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叶散文二题
2017-03-01乔叶
乔叶,河南省修武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出版散文集《天使路过》、小说《最慢的是活着》《认罪书》等作品多部。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北京文学奖、人民文学奖以及中国原创小说年度大奖、首届锦绣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2010年中篇小说《最慢的是活着》获首届郁达夫小说奖以及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水晶记
幼时读安徒生童话《灰姑娘》,最让人动心的不是王子,而是水晶鞋。那时未知世事,对爱情毫无欲念,只知道鞋子是实实在在可以当真的物件。犹记得书里插图上,灰姑娘的水晶鞋晶莹剔透,勾魂摄魄。长大之后才知道,水晶鞋只适合出现在童话里。水晶这样的东西,实在是不宜踩在脚下当鞋子的。即便真的做成鞋子又真的穿上,恐怕也只能直矗矗地站著秀一下,如果要走路,肯定是要摔跤的。后来曾在一家工艺品店见到过一只水晶鞋摆件,便买了回来。至今还在家里的搁物架上,算是了了一个念想。
水晶,根据《山海经》里的记载,还有两个名字,一个是水碧,一个是水玉,听起来都盈润清新,甚合珍宝之名。既是珍宝,想来便物以稀为贵,从未想象过遍地珍宝会是怎样的情形。近日有缘到了江苏东海,倒是长了一次奢侈的见识——在去东海的火车上,水晶就开始高频率闪现。铺位对面是个中年男子,本来和他无话,听他自我介绍是东海人,便忽然想起水晶的事,问了他一句,他立刻神采飞扬:“水晶呀?我们那里可是全国最大的水晶集散地!我一个同学就在另一个车厢,她开有七个店呢,我让她过来。”一个中年女子很快过来了,俊俏俏的,看起来精明能干,见了我便笑盈盈地递上名片,给我讲黄水晶、紫水晶、粉水晶、白水晶等各色水晶的寓意,还自来熟地要当向导:“你抽空给我打电话,我带你逛。你不买我的也没关系,不买谁的都没关系,来了东海就是朋友,开心就好!”
东海,这样的地名我喜欢,想到东海就会想到龙王,有仙气,即使这东海不是无边无际的海域,而是脚踏实地的平原。因这东海不是那东海,有条经典的祝福语在此也因地制宜地发生了微妙变化,不再是“福如东海长流水”,而成了“福如东海地”。就连“星光璀璨”这样的词也改成了“晶光璀璨”,有趣。
东海作家徐则臣曾在散文里如此说到故乡的水晶:“念初中时在镇上,校门前是石安运河。每天上下学我都坚持沿着河边走,为的是捡水晶。河滩上沙多,水一冲就会淘出很多没发育好的小水晶块,最大也不过小拇指尖大小。但我坚定地相信父亲的话,老想着哪天鸿运当头一脚踢到块大个儿的,就能提前过上好日子……在爱荷华大学的聂华苓老师家,看见一个鸡蛋大小的圆锥形水晶体从天花板上垂下来,在风里摇摆旋转,每一个棱面都闪过五彩清凉的光。聂老师问:认识水晶吗?辟邪的。水晶能否辟邪我还真不知道,但水晶我认识,没准这还是从我老家来的。聂老师就问我老家哪里,我说东海,聂老师一拍手,说:呀,东海!——很管用,就是在地球的另一面,你只要让东海和水晶接上头,别人就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
作为水晶之都,东海约等于水晶。在东海短短两日,便无一刻不水晶,也无一处不水晶。水晶博物馆,晶都大道,老水晶城,新水晶城……还跟着本地作协的朋友逛了逛最接地气的露天水晶市场,买了两个小玩意儿。这里的水晶价格也最接地气,让我觉得自己受用得起。边逛边听朋友上水晶课,又上百度恶补,知道了东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这么好的水晶:“约在23亿年前的远古代时期,东海境内还是一片沧海,山东境内冲刷而来的大量泥沙经过漫长沉积形成了厚实的东海群基底变质岩系。后受五台期地壳运动影响,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同时伴有大量的超基性、基性岩浆的侵入,进一步引发了各类新老矿物质的相互碰撞、挤压,重新组合和富集,形成了东海现有的以非金属为主体的水晶、脉石英等矿藏。”
