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身气功锻炼三原则

2017-03-01马艳王言群

健身气功 2017年1期
关键词:气功适应性原则

马艳+王言群

本文结合练功实践,提出健身气功锻炼的三个原则,分别是“适应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和“效率性原则”,与广大练功爱好者探讨,不当之处请指教。

一、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生理适应,另一个是心理适应。运动训练学的训练原则是建立在“生理适应”原理之上的,这是健身气功能够促进健康的生物学原理。通俗的讲,就是人有较强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譬如,久居兰室而不闻其香,就是一种味觉适应。

再看心理适应。心理学有个理论叫“心理应激原理”。人在面对心理刺激的时候,有三个阶段的反应。第一个是警觉阶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有这种情况,如在突然听到别人喊你名字的时候,会有一个“一愣神”的瞬间,这就是处于心理警觉阶段。第二个是阻抗阶段,“个体试图找到应对方法、增强认识、处理能力,消处不良反应,恢复心理内稳态,以防心理崩溃”。人们通常在面对他人带来的挑衅时说“不要太过份,否则我要……”这其实正进行“心理阻抗”。第三个阶段是“崩溃阶段”,“面临连续、极度的应激是,个体应对手段开始失败,显得苍白无力,心理防御机制夸大且不恰当”,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情绪失控”,这时人们会说“我受不了了”等等。单从“崩溃”的角度来讲,适应性原则还要注意“刺激的强度”,适宜的变化带来适宜的刺激,适宜的刺激产生适宜的良性的适应性变化。总之,“心理应激”理论说明人的心理同样有产生适应的能力。

产生适应的前提是“刺激”,没有刺激就没有适应;而“变化”是产生刺激的源泉,没有变化就不会有刺激。《易经》讲“一阴一阳谓之变”,太极拳理论说“阴阳相推而生变化”,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可以说“变是产生适应的条件”,健身气功锻炼要领的“适应性原则”就是从“变”的意义上来讲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运动有最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所以“变”也有着最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故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说“天地间盖惟动而已”。在具体的锻炼当中,动作的开合、松紧、屈伸、身体重心的高低、动作节奏的变化,以及意境的转化、注意力的转移等等,都体现了“变是适应的前提条件”的适应性原则。通常讲的“松紧相间、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等锻炼要领也是“适应性原则”的体现。举例说,健身气功·五禽戏的鹿抵,随着身体的转动,手型有半握拳时的放松状态,渐渐过渡到成“鹿指”时用力紧张,收回时再由紧变松,这个“松紧”的转换就是变,变产生对肌肉的刺激,使得握力获得适应后的提高。健身气功·八段锦把思绪从纷繁复杂的世俗中拉回,投入到“挽弓射雕”的捕猎意境,这种意境的转换就是“变”,从而对心境起到锻炼作用。俗话说“眼目传神”,一般来讲的“眼随手转,目随势注”,也同样体现了心理活动的“变化”。

二、目的性原则

所谓“目的性原则”,可以从哲学范畴的实践的运行机制来理解。“目的性是实践的基本特征之一”。目的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学习、理解和掌握锻炼的目的,二是要掌握具体动作的目的,即动作的作用。首先来看第一个目的,对这个目的来讲,似乎很简单,但是真正理解却是有点难度,简言之,健身气功的锻炼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健康”。可是,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说:“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和谐状态”。健康是指“身心健康”,是身体各器官、各系统的和谐状态。中医学里讲的“五行生克、过犹不及”,就是指人体的各器官、各系统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处于动态的平衡中。从“人体运动能力”角度来看“第一目的”在锻炼中的运用。一般来说,人体运动能力包括力量、速度、柔韧、协调和平衡能力等几个方面。健身气功锻炼的目的是人体运动能力整体协调提高,即所谓“运动能力的和谐状态”,不同项目的第一名对不同运动员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参加比赛的短跑运动员注重的是速度,举重运动员注重的是力量,这就是目的的差别。正是由于目的差别的存在,运动员的锻炼就会有所侧重,健身气功锻炼需要运动能力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基于这样的目的,在进行健身气功锻炼时不要“挑食”,要“荤素、精细搭配”,均衡营养。例如,新编四套功法都是众多专家集体“打造出的精品”,功法动作又各具特点。健身气功·八段锦和健身气功·易筋经中的马步动作较多,对下肢力量的锻炼效果就会较明显;健身气功·五禽戏中单腿支撑的动作较多,特别是“鸟戏”中的平衡动作,因此对平衡能力的提高较为显著;健身气功·六字诀注重呼吸吐呐,对呼吸与肢体动作相配合的协调能力的提高较为显著。因此,进行健身气功锻炼时可以多学习掌握几种功法,以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再来看“第二个目的”,就是要掌握具体某个动作的锻炼目的,是对健康的哪些方面起到作用,实质就是动作的作用机理。例如,人们都知道要营养均衡,如果不知道具体的食物中含有哪种营养成分,就不会做出选择,即使“营养失衡”也浑然未觉。健身气功新功法的编创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又是汲取了传统的精华,每个动作并不是随意拿来的,都蕴涵着对每个动作作用的深刻理解。在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摇头摆尾去心火”时,注重动作重点是“摇摆头尾”,是尾闾的左、右、前、后的屈伸构成了“摇摆”动作。因此,在肢体动作方面,就要注重尾闾的左、右、前、后的屈与伸。

