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单元的高中历史教材分析整合策略*
——以岳麓版“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为例

2017-03-01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刘洪生

历史教学问题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课程标准历史

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刘洪生

基于单元的高中历史教材分析整合策略*
——以岳麓版“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为例

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刘洪生

历史教师备课过程,实际上就是加工课本、调整教材的过程。如何加工课本、整合教材,显示出历史教师不同的专业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教科书作了明确的定位:教科书只是教学活动中的材料,教师可以将教科书不同单元和课时的内容按照设定的体系进行重新整合,从而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可以说,新课程改革关于教科书的使用和处理,相对于以往的教学大纲对教科书的定位,灵活度更高。

在教材整合上,一些出版社已经开始进行尝试,他们根据自己的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对课程标准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如人教版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和“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在岳麓版必修三教材中就被整合为一个单元,名称为“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这一安排体现了两个单元的主题,又暗含着主题之间的联系。其实,除了出版社可以这样做,一线教师如果觉得既定教科书大单元安排不符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或有意进行一些新的尝试时,也可以对教材内容作重新整理。

一、分析课程标准,把握重难点,寻求不同教学内容中的整合点

无论教材怎么组合,内容怎么编排,都不能偏离课程标准,因此在整合教材内容时,首先要从研究《课程标准》入手。

课程标准中关于“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是这样描述的: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对课程标准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认识:(1)课程标准以人文精神发展为主题,划分了古代希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四个发展时期,通过分析各时期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理解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从而描绘出人文精神起源、发展、成熟的完整过程。西方经历的四次思想解放运动,把加诸人类身上的束缚层层剥离,使西方人的观念走向了自由、独立、自信、宽容。它使人类精神文明前进了一大步,对西方人的性格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我们理解西方人及西方文明的重要参考。

(2)分析各时期人文精神产生的背景和影响,体现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当时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3)课程标准没有将近代科学的所有学科的发展都列举出来,而是选取了物理学、生物学、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因为近代科学中物理学和生物学的重大理论发展不仅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而且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从而加快了现代化进程。

但这只是独立的两个主题的分析,我们要把两个主题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必须寻找到这个整合点。对此,雅各布·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他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概括为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世界的发现有赖于人的发现,因为人是世界的发现者,没有人的发现,就不可能有人的心目中的世界;另一方面,人的发现又有赖于世界的发现,因为人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世界的发现就不可能有生活在世界中的人的发现。世界的发现一是通过远航或远行,获得地理上的发现;二是关于自然科学的发现;三是关于自然美的发现,这些发现标志着西方中古精神向近代精神的转折。我们将整合点概括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相互影响”。

二、把握历史概念,以整合点构建知识框架

历史概念是在适量的历史表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人的历史思维能力抽象概括出来而形成的,反映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简单的历史概念包括描述某一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与人物、经过和结果。在高中阶段,我们将侧重点放在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上。背景分为两类,一是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背景因素;二是从原因(如直接与间接、表面与根本、主观与客观等)、目的(与前者基本相同)、条件(必要性与可能性、主观与客观等)来分析历史事物发生前的种种因果关系;影响即历史事物或事件在历史上的作用(直接和间接、进步性和局限性)、影响(深远和暂时、积极和消极)、实质(或性质、本质)等。通过分析教材,我们发现本单元有以下几个核心概念:

(1)人性:顾名思义,它是指只有人才具备的特性,即人之天赋的各种特性,动物性如繁衍、觅食、恐惧、趋利避害等,也包括人所特有的特性,如能用言语、文字、音乐等彼此交流,能够独立思考、感悟,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并有能力改造客观事物等(区别于个性,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个性心理又称人格)。

(2)人文主义:这一概念来自于拉丁文,其英文单词是humanism,它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它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强调维护人的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是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求摆脱教会对人的生活和思想的束缚。

(3)理性:所谓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是保障人的自然权利。这里涉及了思考什么(人的权利)、怎样思考(科学的方法)的问题,说到底是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平等。

(4)启蒙: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智慧”、“光明”。它通常是指人通过开导而摆脱无知、偏见和迷信。启蒙运动指的是启发人们反封建传统思想和宗教的束缚,提倡思想自由、个性发展等。

(5)近代科学: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以数学的方式来表达的严密逻辑体系。

从以上对比中,可以看出人文精神的源远流长和一脉相承。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人的精神价值,其中人的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人的理性,即人的自由思考和独立精神,从思想上解释了西方近代科学的辉煌原因。但是人文主义又是变化发展的,古希腊旨在确立人的尊严,取代神;文艺复兴重在肯定以人为中心取代以神为中心,人性取代神性,追求现世的享乐和幸福;宗教改革,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信仰的自由,使人获得了思想的自由和独立;启蒙运动,高举人的理性,以民主、平等、自由取代君主和教会的专制和特权,建立法治的理性王国。