这应该是非常专业的地质解释吧。相比之下,百度的解释更形象生动:一是好种子。水晶种子,矿物学家称之为籽晶、晶芽,蒙上天厚爱,东海大面积的变质岩中含有很多石英颗粒,为水晶生长提供了大量种子。二是好营养。种子生长需要的营养液必须含二氧化硅,东海西部大面积的岩浆岩形成后便有大量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液,大面积变质岩在变质进程中也形成大量富含二氧化硅的变质热液,这两种营养液结合补给,丰沛富裕,让种子们吃得饱饱的。第三是好管道。东海县地处大断裂构造东侧,次级断裂构造非常发达,这些断裂构造让营养液的运送畅通无碍。第四是好子宫。水晶的子宫便是晶洞。晶洞有两种,一种是散布在断裂构造的交错、拐弯和膨大部分,另一种是溶蚀形成的晶洞。东海以溶蚀形成晶洞中的水晶质量最好,体积也最大。第五是温度与压力。水晶的形成与长大还必须在特定温度与压力条件下才能完成,东海恰恰二者兼备……
这“五好”让我不由得感慨:这些水晶是冷冰冰的矿物质么?它们原是被东海这块土地自然养育的生命啊,天时地利让它们受尽宠爱,不但健康成长,而且万寿无疆:一万年前,东海“大贤庄文化遗址”便发现有水晶刮削器。六千年前,河南新郑“沙窝里遗址”中出现有水晶饰品,汉代时有水晶环、水晶璧和水晶玦,唐代时有了水晶帘、水晶枕、水晶杯和水晶盏,明代时太祖朱元璋用东海水晶制祭祖之器,清朝时有京官用东海水晶为朝廷制作佛像、佛珠、摆件和眼镜……近现代以来,从地中海到大西洋,硅工业发展迅猛,在通讯电子、军事航空、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水晶的加工和应用,几乎代表着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
美以饰,实以用。光华璀璨的水晶确实成了东海社会发展和经济前进的至宝。但是,东海的水晶却绝不只是这一种。除了物质的水晶,东海还有非物质的水晶:人。
此次东海之行,让我惊喜的有三个人:诗人鲍照,散文家朱自清,还有版画家彦涵。鲍照和朱自清是我熟悉的文学中人,不必多说。我最意外的是彦涵。恕我孤陋寡闻,彦涵这个人我是第一次听说,他的版画我也是第一次看到,线条遒劲有力,构图新颖别致,即使是最正板的政治插图,他也不落窠臼,寥寥几笔便才华横溢。而在他的纪念馆了解他的生平时,我只觉得浑身的血一会儿沸起来,一会儿又冰下去。苦寒聪敏的少年,青葱英睿的青年,沉稳持重的中年,起伏跌宕的老年……他这一辈子,称得上是沧桑历尽,波澜壮阔。但他的眼神里,始终有一种纯粹的东西,简单,透明,又坚韧,如同水晶。
这样的人,让我敬重,也让我信服。
座谈会上,同行的作家刘醒龙向东海的朋友建议说,如果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的奖杯都用东海的水晶铸成,一定很有意义。我没和他就这个问题交流,但他的建议和我的想法却不谋而合。我想,不仅是文学的奖杯,只要和精神领域有关的任何奖杯,如果可以用东海的水晶来做,那都是很有意义的。试想一下,如果想要物质的水晶和非物质的水晶完美契合的话,还有比这更好的形式么?
港人记
阳春三月,我第一次去香港。临行前夕,很是做了一些功课,想着自己好歹也算一文化人,得去那些有历史文化感的地方看看。什么黄大仙庙、金紫荆广场、港督府、和平英雄纪念碑、茶具博物馆、圣约翰大教堂之类的。但是,很惭愧,在香港三天,这些地方我一个都没去。为什么?据说每个俗女人都是一列火车,只能发出两种声音:逛吃,逛吃,逛吃,逛吃逛吃逛吃……香港让我不幸地发现:原来自己就是这样的俗女人。好在同行的朋友也和我一样由文化人堕落成了俗女人,让我的惭愧减轻了许多:既俗之,就俗之吧,谁让我们在香港逛吃得那么幸福呢!比如在崇光百货,看到我很喜欢的一个衣服品牌,在大陆单件要卖上千的,而在这里,因为逢到了打折季,折上折,又折上折,我买了五件才花了一千多港币。比如在香港最常见的化妆品连锁店“莎莎”,日韩美欧的大牌琳琅满目,经济装、旅行装、礼品装应有尽有,价格上却再没有那种凌厉的气势,让我觉得有钱不买简直就是天理不容。还有吃。随便一家超市都有价廉物美的快餐;随便一家商厦必定有餐饮集中的楼层;随便过个天桥都可以看到喜气洋洋的“大家乐”餐饮连锁店;随便一家玲珑如雀的路边小铺都清洁朗净,让人吃得心满意足……无论价格高低,钱都花得很踏实。因为知道消费的对象是可信任的,是安全的。这诉求听起来好像很低微、很基础,可是我知道,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容易实现的,很不容易。所以,幸福。
