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三思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03-01李日兰

新课程·上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语文教学

李日兰

摘 要:古人云:“三思而后行。”在教学中,教师就该“三思而后教”,学生更应“三思而后学”。古人的“三思”就是要想清楚三种问题——“什么”“怎么”“为什么”。据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懈的探索,创立了“三思教学法”。

关键词:三思教学;语文教学;自学能力

所谓的“三思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搞清楚“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学生要弄明白“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师生一起探究教材“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共同达成“三维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方法。三思教学法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统一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在探究教材“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过程中,就教师而言,搞清楚了“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就学生而言,弄明白了“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师生共同实现了“三维目标”。而“三维目标”中的“知识技能”正好对应了“学(教)什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好对应了“为什么学(教)”,“方法过程”正好对应了“怎么学(教)”。下面笔者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具体来谈谈“三思教学法”的实施。

“三思教学法”的实施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是“导学课”,而高级阶段则是“展示课”。

一、导学课

导学课是实施“三思教学法”的初级课型;是“师导生学”型的,教师的“导”在先,学生的“学”在后;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通过研究学情,钻研教材搞清楚了教材“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确立了“三维目标”,编写好了“导学案”,明白了自己“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教材,逐步完成“导学案”,达成“三维目标”,使学生最终明白“学了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一般来说,六年级学生的字词掌握还有待于进一步延伸,所以,还须重视字词教学,积累课本中的生词;六年级学生文学知识积累少,所以,应介绍作者,让学生了解作者,积累文学常识;六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缺少一定的写作技法,所以,要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突出的写作手法(如“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话,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年级学生普遍思维活跃,求知欲旺,表现欲强,但基础能力存在差异,有互补性。所以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宜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其次,钻石教材,搞清楚课本中“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然后在了解学情、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确立“三维目标”:(一)知识技能:(1)积累词语。(2)了解作者小思。(3)理解掌握对比、托物言志、先抑后扬和首尾照应的手法。(4)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话的写作能力。(二)方法过程:(1)学法:自主·探究·合作。(2)教法:引导法、点拨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最后,在明白了“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的基础上,编写好导学案。课堂上,依据导学案逐步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一步通读感知,弄清“写了什么”,读后让学生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以培养其概括能力;在通读过程中要求学生顺便勾画住生字词。在解决了生字词、了解了作者的前提下进行第二步细读深思,搞清“为什么写”。第三步研读细究,发掘“怎么写”,并让学生运用文中精湛的写作手法“小试牛刀”,以培养其写作能力。在导学过程中,遇到难点,如果学生自主探究解决不了,就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如果还解决不了,老师就进行必要的点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鱼渔并授”,既教知识又教学习。

导学课的实质就是借助理解教材“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这一媒介,教师先搞清楚“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以此为钥匙,开启学生明白“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智慧大门。“三维目标”的达成与否就意味着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是否与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成功对接。

二、展示课

著名的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先生说:“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复合体,双方在各自承担的不同活动中又互为主客体,教育活动的另一要素——教育内容则是纯客体。”经过一段时间导学课的训练,学生一旦训练有素,就不再借助“导学案”这辆“学步车”了,也不再依赖老师了,学会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做事。面对教材,学生就会自己去钻研,去搞清楚“寫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会明白自己“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完成学习报告,并在课堂上予以展示讨论。在这样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角色就实现了互换,学生成了主体,而教师则成了客体。

展示课的实质就是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转换,是“导学课”的反转。课前,由教师钻研教材搞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明白自己“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编写好导学案变为学生自主钻研教材搞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明白自己“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完成学习报告。课堂上,由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完成导学案变为学生一步一步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报告并加以讨论,变做题为做事,变讲坛为论坛。课后,由教师批阅作业反思得失改进教学变为学生反思得失并加以总结改进学习。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主体,而是转变为客体;学生的角色不再是客体,而是转变为主体。

总之,三思教学法实施的结果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最终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乃至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做人,这正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李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三思教学法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3(14):221.

[2]王春芳.让课堂活起来: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实践[J].新课程,2013.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语文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