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管模式和措施

2017-03-01林宇航

河南建材 2017年4期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质量常态

林宇航

莆田市城厢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351100)

探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管模式和措施

林宇航

莆田市城厢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351100)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的社会体制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针对目前建设工程质量状况频出的现象,政府应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把控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要点,促进建设工程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文章从探讨新常态经济下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管措施入手分析,希望对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建设质量的提高做出积极贡献。

经济新常态;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和措施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对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全球经济疲软、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进入新常态,问题也就更多,矛盾日益凸显。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在加强方案设计的同时,加强审查力度,政府发扬质量监督精神,对管控要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1.1 工程质量管理方式不到位,管理层面不全

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之本,是建筑企业生存的基础和根源,所以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的工作至关重要。部分企业对质量的监控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重视,管理方式不到位,管理层次不全面等问题不断出现。根据最近几年中建筑工程质量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质量管理问题应该及时弥补与改正。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工作有的是做的表面工作,没有真正深入全面的跟踪与管理。质量管理部门在贯彻落实管理过程中,对于相关规范不能有效执行,对于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不及时。总体来说,质量管理方式不到位,管理层次不健全是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严重原因之一。

1.2 缺乏对工程质量监控工作的认识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有些企业往往陷入质量风波中,他们只兼顾到了发展的速度,却没有认识到质量才是立业之本。建筑企业的质量与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是紧密相连的,部分企业缺乏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一味要求速度,认识不足是造成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企业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为了工期,减弱或直接忽视了对于质量的监管工作。有些企业对于质量监管工作不够重视,不能真正脚踏实地的对工程质量负责。企业对于质量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一线人员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要求都是模糊的,不能清楚地明白工程质量的要求与正确的规范。所以这也是导致质量下降的一重要原因。

1.3 监管部门缺乏先进的监管理念和方式

在现代市场经济形势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唯有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然而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监管工作的认识不足,不愿监管,也不善监管,监管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所以要想预防、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必须规范政府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模式和监管手段,同时做好监管人员的指导与培训,让他们适应新形势下政府监管工作需要。建设工程监管的手段、监管人员的素质等因素是影响监管质量的重要因素。

2 新常态经济下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管模式和措施

2.1 加强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

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案进行施工作业,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要加强原材料的进场报审和进场检验管理,严格按照批次、重量(数量)进行抽样送检,对发现不合格原材,应立即退场并做好相关记录,严把原材料进场关,从“源头”保证工程质量。加强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见设计方案与现场施工相冲突,或设计方案不合理的情况,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汇报,由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设计变更申请。然而,目前设计变更不及时、变更手续不全、先施工后变更现象仍时有发现,对工程质量造成隐患。施工单位在发现设计问题时,应立即上报建设单位,及时跟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在设计方案变更确认前不得擅自施工。

2.2 严格落实五方主体责任

贯彻执行住建部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规定,加强落实建设工程五方责任主体责任,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永久性标牌等制度,加大质量责任追究力度。强化个人执业管理,规范从业行为。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的注册执业审批管理,特别是要加大对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执业注册提交的劳动合同及社会保险证明的核查力度,杜绝挂证行为,落实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等一线管理人员到岗履职尽责。完善建设执业人员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与企业资质、招投标、施工现场管理等数据的交换和共享。通过责任人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把控,只有做到责任落实到人,才能真正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才能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负责,为社会负责。

2.3 运用信息平台加强质量管理

完善监管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平台有效、准确、及时对工程有关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和分析,提高政府执法部门的监督效能,构成监督威慑力,也有助于企业加强管理,自觉提高工程质量。通过检测管理系统、预拌混凝土系统自动采集试验数据,检测报告的实时传输和监管,使监管部门和各方责任主体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涉及结构安全的动态检测数据,保障工程结构实体质量安全。运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对深基坑、高边坡、外脚手架和建筑起重机械等重大危险源防控,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监管,及时发现和消除重大危险源安全隐患,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同时可以全方位监管各类管理人员的到岗履职情况,加强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履行安全质量管理职责。

2.4 建立权责明确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

建立提前公布抽查事项清单,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监管机制,建立“新常态”下的质量安全监督新模式,规范监督检查行为,落实监督责任。“双随机”抽查打破了过去一个监督组包干到底的监管模式,监管人员与监管对象间较少发生“交集”,监管人员与监管对象的监管关系仅发生在单次抽查工作中,有效防止了“人情监管”、“任性”检查情况的发生。其次完善工作机制,明确监管责任,强化担当意识。各级监管部门应当根据“双随机”监督工作机制,完善各项制度,明确人员职责,尤其要明确检查组(人员)要对监督检查工作质量承担直接监督责任,对从现场抽查抽测、发现问题发出责令改正通知单、监管记分,到督促责任主体整改反馈、现场复查整个过程闭合承担直接监督责任。通过创新监管机制,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政务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 结论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整个工程的质量与我们平时的质量监管工作是分不开的。所以要想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从监管工作抓起。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建筑施工转包违法分包行为,全面落实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强化工程质量全过程控制,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只有时时刻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才能推动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切实落实监管工作,明确监管工作人员的责任与规范。对于责任要高度明确,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政府部门的监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金磊铭.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模式优化思考——从具体项目监督向区域执法监管转型[J].建筑经济,2016,10:19-22.

[2]齐建国,王红,彭绪庶,刘生龙.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J].经济纵横,2015,03:7-17.

猜你喜欢

建设工程工程质量常态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