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记者遇到新问题

2017-03-01孙杰

博览群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私信公信力信任

孙杰

我与李其芳有过短暂的共事。那时他准备到广院读硕士,由于他并非新闻专业出身,算是在我供职的电视栏目里体验一下生活。我在读书时,深受“新闻无学”影响,对于那些去读新闻硕士、博士的人,总是充满敬意,觉得那得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所以,我对其芳的最初印象,便是好学。后来,其芳离开了栏目,但一直有联系。听说他又去读中国传媒大学的博士,更添了几分敬意。

《构建信任社会:转型期中国电视公信力研究》这部洋洋大观的皇皇大作,便是其芳的博士论文。言其洋洋,非谓之篇幅宏大,而是阐释之丰;说其皇皇,也并非文采闪灼,而是论述之实。

以往为人輔导、给人评审论文,不是基于职责,便是碍于情面,大多是应付,对这些东西的评价并不高。一直以为,如果非要说“新闻有学”,那也一定是显学。但中国的学子、学者,大都把新闻学当作玄学来学习、研究,完全水土不服,不接地气。对于一个在新闻圈混了30年的人来说,读了这种文章、论著,总有一种要上厕所的感觉。其芳知道我的臭毛病,嘱我作文时,一再声称这部论文是花了很大气力的,是务实之作。拜读下来,其芳诚不我欺。

在这部《构建信任社会:转型期中国电视公信力研究》的论文里,其芳写了一句题记——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单机制。这是德国当代社会学系统科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尼古拉斯·卢曼一部著作的名字。显然,其芳试图对一个复杂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建构,所谓化繁为简。这恰是一切形而下学科的不二法门,因为这样好教好学易接受。而一切形而上的学科,比如哲学,总是试图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仿佛惟其如此,才能显出研究者博大精深,探幽发微。

其芳的确在论述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简单到了一如在阐释“人为什么要吃饭”。公信力之于媒体,这本来不是一个问题。但今天,在中国,却成了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我想这才是研究的关键和价值所在。

在西方经典传播理论中,媒体被认为是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请注意,在民主社会,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运用都是严格法定,对它们强调的是约束而不是自由。而对第四种权力,则倡导的是自由而非约束。由此带来一个问题,这四种权力的存在基础完全不同。即使在三权分立的民主国家,其行使权力的根本基础也并非民意,而是制度。比如,美国大选采用的是选举人制,历史上便出现过普选中的“少数派”而成为总统的事例,而且当得还不错。再比如,欧洲很多国家的议会都出台过为民众广泛诟病的法律,但丝毫没有影响法律的施行。这表明,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意与制度,都不能画上等号。对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公信力当然重要,但没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因为行使权力者知道,公众信任的,是制度的力量,而不是他们手中的权力。这恰恰为他们可以漠视(至少暂时地)公信力提供了保护。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权力叫作“硬权力”——不管公众认不认,我都可以行使,哪怕合法地运用暴力的方式。

但是,作为第四种权力的媒体却没有这样的保护。当媒体获得充分自由的同时,也为自己戴上了枷锁。没有更多的约束,意味着在自己权力的清单上没有人给你做背书。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你是否具有、具备多大的权力,完全取决于赋权者——受众的态度。因此,所谓的第四种权力,是种认为你有你才有的“软权力”。它是媒体可能具备的一种模糊属性,而不是某一家媒体一定具有的特定权力。这与前三种权力有本质的不同,即使乡镇一级政府,它的行政权也是具体而明晰的。如果媒体失去了公信力,不仅失去了权力,也失去了一切。一家受众根本不信任的媒体,它能怎样生存呢?

其芳所要论述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常识。但事实上,我们很多媒体和媒体从业者,已经把反常识的东西作为了“常识”。

在这部论文中,其芳用了大量媒体失信的案例来阐述公信力对媒体的重要性,我当然很赞同。

但仔细思考,公信的反义并非失信,而是“私信”。私者,自己、个人的意思。典型的表述就是,我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我信。我们知道,失实报道导致公众失信而对媒体造成的伤害属于公理,已无须证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体如果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信任,其实并不可怕,它还可以重建公信力。最可怕的是,媒体(当然不仅仅是电视媒体)自认为是获得信任的,把“私信力”当作了公信力去打造,荒唐地以为只要取得某些特定人的喜欢,便获得了公众的信任。结果是,努力愈奋,离公众的信任愈远。

媒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传者与受众构成的闭环中,从受众角度考量传播效果的,其形成的是公信力;而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营造的只能是“私信力”。当然,媒体要获得公信力,远非仅仅做到客观、真实报道便能达到,这是一篇更大的文章,作为业界的实践者,希望能有学者、专家进行探究。一个本科毕业生,本无资格对于一部博士论著品头论足,但确实觉得这个论题对新闻实务大有裨益,所以不揣谫陋,聒噪几句,算是对其芳信任的回报。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副主任、高级编辑。此文为作者为《社会信任:我国电视公信力研究》一书所写序言。)

猜你喜欢

私信公信力信任
抖音发布关于加强网暴治理和预防的公告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完善仲裁制度 彰显仲裁公信力
表示信任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几等奖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路径浅析
大数据时代高校如何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管理舆情
悉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