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体验教学艺术
2017-03-01洪丽英
洪丽英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去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在感悟中发展,形成良好的品德。
一、情境体验,在“趣”中感知生活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情境体验法开展主题活动。小学生的注意力不会长时间停留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注意力的稳定性相对来说也比较差。同时,小学生的注意力大多取决于对事物的兴趣,而他们的兴趣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非常容易转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體验教学法,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使课堂教学向课外生活延伸,达到课内与课外统一,课堂与生活结合。
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巧妙创设情境,用鲜明、生动、形象的情景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引导学生触景生情,进入角色,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伸出爱的手》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先课件出示《千手观音》的影像,同时提问:“你们知道《千手观音》这个节目是哪些人表演的吗?她们是如何排练这个节目的?”通过创设情境,把残疾人引入学生的视线。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在好奇中调动了起来,营造了浓厚的探索学习氛围,共同去探究残疾人的生活。
二、角色体验,在“演”中感受生活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角色体验法开展主题活动。角色体验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去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体验角色来领悟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角色体验法,可以实现学生和教师、文本的有效对话,同时能够促进理解,优化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伸出爱的手》这一课的第一个活动“走近残疾人”时,为了让学生知道残疾人是我们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要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通过模拟、角色体验残疾人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便,萌发对残疾人的关爱和尊重。笔者是这样安排角色情境体验的。
1. 明确活动要求,创设角色体验情境。
2. 体验盲人、聋哑人的生活。
(1)蒙眼扮演盲人走路。(2)扮演聋哑人观看无声的演唱。(3)小组、全班交流体验活动的感受。
3. 角色体验肢残人。
(1)单手穿衣服。(2)不用手写字。(3)全班交流体验活动的感受。
这样的角色模拟体验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残疾人的生活,由此让学生产生同情、尊重、关爱残疾人的道德情感。这样的课堂,是儿童的课堂,它呈现的是儿童的文化,体现的是童心、童真,真正把学生引进了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生活的有效引导,从而体现出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核心理念。
三、故事体验,在“理”中认识生活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故事喻理法”开展主题活动。所谓“故事喻理法”,就是把抽象的思想道德观念,通过生动而有趣的故事,深入浅出地揭示出来,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运用“故事喻理法”必须紧紧围绕主题活动,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了“喻理”性,舍本而求末。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拥有好心情》一课时,就让学生讲述受不良情绪影响的故事。一学生介绍了乔治小男孩的故事。介绍完,笔者引导学生讨论:不良情绪给乔治小男孩带来了哪些影响?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通过讲故事,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还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家人的爱》一课时,课前,笔者就让学生讲述了自己成长的故事,这不仅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还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受到了爱的教育,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四、活动体验,在“动”中感悟生活
活动性是品德与社会的一大特点。有效的活动不仅让课堂生动有趣,还容易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体验中获得道德认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学会出行》这一课时,设计了下面的模拟活动体验环节。
1. 学认站牌(东肖到新华书店),知道可以坐几路车。
2. 选择走最近的线路,学习在中途转车。
3. 学习文明乘车(排队上车、使用文明用语、让坐、有序下车等)
在模拟活动中,体验坐公交车出行的方便,感受现代生活的快乐。
五、拓展体验,在“行”中升华生活
拓展体验教学,需要拓展品德课教学时空。一是改变品德课教学的时间界限,让真实的体验随时发生。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时间界限,使课堂教学的时间界限从40分钟无限延伸,让学生在课内外得到更多体验的机会。二是打破课堂教学的地域,让真实的体验随地发生。教师要上好一节品德课,很多时候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与社区、家庭形成合力。只有让课程与儿童生活建立联系,才能达到知与行的统一,才能在“行”中升华生活。如,笔者在教学《过年啦》这一课时,关注了学生以下的发展。
1. “年”的有关知识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2. 学会帮助家长筹办“过年”。
3. 懂得用礼貌的方式和语言给人“拜年”。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对春节活动的正确认识,加深学生对春节习俗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过年啦》这课中学会过年、学会生活。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丰富的情境,突出体验感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道德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升华,使学生做到化“知”为“行”,实现品德的自觉内化,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教师的教学要注重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逐步达到知、情、欲、行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
(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