示一本书:长20厘米,宽10厘米,高6毫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都要爱护它。老师想为这本书制作包书皮,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呢?请你测量一下。

师:看来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利用手中的“厘米尺”无法精确量出其厚度。有没有比这刻度还小的尺子呢?用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对吗?

师:利用以前学习的平均分的知识,你能将1厘米再平均分一分嗎?

师:虽然分出的份数大小不一样,但是你们都知道要用比厘米还小的单位进行测量。其实数学家也和你们一样,把厘米单位平均一分,就得出了毫米。

【设计意图:创设让学生用“厘米尺”测量教科书厚度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一种体验:知道用“厘米尺”测量书不合适,需要用更小的毫米尺去测量。让学生动手把厘米尺平分,用小份作为新的测量单位,为后面的 “毫米尺”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实践操作,认识毫米

师: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呢?对于毫米,所有人都不陌生,把1厘米平分为10份,就可得到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如果把厘米平分为毫米,应该要画几道竖线呢?

生1:画10道!

生2:画9道!

师: 请在纸上画上一条1厘米的线,动手分一分,要把这条线分为10段,要画几条线呢?

【设计意图:学生很容易错误地认为平均分成10份,就是在1厘米的线段中画10条竖线,而动手操作,一来能够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为进一步“数一数”的教学做好铺垫,二来也能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的理念。】

师:这些小的刻度线将1厘米平均分成10份,产生了更小的单位——毫米。这其中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你能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到1毫米吗?谁愿意指给大家看看?

师:指的是小竖线吗?

生3:不对,是两条线中间的那段。

师(结合课件演示):在1厘米中间任意1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任意一段都是如此。

师:通过数一数,我们再次验证了1厘米就是10毫米,10毫米就是1厘米。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不会数,原因就在于分不清是“数格子”还是“数竖线”。通过强调“数”出度量单位的格子数,让学生逐步感受1毫米线段的长度,同时也为“植树问题”做铺垫。】

师:想一想,有没有什么东西的长度或者厚度和1毫米差不多?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物品引导学生感受1毫米的大小)

师:现在你们的眼睛就是“毫米尺”了,能大概估出这本书的厚度大概有几毫米吗?

(教师提醒学生测量产生误差的原因及要注意的事项)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对1毫米的感知,让学生估算教科书的大概厚度,一是可巩固学生对1毫米的认识,二是能让学生懂得估算,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实际测量中,通过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促使学生思考测量的要点,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自主探究,认识分米

师:刚才我们将1厘米平均分成10份,使它不断变小,从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毫米”,顺利解决了这本书的厚度问题。如果将1厘米不断叠加,这本书的宽10厘米还有一个新的名字呢。

生1:1分米。

师:对,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自己去研究!请四人小组合作,利用学习单进行研究,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问老师或家长。

“分米和毫米”研究学习单

找一找: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再用手比画比画。

数一数:1分米=( )厘米 1米=( )分米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画一画: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并用字母表示其长度。

【设计意图:改变教材呈现的顺序,先让学生对毫米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在过程中积累经验,然后再去认识分米,给学生创造想象和认识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有知识的收获,更有活动经验的积累,体现了“生本教学”的理念。】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生本教学转化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以人为本,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