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
2017-03-01李丹
李丹
【摘要】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也收到了一定的影响,在对其影响的众多因素当中,金融脱媒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现如今,银行的现实存款规模正在收到多元化的冲击。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互联网理财产品不断的兴起,这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金融脱媒。而在分页经营、监管的前提下,金融脱媒则是必然产生的结果。那么,商业银行如何有效的应对金融脱媒就成为了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实际出发,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脱媒;发展现状
金融脱媒的概念,原本出现在美国Q条例对于存款利率的管制当中,Q条例的管制降低了银行获取资金的成本,但与此同时,Q条例也使得人们对于存款的积极性收到了影响。作为“融资中间人”,银行的这一角色受到了淡化,其传统业务的利益不断遭到缩减。现如今,随着金融脱媒的不断加深,这就需要商业银行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从而正确的应对金融脱媒。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脱媒现象成因
现如今,随着我国融资证券化的发展,金融市场不断成熟,加上政府的主导,都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金融脱媒。
(一)资本市场的成熟
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提出允许优质的公司利用上市的方式来进行融资,政府的这种举措,是的我国的资本市场更加成熟,也带给了企业全新的融资方式。与传统的信贷相比,一方面发行股票的成本为发行费以及股息,但是在是实际情况当中,新股常常是采用溢价的方式来发型的,这也大大的降低了筹资的成本;而在另一方面,采用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的资金是企业的资本金,这能够有效的反映出财政产的所有权,企业不需要像传统的信贷那样按期还本付息,有效的减少了企业的债务负担。此外,创业板、新三板则给中小企业以更多的融资选择,使得中小企业没有在商业银行获得间接融资审批的时候,依然可以筹集资金。
资本市场的成熟提升了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这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的媒介功能,更是金融脱媒的重要体现。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2013年,余额宝的快速发展打开了国人互联网理财的大门。余额宝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理财方式,其高收益、简便灵活地优势使得大众的理财渠道大大拓宽,同时也快速的对资金进行了聚拢。从相关的研究报告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截止到2015年位置,互联网理财的使用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四十。
二、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背景下的现状
(一)政府主导性
在西方发达国家当中,产生金融托媒的原因是由于市场的自发性调整导致了资金结构的变化。但是,我国的经济体质改革交完,这就使得债券等市场的发展较为落后,金融机构没有较强的自主运行性能,主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
(二)存贷总量增加,比重下降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股票市场开始快速发展,与我国的金融体系形成了较为全面的金融市场。而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也是的很多的资金“体外循环”,投资者不在需要将银行作为中介,而可以直接进行资金的投放和吸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存贷款总量不断增加,但存贷比重却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现如今商业银行的吸储能力不断下降,这同时也减弱了信贷的投放能力,从而导致利息收入比重的下降。因此,商业银行的转型已经刻不容缓,继续寻找全新的盈利方式。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对金融托媒的对策
(一)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也曾经面临过同样的问题。但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通过对经营模式的及时调整,对中间业务进行拓宽,从而摆脱了困境。從相关的研究当中我们可以看到,286家资产10亿以上的银行在1983年—1990年阶段,其中间业务是其资产的1.21倍,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西方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也不断增长,1984—1990年阶段,这些银行的非利息收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2.97%。截止至2004年,其非利息收入站到了全部收入的46%。因此,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需求新的盈利增长点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与中小企业的合作
随着金融脱媒的不断深入,现如今我国已经呈现出了企业脱媒大于居民脱媒的特点,资本市场由于在筹资过程当中拥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因此很多企业都选择通过上市的方式来获取资金,这就更加加重了贷款业务的脱媒。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低中小企业放宽条件,拓展客户群体。而中小也由于自身的资产规模较小,因此也有着更为简单的经营结构,其融资本身具有金额小、期限短等多种特点,中小企业也愿意为融资支付更高的利率,这能够使得商业银行在定价方面掌握主动。
四、结束语
如今,政策主导金融脱媒由于市场的不断成熟、网络理财的发展、利率的改革等多种因素对商业银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主要表现为存贷比重下降、客户流失等。但是,面对传统业务被不断弱化的情况,商业银行更做出及时的调整,例如加强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开展混业经营等,从而保证商业银行更好的生存。
参考文献:
[1]涂晓兵.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路径选择[J].经济管理.2011(06)
[2]汤长保,陈森发.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以金融脱媒为背景[J].金融纵横.2010(01)
[3]陈曦.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选择[J].福建金融.2011(09)
[4]朱刚.金融脱媒现象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基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角度[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
[5]陆岷峰,任亚军,施勇.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J].上海金融.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