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在·寻找·回归

2017-03-01王劲慧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风骨中国女排小王子

王劲慧

素材运用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读过经典文学作品《小王子》的同学们一定不会对这句话陌生。狐狸告诉小王子:“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读了上面的这句话,你会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定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名师题解】

《小王子》是最伟大的存在主义小说(海德格尔语)。材料中狐狸告诉小王子的经典语录:“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其他译本诸如,“只有用心才能看见,本质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见的(周克希译)”,“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马振聘译)”,等等。可以发现,材料中“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区别就在于“本质的”“重要的”东西,所以审题难度不大,学生写作离题、偏题的可能性也不大。关键是如何定位“本质的”“重要的”,这体现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高下。

其次,若能联系作品《小王子》,深入思考圣埃克絮佩里的表达隐喻,文章将更富理性意蕴。《小王子》是一部以儿童视角写给成人的童话,对成人身上的追求权力、虚荣心、财富、学识作了反思,以唤醒人人心中存有的美好的本真性。何为“本真”,即为天性,追随我心,做真实的自己。因为每个人在城市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都主动或被动赋予各种身份标签,真实的自我与社会赋予的自我往往形成分离。所以,这是一部个人自身与外在世界交往过程中本真性的坚守、探寻与回归的历程之书,对材料中“重要的”“本质的”定位,即对“本真”的寻找与回归。

角度一:学生审题抓住了关键词“用心”,基本上围绕“用心看”来选材,凡事只要“用心”就能如何如何。这一类习作不能说偏题,但选材在平面上作文章,只是例举,止于“用心”,所以素材选用即便新颖,也很难有思辨的深度。

选材小贴士:学生的思考运用逻辑思维,对高中生而言应该是提倡的。但这类学生审题只侧重用“心灵”的关键词来组织文章,而忽视了“重要的”“本质的”关键词,学生容易在平面上反复阐述,除了文字表达有高下之外,貌似符合了“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实则无深度挖掘。

角度二:学生易选用生活中或书本中类似“小王子的爱”的故事素材,作为“用心看重要的东西”的解读,比如生活中母亲唠叨之类的亲情,貌似看得见的烦人,实则是看不见的爱的流露;还有选用海伦·凯勒等励志类的,“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靠心灵去感受”就是最好的例证等。

选材小贴士:运用形象思维选材,一般是以记叙为主,学生容易上手,但写得深刻颇难。文章的高下,除了文字表达的华彩之外,选用素材的出新及写好“用心看重要的东西”的哲思段非常重要。如有学生化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寓言故事,写下“以目而视,犹如望江知其万顷之茫然而不知其‘大江东去之豪情,望月知其阴晴圆缺而不知其‘明月几时有之哀思;子非东坡,安知东坡之乐乎?”,感怀苏子的心灵世界,令人扼腕叹服。

角度三:学生在材料中不仅抓住关键词“用心”,还对关键词“重要的”内涵作了阐释,写出了自己对“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思考,如此解读体现了一个高中生的思辨能力。往往学生的“知道”与“表达”存在着差距,只有清晰地理解并表达对“重要的”“本质的”内涵理解,才是对材料解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思想越发达,文字表达就能愈发深刻。

选材小贴士: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深入辨析材料,“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区别在于看东西的角度,因为人们往往流于一些表面的表现而忽视真正的本质。正如小王子在与玫瑰花的交往中意识到的,“我应该根据她的行为,而不是根据她的言辞来判断她”,只有这样,换来的才会是美好的感受与自我实质性的收获。所以对“重要的”内涵的把握远甚于对“用心”的理解,正因为这些精神、品质、胸襟、风骨、情感、传统、细节等的“看不见”,才显示了作者对这些“看不见”东西的“用心”程度,有学生笔下感叹“若只会用眼和手捕食,那么人与动物又有何区别呢?”诚然,“心”看到的风景永远要比“眼”重要得多。

【高分素材】

热点素材:看得见的输赢,看不见的精神

有一种不服输,叫中国女排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从小组赛三场失利,到淘汰赛接二连三地战胜东道主巴西等强敌,3:2逆转巴西、3:1复仇荷兰、3:1逆转战胜塞尔维亚,再登世界之巅。这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女排,只要精神在,力量就在,希望就在,胜利就在!

但有谁能想到2009年,中国女排两度负于日本,亚锦赛又史无前例地被泰国击败。据说在回国的机场有安检人员说,“你们连泰国都敢输”,女排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两年内三度易帅,一度让中国女排找不到灵魂;2010年,中国女排跌入谷底,仅取得世锦赛第十名的成绩;2012年,中国女排在伦敦奥运遭遇滑铁卢,再度陷入低谷。在女排最危难的关头,郎平再次选择了挺身而出,“三十年前我可以,三十年后依然没问题!”2014年世錦赛,亚军;2015年亚锦赛,冠军;2015年女排世界杯,冠军;2016年,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时隔12年再度摘得奥运金牌。

胜利后,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女排精神回来了!”而郎平一脸真诚地说:“其实女排精神一直都在”,“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人生不是一定会赢,也不是一定要赢,而是要努力去赢!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

素材点拨: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因为没有一个冠军是轻易得来的。今天虚脱累倒了,明天依然要拍拍身上的土,爬起来继续摸爬滚打,每天的付出和汗水,只为了一个信念——“冠军”。用心奋斗拼搏的日子,闪亮了中国女排的骄傲与荣光,承载了亿万国人的期许与宏志。壮哉,中国女排!

