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交流”活动
2017-03-01陈育梅
陈育梅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即教师利用教学媒介,使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如果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难以实现。以小学数学为例,以“交流”为主要研究点,对数学课堂中开展“交流”活动的必要性、多种“交流”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开展以及开展数学“交流”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交流;必要性;情境;复习;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即教师利用教学媒介,使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如果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难以实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由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数学教师一人的活动,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如此,既能实现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也能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实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结合,气氛沉闷压抑的数学课堂也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学生学习思维活跃,教师教学兴致高涨。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工作经验,首先对开展数学“交流”活动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对具体的“交流”活动的开展做详细说明,随后对开展数学“交流”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简单性总结,以期抛砖引玉。
一、开展数学“交流”活动的必要性
1.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思维。”……这些描述都说明了数学教学活动并非教师一人的活动,而是让学生积极参与、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的活动,即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维的碰撞,提出各种疑惑质疑的活动,使课堂教学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因此,开展数学“交流”活动,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
2.小学数学教材变化的需要
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小学数学教材也随着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发生了变化,在数学教材中,一些繁、难、偏、旧和缺乏现实意义的教学内容被删除或者删减,而具有探索性、实践性特征的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尤其是强调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降低数学教学难度,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创新了教学方法,优化了教学过程,数学思考、统计和实践活动等得以增强和增加。面对这些情况的出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自身当前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和转变,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而仅仅依靠教师的传统灌输式和学生被动倾听的信息交流方式,是难以获取优质高效的数学教学效果的,因此,开展数学“交流”活动就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必要的教学活动。
3.小学数学课堂信息交流现状的需要
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交流”活动的开展现状并不乐观,而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课堂信息量太大、学生无法消化,课堂信息交流方式单一,课堂信息交流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课堂信息交流局限于课前预设、流于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数学课堂“交流”活动的开展一直处于低效和无效的状态。而且,通过观察发现,部分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常常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总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来进行教学设计,没有给学生提供对信息进行理解和反馈的时间。有的教师总是采取师生一对一的交流方式,没有实现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的教师采取的小组合作交流方式,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体现的却是以个别学生为主导,大多数学生扮演的是“群众”的角色;有的教师在学生交流活动中,总是习惯于打断学生的话,强行对学生加以点拨……综合以上种种现状,开展有效的数学“交流”活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我们应当提出改进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使课堂“交流”活动的教学价值和作用能切实发挥出来。
二、多种“交流”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开展
1.情境交流
情境教学,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态度体验,使学生准确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情境教学的教学状态由静态转化成了动态,它使原本枯燥、沉闷的教学课堂变得富有活力,教学课堂妙趣横生,学生的学习情绪也能变得极度高涨,从而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情境活动中,以极高的热情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而且这能有效促进师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显得十分积极、活跃,情感也能在交流活动中得以强化。
例如,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内容为例,本节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小学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经历计算的过程,所以,在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加以理解和掌握之后,我给学生创设了如下情境:拿出课前我在家里收集好的一些物品,如手电筒、水杯、羽毛球、钢笔、钱包、镜子、魔方、积木块,等等,物品上都标好了带有小数点的价格标签,然后,选取几名学生,两位学生扮演“售货员”,剩余的扮演“顾客”,然后来模拟购物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扮演“顾客”的学生交流买什么,带的钱够不够,选择好要购买的物品后,到“款台”结账,与“售货员”交流共需要多少钱,付钱之后应该找回多少钱,并对物品价格的计算过程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在这一体验式情境中,促进了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而且因为形式生动活泼,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开展得更为顺利、有效,在交流活动中,也检验了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讨论交流
讨论,即在教师指导下,为了达到某个教学目标或者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合作探讨,从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通过开展讨论活动,可以充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体性,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积极组织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与老师、同学进行分享交流,如此,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而且能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将所学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例如,以《图形的认识》这节内容为例,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我让学生对如下问题展开讨论:对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这几种形状,我们现实生活中哪些东西是这几种形状?因为这一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十分贴近,所以学生都积极地讨论了起来,还有的学生开始对讲台上放的墨水盒进行观察,并发生了争论,有的说墨水盒是长方体的,有的说是正方体的……于是我也观察了一下这个墨水盒,发现从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的墨水盒的形状是不同的,正面看是正方形,侧面看是长方形,确切地说,它应该是一个长方体。之所以学生之间展开争论,说明部分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还不能正确区别。于是,为了让学生对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有正确的认识,我让学生进行观察、触摸、比较等活动,之后再让学生对墨水盒进行观察,学生都说:“是长方体!”这样,在讨论活动中,每位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而且对数学知识点也有了正确且深入的认识。
3.复习交流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生通过复习,可以提高整体知识水平,学习智力与自学能力也能获得发展。而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展开交流,则可以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复习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被充分凸显出来,而且,学生在复习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会更为全面、透彻,复习效率能够大大提高。
例如,单元的复习课,我们就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交流,给予每位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对自己将凌乱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的结果进行说明。先让每个小组的组员进行汇报,然后再进行交流、讨论,取长补短,对各自整理归纳的知识结构网络进行补充和完善,让每个小组都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我们则对各个小组所整理的结果进行点评,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并教会学生更为科学的整理总结方法。
4.反思交流
反思是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进行的一项活动。教师通过反思,可以促使自身的专业知识得以丰富,专业技能得以提高。学生通过反思,可以促使自身的学习方法更加科学,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在反思活动中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可以让教师与学生都能接受彼此的反馈,从而促使自身的教学与学习方式更为完善,获得属于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例如,师生之间可以交流“教师在课堂上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到了促进意义?”“应该如何对当前课堂上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学生之间应该如何配合?”等等;生生之间可以交流“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与状态如何?”“认为什么样的方式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提高更为有利?”等等。这样,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反思,教师与学生自身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会更加完善,教学和学习效果也才能在此基础上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交流”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帮助师生梳理思维的重要方式。通过“交流”,学生以被动状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学习方式能得到根本上的转变,从而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交流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要积极探究行之有效的促使小学数学“交流”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途径和措施,从而实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结合,使气氛沉闷压抑的数学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得积极活跃,教师的教学热情变得兴致高涨。
参考文献:
[1]高茜茴.小学数学课堂信息交流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李成蔭.小学数学交流的意义及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
[3]赵宝荣.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语言教与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