其实,目的性原则的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掌握了具体动作的机理,才能学会“和谐”发展;只有明白进行健身气功锻炼的目的,才会有了去学习和掌握具體动作目的的需要。

三、效率性原则

所谓“效率性原则”,也是从哲学范畴的实践的运行机制来理解的。俗话说“少花钱,多办事,办大事”,讲的就是实践的效率问题,“效率、效益原则”在经济学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是“衡量实践操作是否合理,实践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健身气功锻炼中,“效率性原则”同样非常重要。简言之,“效率性原则”就是要“在同样的锻炼时间内,达到更好的、甚至是最好的健身效果”。健身效率的提高需要正确锻炼方法、锻炼手段,具体来说就是指“形体动作、呼吸吐纳和心理调节”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或者简称为“形、气、意”的相互结合。对“效率形原则”的阐释可以从“形”、“形气结合”与“形、气、意三者结合”三个层面来进行。

首先,对“形”来讲的效率性原则就是体现在健身气功锻炼强调“全身运动、整体运动”,这是整体观在“肢体动作”上的体现。“九尺之台,起于垒土”,“集腋成裘”,进行某一具体关节的锻炼是达到全身运动的基础,这是一个基本功的事情。就健身效率的提高而言,就是要在掌握了基本动作的基础上,追求全身运动,从而使得健身效果明显提高。如:健身气功·五禽戏的“虎扑”,从下肢的踝膝髋,到脊柱,再到肩肘手,人体几大运动关节在一个动作中进行屈伸开合的变化,从而产生刺激,带来了良好的适应性变化,提高了健身效率。另一个方面,从提高不同的运动素质来讲,“虎扑”在身体重心的起伏中,对下肢力量起到锻炼作用;在由单腿支撑过渡到虚步下扑时,对平衡能力进行了很好的锻炼;身体整体的节节连贯屈伸,又提高了协调性;从而使健身效率提高。在“形”的层面上,从“效率性原则”的锻炼要领来讲,就是要注意各关节相配合的“全身运动”。

再看“形气”结合,就是肢体动作要与呼吸运动密切配合。呼吸运动通过呼吸肌,特别是膈肌的舒缩活动,对呼吸机能进行了锻炼,同时对腹部脏器起到了按摩刺激的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因此,把呼吸运动同肢体动作相结合,在同样的锻炼时间内,提高了健身效率。四套健身气功对呼吸与动作的配合是非常重视的。呼吸与肢体动作的配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般是“开吸合呼,升吸降呼”;但是这个规律也并不是要求绝对的,“具体动作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动作灵活运用,以呼吸自然,不憋气为标准。

最后,来看“形意气”结合。“意”与“形气”结合,有两层意思。其一,“意”是指神经系统对“形气”的调节,体现了健身气功锻炼的目的性和主体性的一面,所谓的“以意导气”就是这个含义。具体来说,就是指,形体动作和呼吸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进行。其二,“意”是指“意境”、“心境”,就是心理的调节。现代的心身医学、行为学、“生物-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医学模式,都证实了心理对健康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如“心理應激”理论所讲,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有很大的能动作用。因此,在进行健身气功的锻炼时,也非常重视“意境”的作用。举例来说,在进行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的时候,锻炼者把家庭琐事而带来的焦虑情绪——通俗的说,就是烦恼——忘记,开始模仿“虎鹿熊猿鸟”等动物的动作练习,想象自己是大自然的一只老虎、或一只小鹿、一只小鸟、一头笨熊,在大自然中嬉戏玩耍、自由翱翔,这种心境的转换带来良性心理刺激,从而产生了良好的健身效果。

综上所述,健身气功锻炼把“形、意、气”紧密结合,从“形”“形气”“形意气”三个层面的紧密结合,大大提高了健身效率,充分体现了“效率性原则”,这可能正是健身气功练习具有良好健身效果的独特之处。因此,在进行健身气功锻炼时,要时刻注意“效率性原则”。

猜你喜欢

气功适应性原则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乌当区委离退局举办健身气功培训班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健身气功基础知识(手型篇)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
大足石刻优美的雕塑语言——气功相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