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处方用药存在差错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

2017-03-01陈志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差错防范措施

陈志芳

【摘要】 目的:探讨门诊处方用药存在差错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12月门诊药房发生的155例处方调剂差错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处方调剂差错的类型进行分析总结,并分析差错发生的原因。结果:155例门诊处方调剂差错中,药品数量差错最多,占34.8%,其次分别为同一药品不同规格与不同剂型差错、用法用量差错、药品名称或包装相似引发的差错、用药禁忌差错及其他差错,分别占20.0%、18.7%、13.6%、7.7%、5.2%;导致差错发生的原因以药师原因为主,占64.0%,其次为医师原因、患者原因及环境原因,分别占18.7%、12.0%、5.3%。结论:门诊处方用药差错类型较多,且引起差错发生的原因也相对较多,加强管理,提高医生及药房人员的专业素养及责任意识是减少门诊处方用药错误的关键。

【关键词】 门诊处方用药; 差错; 防范措施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6.0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6-0161-03

用药差错主要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预防事件,若用药期间发生处方差错则极易影响患者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门诊用药差错是可以通过有效措施进行防范的,因此,及时分析导致门诊处方差错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门诊处方用药存在差错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门诊部发生的155例用药处方差错现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药房255 500例处方调剂,共发生155例处方调剂差错情况,差错发生率0.06%。

1.2 方法

将155例处方调剂差错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处方差错的类型进行分析总结,并分析差错发生的原因,具体如下。

1.2.1 药师原因 药师原因是导致门诊处方用药差错的一项重要因素,本组155例用药差错中99例为药师原因,占64.0%。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药师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及调剂制度进行处方调配是导致用药差错发生的一项重要因素。第二,部分药师缺乏扎实的药学理论基础,没有及时进行药学知识更新,不能对医师开具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第三,个别药师缺乏责任心,调剂发放药品时不专心都可能会对用药的准确性造成影响。第四,由于门诊部工作量大,药师往往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其生理及心理均会在一定会程度上受到影响,故而极易导致差错发生。

1.2.2 医师原因 医师原因也是导致门诊处方用药差错的常见因素,本研究中医师原因所致处方用药差错29例,占18.7%,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医师在用药期间未认真询问患者病情,缺乏对患者病情整体的把握,从而导致所出处方与患者病情存在偏差。第二,医师缺乏对药品情况的掌握,例如药品用量、用药方法、给药途径等,进而导致差错现象发生,例如,不能掰开服用的缓控释剂让患者掰开服用;长期服用碳酸锂患者,未及时检测血药浓度。第三,医师责任心不强,商业化,单张处方开具超过5 min或针对性不强的“大包围”,同时开具3种诊断。

1.2.3 患者原因 患者在门诊就诊时通常需要挂号、就诊、进行各项检查、取药,经过各环节的等待,患者心情往往会比较急躁,在取药阶段极易产生拥挤、吵闹等现象,不仅会对药师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因听错名字而取错药,或在药师未完全配备好药物时已取了部分药物离开,导致少拿、错拿药物现象发生。

1.2.4 环境原因 门诊部是患者较为集中的场所,尤其是在取药高峰时,门诊部大厅往往会聚集较多的患者,导致门诊部环境嘈杂,故而,极易影响医师和患者的沟通,导致处方用药差错现象发生。另外,调剂室内药品众多,若调节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药理分类原则合理地对药品进行摆放,则极易导致调剂员拿错药物而造成用药差错。

2 结果

本组155例门诊处方调剂差错中,药品数量差错54例,占34.8%,同一药品不同规格、不同剂型差错31例,占20.0%,用法用量差错29例,占18.7%,药品名称或包装相似所引发的错发现象21例,占13.6%,用药禁忌差错12例,占7.7%,其他原因8例,占5.2%。导致差错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药师原因99例,占64.0%,医师原因29例,占18.7%,患者原因19例,占12.0%,环境原因8例,占5.3%。

3 讨论

门诊药房具有人流量大、药品种类多、规格多等特点,使得门诊处方用药差错率不断上升[2]。必须对处方用药发生差错的类型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3.1 门诊处方用药差錯类型分析

3.1.1 药品数量差错 本研究155例处方用药差错中54例为药品用量差错,所占比率为34.8%,为各类型用药差错的首位。该差错现象的发生多与调配人员在进行处方调配时工作不认真,未认真对处方进行四查十对,从而引发用药差错。例如,处方为大于1盒药,在实际调配中调配成1盒。另外,发药人员核对不仔细也是导致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发药人员未认真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剂型进行核对也会引发用药差错。此外,取药高峰时,发药人员在发大处方时不是一次性将所有药物交给患者,而是依次将不同药品摆放在窗口,这样极易导致患者在药师拿下一药品时离开[3]。