如果用卢梭的话,人们渴望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文艺复兴摆脱了神性的枷锁,宗教改革摆脱教会权威的枷锁,启蒙运动摆脱了世俗的政权的枷锁。最后确立世间的最高判断标准是理性,是人自己而非其他。

古希腊最初对自然界的认识使人开始淡化对神的崇拜,将注意力转移到人本身。古希腊处于萌芽状态的人文精神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使自然科学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独立发展。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的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崇尚理性,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三、梳理知识结构,纵横联系比较,发掘整合点内在联系

客观历史是有系统、有结构、有层次的,反映在主要教学内容——历史教材的内容叙述上也是有系统、有结构、有层次的,条理线索清晰,逻辑严密。这为使用历史图式来表示历史过程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创造了条件。历史的图式结构,亦称为历史图示,是以符号、文字、数码、色块所组成的图形,可用作传递历史信息的工具,在表示历史知识层次和线索上具有很大价值。历史思维是看不见的,但是历史图式结构是看得见的,图式结构是思维的外化。利用历史图示将知识点整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形成系统的认识,并为进一步地应用知识解答问题做铺垫。知识整合的方法多种多样,知识点联系构架、时间轴的方式构架、问题的方式构架、图表方式构架等等。

比较学习法是历史学习中的一个常用方法,我们常用的两大比较,即同一历史事物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特征的比较,称为纵向比较;不同历史事物在同一时期发展特点的比较,即横向比较。不论何种比较,都要确定好比较的角度。为了能够使比较内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在纵横联系和比较中,可以使用表格(将文本按一定逻辑形式有序组织)这一有效工具。

(1)横向比较: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差异;先秦儒学思想与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差异;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异同;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的差异。

(2)纵向比较: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比较不同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差异。

四、设置情境,感受体会,加深理解

对于思想史的学习,学生或老师都会感觉相对艰涩难懂,因为概念多,内容抽象。没有理解的记忆是不可能的长久的,这就需要设置历史情境,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历史情景中,刺激学生第一信号系统,由感觉深入到思维和情感领域,引起认知和情意的变化。其心理学基础是刺激-反应过程中表现为各种实物和音像信息反复作用于感官,建立起条件反射,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经过加工联系形成清晰的概念。历史情境可分为三种:一是问题情境。创设出的情境主要目的是为了某一问题的解决,问题情境比较常见,课前导入和课堂上讲解重难点时均可采用。二是知识情境,为了辅助教师讲授或学生理解重难点内容,需要创设知识情境让学习者有一种充实的感觉。三是情感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习者情感上的共鸣,达成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上的目标。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资源特性,使情境具有立体效果。

五、了解史学动态,更新知识结构

史学研究是对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重在探索和发现;中学历史教学对中学生进行普及性的历史教育,重在教育和育人。但由于两者都离不开历史,必然会产生相关性:史学研究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历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利用和推广史学研究成果的过程。作为中学历史教学最主要依据的教材,其生命力在于不断吸收学术界的新成果,以保证其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对于这两个单元的史学研究热点,笔者做了如下归纳:

(1)文艺复兴史的三大研究热点分别是:以社会生活为焦点的文化史研究,以人神对话为线索的思想史研究和以风格为主题的文学艺术史研究。整个14—16世纪,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是各个阶级在不抛弃基督教宗教情感的前提下寻找自己理想社会模式的时代。

(2)宗教改革打击了教皇教会的权威,也保存了今天的教皇和教会。教会经历这番危机后,致力于教育和慈善,延续了它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3)启蒙运动:对卢梭思想的解读,由原来的一路赞歌,捧为革命的导师,到后来的骂声一片,视为专制主义代表。这些单一看法,不管是哪种,都是有

失公允,受政治左右,对卢梭存在误读。复旦大学教授李宏图认为应该把卢梭的思想放到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卢梭是要实现人的自由的思想家,卢梭也承认自己的看法在不断变化,这也是符合18世纪法国的社会环境的,批判是自由的,有理性的批判也批判理性。卢梭和伏尔泰就不断地进行你来我往的对骂。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我不相信你说的每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自由。”伏尔泰逝世后,其棺木上写着:“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总之,课程标准是从宏观角度确定历史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编排基本按照课程标准设计,但可以依据教学实际,发现内在逻辑,合理地整合历史内容。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根据一定的设计思想,寻求单元内容的联系(整合点),从微观角度以历史概念形式处理好重点和难点;从宏观角度构建知识结构,联系比较;综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置情境,加强对重难点的理解,结合史学前沿成果分析教材,教学就会突破教材,命题也会同步发展,学生的学习会在达成三维目标的前提下更富有研究性。

(责任编辑:李月琴)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研究项目“高中历史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珠海市为例”(课题编号:2015YQJK028)的研究成果;2014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对话语域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研究:以青年教师为中心”(课题编号:GDJY-2014-A-b26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课程标准历史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