——幸福还因为碰到的那些人。那些人不知姓名,都是陌路,只能用甲乙丙丁来指代。
碰见甲是在晚上。我和朋友在中环逛完街,拎着大包小包准备回酒店,一时间却不知道怎么搭乘地铁,又懒得查路上的标牌——香港街道上的标牌很详尽,只要有心查,肯定能查清楚——于是就去问人。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眼镜哥背着个双肩包,眼神和善。我上去说明情况,他马上给我们指明了去往地铁的道路,并说要坐多少站。我和朋友走了一会儿便下到了地铁,正准备买票呢,突然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回头,居然是眼镜哥。他气喘吁吁的,显然是狂奔了一场。他满脸愧疚,说刚才对我们说错了站数,又对我们报出了新的站数,最后边道歉边和我们挥手道别。看着他的背影,我和朋友面面相觑。天啊,这态度也太好了吧!错几站有什么关系?由着我们自己倒腾呗。白指个路,还这么认真,最后还像欠了我们多大债似的……
乙,是在“莎莎”,我和朋友进了店就各自忙活起来,拎着个篮子楼上楼下地挑货,只捡自己可心的拿,偶尔碰头也顾不上说话。等我挑完了东西去结账时,有意思的事来了。在二楼领我去收银台的小美女——也就是乙——道:“您刚才是不是和朋友一起来的?”我说是啊。她说:“她刚才办了会员卡。您可以用她的会员卡结账,我们还可以打九折。”然后马上带我下到一楼,朋友已经在店门口等我了,我问她要卡,她还糊涂着:“什么卡?”我说明原委,她大悟:“我都忘了卡这事。”出了店,我们俩又是感慨良久。乙是什么时候注意到了我和朋友一起来的,又注意到了我朋友办了卡?还想着再打折给我省钱。给我省钱店里不就少赚了?如果店里的业绩跟她的薪水有关系她不也少拿钱了么?她这么费功夫出力的是图个什么?真就图个为人民服务么?
丙,是在铜锣湾的时代广场阿迪达斯店,我给儿子买鞋。儿子酷爱足球,又正值青春期,脚丫子长得飞快,合脚的鞋已经是45码了。因为这里的鞋价实在可爱,我便高瞻远瞩地给儿子要了双47码的最新款足球鞋。招呼我的小帅哥星眼剑眉,清新爽朗,笑眯眯地和我叙家常:“您的孩子多大了?”我说十四。他惊叹:“这么大的脚?”我说这鞋买给他未来的脚。他边夸我智慧边给我拿出几样东西:都是制作精美且透气的小鞋垫,他边给我演示着怎么垫前掌垫后掌边告诉我:“他的脚到46码的时候垫上这鞋垫穿,47码的鞋也会很舒服。送您四双。因为您孩子爱运动,应该会比较合适。”自然统统免费。我给朋友说起这事,朋友说她在北京也买过阿迪达斯的鞋子,这种鞋垫绝不赠送,只能买,还很贵。鞋子也不打折,服务员还爱答不理……“××什么事儿!”文雅的朋友居然爆了粗口。
因为购物太多,我的行李越来越无法收拾,于是最后一天就开始买箱子。在买第二只箱子时碰到了丁。她瘦瘦的,四五十岁的样子,穿得很家常,相貌也平凡。她店里的箱包是骆驼牌的。我看了一遍,不太满意。“那真是不好意思,你可以再去别的店看看。”她温和地笑着,“这附近还有一家箱包店比我们大,货很多,可能会有您满意的。”说着她便领我出门,指给我看。一瞬间,我很想问问那个店和她是什么关系,是不是她的朋友或者是她亲戚开的,但是我最终没有问出来。我不好意思问。我不好意思用自己的问来侮辱她的一片好心。
这就是我碰到的那些香港人,甲乙丙丁。一直以为香港人只知道挣钱,应该因为挣钱早把良知啊善意啊职业道德啊都熏得跟锅底儿一样黑了,没想到会碰上他们。而且还不止他们。有一次问路,问完了我们改了主意,就没按照那老先生指的路走,结果老先生就直直地盯着我们,后来索性跟上来,再次去指。他认为他没说明白。还有一次问路,那个老太太不会说普通话,却能听得懂。她比画着手势把我们领到了地方,才又转身回去……
不想说了。越说越幸福,也越说越沮丧。说香港被西化得文明程度高也好,有国际大都市的范儿也好,商业服务意识成熟也好,总而言之,我就觉得她是有面儿也有里儿。面儿是高楼大厦,是维多利亚港,是迪斯尼乐园,是星光大道,是张曼玉梁朝偉刘德华郭富城,里儿呢,就是大街上的这些个人,这些个甲乙丙丁。他们就是香港最实实在在的里儿。我甚至认为:香港之香,全在这里儿上。
责任编辑 卢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