人物素材:看得见的情书,看不见的守望

青空书房:

用一辈子去爱一个人,做一件事

一间简单门面,一块普通的牌子,一张谦卑温暖的笑脸,四壁排列整齐的二手图书,这就是日本最有名的书店——青空书房。这家13平米的旧书店,开了整整70年。除了丰富的藏书,这里有写了60多年随处可见的小箴言,“正因为有些日子不顺人意,好日子才会闪闪发亮”;有画了数十年的手绘公休海报,每一幅即兴创作,鼓励大家多读书;最感人的则是有一份坚守了67年的爱情。

主人名叫坂本健一,相亲27次后遇到了她,由于经济窘迫,从未出门旅行过,结婚几十年唯一送过的礼物是一颗珍珠。但她照顾老人,抚养一儿一女,陪他守着这家小小的青空书房。年过半百时,为了哄她开心,坂本健一开始写情书,把对她的爱和感激都写进了每天一封的情书里,藏在家里各个角落,让她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遇到不同的惊喜。即使2009年她病重住院,情书的明信片也是一天没有停过,“接到电话说肩膀疼痛让你无法入睡/儿子说可以不用去医院看你/我决定了/在你尚未好转时/只要地铁没有停驶/我就要去”最会写情书的他,是世界上最专一的人,用一辈子爱了一个人,做了一件事。

素材点拨:开最温暖的书店,写最温暖的情书,小浪漫总是在朴实、忙碌的生活里静静地散发出暖人的气息。本真的生活都是平凡的,油盐酱醋的琐碎,生老病死的陪伴,殊不知,爱是时间和耐心的累积。用心生活,人的心灵和感官才是真正开放的,就如坂本健一,用一辈子守望爱情,因为有的人的爱情就是一辈子。

【素材演练】

寻求“真”风骨

一考生

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 题记

在我们长大成人的过程中,纯真如小王子的心灵会不断被各种成人价值观占据、侵蚀,这个社会化、符号化的过程是看不见的。外界的纷繁诱惑已使我们没有时间聆听内心的声音,我们逐渐忘却了内心的世界而迷失了自我。因此,葆有一颗本真的心,用“心”看得见自我,才能享受“民国那一代人”所特有的生命的真正清欢。

听过林庚先生课的人,都会被一种静默而感召。先生退休前,中文系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告别课”。尽管先生已执教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定,教案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讲课那天,他穿一身精心设计的黄色衣服,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一站在那里就把大家震住了。他缓缓地朗声道:“什么是诗?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诗人要永远像婴儿一样,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去发现世界的新的美。”先生引经据典,足足讲了两个小时,学生们如痴如醉,完全忘了时间的存在。当钱理群扶着先生回到家,他就病倒了,这“最后一课”,先生是拼着生命全力上完的。钱理群说,先生纯真、率真、赤诚,就像一个真正的孩子,而这是一个大师最大的特点。

我们看得见林庚先生旁征博引的学识,却看不见他内心“居高声自远”的风骨;我们看得见曾昭抡先生的“不修边幅”,却看不见他内心的“风骨”可修。在他们的生活里边有个东西,比其他东西都真实、重要,那就是“匹夫不可夺志”的“志”,就是信仰,就是使命。在现今社会道德失范之时,有节操甚至有洁癖的老一代学者,就更令人怀想,因为这个越来越令人难以把握的世界,太缺少像先生这样的人了。我们经不起各种磨难,已不再有信仰,不再真诚,不再单纯,我们的心早就被油腻和灰尘蒙蔽了,我们早已“看不见”自己了。

历数民国七八十大师,或狷狂,或痴迷,或风雅,或硬朗,坚守信仰,秉持初心,至情至性,有棱有角,让我们慨叹难道世上已真无“真狂徒”刘文典、“真君子”梅贻琦、“真书生”傅斯年、“真名士”何鲁吗?魂兮胡不归,名士之“真”风骨!

“读着他们,我们感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叹不已。”也许属于他们“真”风骨的时代已落幕,或许只是隐约可观;但后浪如潮涌,斯人用“心”可看、可仰、亦可追!

【素材运用简评】所谓“事实胜于雄辩”,运用事例来论证,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记得学者金开诚曾在《国学要对现实有用》的短文中,举过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一例,说欧阳修的“反对天命论的彻底性不仅比不上后世的唯物论,甚至还比不上某些先秦思想家;文中所讲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也很一般化,近似‘老生常談。但欧阳修在论证这些道理的时候,却用了生动的事例,并以富有感悟色彩的笔墨表述了他的深刻体会,于是这篇文章便也能打动人心。”金先生的评论颇为精辟,说出了写作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即有些文章内容上往往是重复真理,并无新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并不是见解的独特、思想的创新,而是作为论据的事例典型、生动。

这篇例文选用“民国那一代人”的真性情,作为“本质的”“重要的”内涵阐释,虽年代已久,但选材的人物“风骨”永存,契合论题立意,视角颇有新意,论证表达起到了小作者匠心独运的效果。所以,在选用素材作为事例论据时,不妨典型些、生动些,用形象典型的事例来大大增强说服力和现实感。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风骨中国女排小王子
研以一文章,读出千风骨
风骨傲然 英雄当时
小王子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小王子的圣诞节
《小王子》:唤醒内心深处的柔软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