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培酮片与阿立哌唑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效果对比

2017-03-01吕娜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6期

吕娜

【摘要】 目的:比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与阿立哌唑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依据维持治疗药物分为两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利培酮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片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予以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8%,观察组为8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478,P>0.05);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持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利培酮片与阿立哌唑片均有较好效果,但阿立哌唑片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利培酮片; 阿立哌唑片; 慢性精神分裂症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6.0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6-0121-02

当前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旧是精神科医生需面对的一道难题,以往研究称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1年仅50%~60%用药依从性较好,而出院后2年却降低至约25%,就算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患者用药依从性也较差,而这一因素是致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主要因素[1]。传统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可将维持治疗用药依从性提升,但长期应用有较多的不良反应,且机体吸收与贮存后存在不稳定性,故而应用受限。随着精神学科的不断发展及新药的不断研发,临床近年来广泛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专科医生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时不仅要对急性期症状予以有效控制,还要關注药物对患者执行功能、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更要注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阿立哌唑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一种,可兴奋部分5-HT1A受体及D2受体,同时拮抗5-HT2A受体,故而有“多巴胺系统稳定剂”之称[2],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为比较利培酮与阿立哌唑片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现选取患者76例,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均符合如下标准:(1)与WHO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中诊断标准相符;(2)病程在5年以上,接受抗精神药物治疗种类超过2种但未痊愈,不包括阿立哌唑片;(3)PANSS(阴性和阳性综合征量表)评分不低于60分,自杀企图与攻击行为不严重;(4)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心肝肾功能障碍、依赖乙醇与药物及哺乳期与妊娠期妇女。依据维持治疗药物分为两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片治疗。对照组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23~64岁,平均(45.2±5.7)岁;17例有配偶,21例无配偶。观察组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24~62岁,平均(44.7±5.1)岁;19例有配偶,19例无配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片(批号为国药准字H20041506,产自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 mg)口服,10 mg/d为初始剂量,14 d内可增加10~20 mg/d。对照组口服利培酮片(批号为国药准字H20010309,产自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 mg),2 mg/d为初始剂量,14 d内可增加2~3 mg/d。两组疗程均为8周,用药期间不与其他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情绪稳定剂、抗焦虑药及电痉挛疗法(ECT)等合用,若有必要可给予抗胆碱能药物与短效苯二氮类药物对锥体外系反应及睡眠予以改善。

1.3 疗效判定标准

用PAN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对两组精神障碍程度予以评价,连续测定2次,而后计算出平均值,依据减分率判定两组临床疗效:PANSS减分率不低于75%判定为痊愈,PANSS减分率在74%以下但不低于50%判定为显效,PANSS减分率在49%以下但不低于25%判定为有效;PANSS减分率在25%以下判定为无效[3]。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而后用TESS(副反应量表)对两组不良反应情况予以评定。均由专科医生开展上述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软件SPSS 21.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8%,观察组为8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478,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TESS评价对比

对照组24例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为心悸、视物模糊、体质量增加、头晕、嗜睡、便秘及椎体外系反应如肌张力上升、无法静坐及肌肉震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2%;观察组共14例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失眠、头晕及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215,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常见慢性致残性精神障碍,当前尚未阐明其病因,青壮年为好发人群,多存在行为、知觉、情感及思维方面障碍,特征为精神活动脱离现实,症状有认知损害及阴阳性症状,且存在持久社会功能损伤伴随症[4]。其中阳性症状主要表现为妄想、幻觉及错觉,不存在智力障碍,病理过程具备可逆性;阴性症状主要表现为社交回避、情感淡漠及缺乏主动性等,智力障碍偶尔发生,病理相对不可逆;认知症状主要表现为短期记忆力、注意力、问题解决能力及执行能力被削弱或缺失,存在智力障碍。据统计本病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占比超过50%[5],WHO估计世界范围内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率为3.8‰~8.4‰。精神分裂症致残率高,这是导致患者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甚至会导致社会治安不稳定。有诸多因素会诱发精神分裂症,其中主要诱因之一为战争,伊拉克战争后美陆军调查部队心理状况后发现参军者出现创伤压力精神分裂症者占1/8[6]。当前认为精神分裂症发生密切关联于神经递质功能异常、社会心理因素、内分泌紊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及自身免疫因素等。在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多巴胺功能亢进作用不可忽略,还有谷氨酸或5-HT等相关神经递质功能,对多巴胺神经系统功能及其他脑通路予以调节后将作用发挥出来。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两大类型,即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前者主要对多巴胺D2受体产生作用,将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前后D2受体作用阻断,将多巴胺神经系统功能降低,其治疗作用主要为影响中脑皮质与边缘叶DA神经递质通路,如氟哌噻吨、舒必利、氯丙嗪及氟哌啶醇等。后者作用特点为多靶标与多受体,如利培酮、氯氮平及阿立哌唑等。临床治疗要求为不仅要对阴阳性症状予以改善,还要对患者认知功能予以改善,使其最大限度回归社会与家庭。新医学模式更是要求精神科医生能够基于社会、生理及心理功能对患者生活质量予以全面改善。目前临床尚未明确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妄想与幻觉症状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公认观点为患者存在信息过滤缺陷,致使丘脑皮质通路信息加工过程异常,最终改变皮质向边缘系统传入信息。研究称典型抗精神病将D2受体功能阻断后恢复边缘系统-伏隔核通路过多信息传入至正常水平,故而有较好效果,但其突出问题在于无法对患者认知功能予以改善,甚至还可能加重认知损害[7]。再加之多数患者伴随抑郁症或焦虑症等情感症状,据调查自杀患者中因情感症状导致的占10%[8],但典型抗精神病药无法有效改善患者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

利培酮片與阿立哌唑片均为临床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中枢5-HT作用较强,特别是拮抗D2受体与5-HT2A作用,将中脑边缘通路D2受体阻断,同时将黑质纹状通路与中脑皮质通路5-HT受体阻断,对患者执行功能、注意力及认知功能予以改善。且口服利培酮后完全经小肠吸收,食物不会对其吸收产生影响。但该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且阻断结节-漏斗通路多巴胺D2受体时会诱发高催乳素血症。阿立哌唑片为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属于喹啉类衍生物,主要功能在于调节多巴胺神经能传递水平,下降时增强其功能,亢进时削弱其水平。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不仅可将亢进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下调,对阳性症状予以改善,还可将兴奋度低的神经元活性上调,对认知功能及阴性症状予以改善。同时该药物还可对机体多巴胺功能予以维持,避免对催乳素水平及运动功能产生影响,故而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较高。此外,该药口服后组织分布广泛,结合血清蛋白率超过99%。本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8%,观察组为8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478,P>0.05);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6.8%(P<0.05),与文献[9-10]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在维持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利培酮片与阿立哌唑片均有较好效果,但阿立哌唑片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杭荣华,程万良,吴明飞,等.认知训练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8(10):2678-2680.

[2]田小元,向永红.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48-50.

[3]肖群林.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与利培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205-206.

[4]范洁,徐晓燕,奚娟,等.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24):2059-2062.

[5]郑超.阿立哌唑口崩片和利培酮片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10(4):2212-2213.

[6]韦伟香,彭国军,黄江,等.抗精神病药合并帕罗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13(5):83-84,87.

[7]黄萍.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6,6(15):182-183.

[8]于海,李启斌,蒋志浩,等.阿立哌唑口崩片与利培酮分散片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男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9):3253-3255.

[9]权明霞.精神分裂症患者经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家庭医药,2016,22(6):46-47.

[10]崔永璐.利培酮片与阿立哌唑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3):290-291.

(收稿日期:2016-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