3.1.2 同一药品不同规格、不同剂型差错 临床上同种药品具有不同规格与剂型的现象极为常见,本组155例中31例为同一药品不同规格、不同剂型差错,占20.0%,药品剂型规格的不同极易导致药师在实际的工作中产生调剂错误现象。例如,在处方调剂时,利培酮片调配为利培酮口服液,将25 mg文拉法辛调配为75 mg,将奥氮平片调配为奥氮平口崩片[4]。

3.1.3 药品名称相似或包装相似 相似的药品名称也是导致药品差错发生的原因,例如在门诊用药期间误将克霉唑阴道片调配成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度洛西汀片调配成帕罗西汀片;另外,相似的包装也极易造成药物调剂错误[5]。例如,在门诊处方用药过程中将相同制药厂的氯米帕明片调配成阿米替林片。

3.1.4 用法用量差错 本研究中共29例为用法用量差错,占18.7%。主要是医师业务不熟,开具电子处方时易将所选药物的剂量、剂型、用量、给药方法等写错,而药房的调配员未严格核对药品情况,包括药品形状、用法等,而是盲目按照标签配备药品,发药人员在向患者配备发放药品时没有严格执行查对要求,将错误的药品及用法用量发放给患者,从而产生差错现象。例如,维生素C片0.1 g写成1 g。另外,部分医师及药师缺乏对药品用法用量的认识,在开处方时药物用量超过说明书用量,而发药人员盲目按照处方给药,未进行认真核查,进而可导致药物用法用量错误现象发生。此外,因部分医师电子处方开具不完整,发药人员在为患者发药时未清楚地交代相关事宜,故而极易导致患者发生药品用药差错现象。

3.1.5 用药禁忌差错及其他差错 部分医师及药师缺乏对药品禁忌情况的了解,在门诊处方用药期间将有用药禁忌的药品给患者。此外,取药高峰时,药师往往需要同时接收多个处方,加之患者多,环境嘈杂等,故而,医师极易在发药时因患者听错名字而拿错药物。

3.2 门诊处方用药差错处理对策

3.2.1 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 药师需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及规定进行处方药品调剂,严格进行处方审核;同时在向患者交付药品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处方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进行[6]。

3.2.2 规范药品摆放 调剂室人员需严格按照药品分类原则规范地对药品进行摆放,确保药品摆放整齐、规范、固定,以防因药品位置更换而造成差错;另外,对于同一药品不同剂型、规格的产品需分开放置,避免混用。

3.2.3 采用大窗口发药模式 门诊部还需尽可能采用大窗口发药模式,促使药师和患者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避免因药师不能與患者有效沟通而引发的错拿、少拿药物现象发生;取药高峰时可适当的增加发药窗口,以缓解取药压力,预防窗口拥挤现象发生[7]。

3.2.4 建立健全处方调剂差错等级制度 在有处方用药差错发生后需及时进行等级评定,同时需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对差错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吸取经验教训,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以避免再次发生同类差错。

3.2.5 重视药师及医师培训及教育 科室需定期组织医师及药师进行专业理论学习,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及业务素养;另外,药剂科人员还需定期进行药品说明书查阅,通过不断的查阅提取有效信息,组织药师进行学习,尤其需要加强对药品用量、用法、禁忌证等汇总的重视,汇总后需组织医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2]。

3.2.6 加强HIS信息系统及合理用药检测系统的建设 医院需加强对HIS信息系统及合理用药检测系统建设的重视,通过对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利用,有效地对用药情况进行检测及提示,以尽可能减少门诊药房处方差错现象发生。

总而言之,门诊处方用药差错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药剂人员务必要加强对各环节的重视,提高警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技能。另外,对于发生频率较高的调剂差错医院需进行及时有效补救,尽可能减少用药差错发生,为患者提供更高品质的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杰凤.门诊处方用药差错分析与干预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5):157-158.

[2]唐培仙.门诊处方用药差错分析与干预对策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5,13(5):36-37.

[3]吴孝伟.门诊处方调配差错影响因素分析与干预对策[J].中国药业,2012,21(20):66-67.

[4]朱红球,曾颖,赖伟华,等.药房门诊处方配药内差调研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7):42-43.

[5]吴捷,蔡宜,李中东.门诊药房配方差错的原因及防止措施[J].中国药师,2008,11(6):715.

[6]郭俊平,刘瑕瑜.门诊药房配方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4):227.

[7]吝战权,沈司京,魏艳红,等.136例门诊西药处方用药差错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0):951-954.

(收稿日期:2016-08-10)

猜你喜欢

差错防范措施
夏季开空调,怎样才能不生病?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中药处方的调配差错原因以及防范分析
矿山机电运输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
在护理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相应防范措施
丁是丁,卯是卯
基于组织行为学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必要性分析
《咬文嚼字》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