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东坡志林·梦寐》对梦的描写

2017-03-01王梦梦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佛家农事东坡

王梦梦

(广西师范学院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299)

浅析《东坡志林·梦寐》对梦的描写

王梦梦

(广西师范学院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299)

苏轼于其作品之中常对梦进行记述,其笔记作品《东坡志林·梦寐》部分十一则对梦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描写。通过对梦中之事的描写,或表现其文人生活、或表现其政治思想、或表现其佛家思想等。于梦中进行诗文的创作、于梦中对民事政治进行深入的探讨、于梦中表达对佛理的独特理解等。或写自己之梦,或记子由之梦。篇幅虽小,却因苏轼之才而有随意挥洒之趣;虽均是以梦为题材进行写作,却因苏轼之独特视角而别有一番趣味。

苏轼;东坡志林;梦寐

《东坡志林》为苏轼所作一部笔记,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内容极为广泛,为研究苏轼生平及文学创作和了解北宋社会形态、风俗人情、典章制度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只言片语虽不能如传记一般讲述其一生,却于文字之中多处可见苏轼的学养、思想及其鲜明的个性等。《东坡志林》的写作年代大致为元丰至元符年间,前后历经二十余年。大抵为苏轼被贬黄州始,至元符四年止,共二百零三篇。书的编排是以内容划分为记游、怀古、修养、疾病、梦寐等二十九个部分,各篇虽篇幅短小,但其思想内容较为丰富:或为山水游记,记述作者的生活;或谈论古今,表达作者关心国事的思想;或记述风俗人情。似随手拈来,可随意挥洒。

“梦寐”为该书的第五部分,该部分包括《记梦参寥茶诗》、《记梦赋诗》以及《记子由梦》等十一则,内容涵盖了不同方面。有的是记述文人生活,梦中常见诗文作品;有的关于农事,展现其对农事的关注;有的政治相关,表现其政治生活及态度等;有的则是具有一定讽刺意义的小品文。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苏轼对梦的描写中自然也是对他文人生活、政治思想等的一种展现。其中包括梦中诗的有六则,包括梦中文的有三则。有两则言及佛教的思想,两则写到对民事以及对农民疾苦的关怀,有两则记述的则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之梦。篇幅虽小,内容却较为丰富。

一、文人生活的外现

苏轼作为两宋期间诗词文等方面皆有其成就的文学大家,其《东坡志林》中自然会涉及其文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可谓是以笔畅达其人生之苦乐。在其《东坡志林》“梦寐”部分中,通过梦中创作诗文等,展现其文人生活的篇章有九则,其中七则中记述了在梦中所作之诗文,另有两则在梦中虽无作品产生,但是却是对文人生活有所涉及。

《记梦参寥茶诗》,其中所记之参寥与苏轼于徐州相识,曾和苏轼在黄州住了一年,亦曾结伴同游庐山。此则便记述了苏轼于梦中见到旧友和尚参寥携一轴诗来见,醒来依稀记得之际用笔记下此事此诗,两句诗言“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加之文中的对话,对“泉何故新”进行探讨,使得此篇诗文的创作如神来之笔。在梦中对话,又在梦中记下诗句,写得煞有介事一般。于另一则中,则更是想象奇特,即元丰五年所作《记梦赋诗》,文中记录下苏轼自蜀赴京应试途径华清宫时,或是念于李白奉召入宫为贵妃赋诗的旧事,竟梦到自己奉明皇旨意作《太真妃裙带词》,言“百叠漪漪水皱,六铢縰縰云轻。植立含风广殿,微闻环佩摇声。”文人日有所思,夜即难免有所梦,应试途中的苏轼当时应是想着入京之后可以像当时的李白一般得到皇帝的肯定才将之体现在梦中吧。但梦到唐明皇让他作《太真妃裙带词》,却也真是有几分奇思妙想融入其中。除此之外,元丰八年所作《记子由梦》,言子由梦见友人赠一绝诗,“先生惠然肯见客,旋买鸡豚旋烹炙。人间饮酒未须嫌,归去蓬莱却无吃”,听弟子由细细描述一番后,苏轼记下此则,赠与其子苏过。可见苏辙亦是于梦中体现其文人生活,兄弟二人梦境亦可分享也可见兄弟二人情意之深。《题李岩老》中虽无梦中之诗,以棋会友本身就是文人生活的一部分,对好睡之李岩老之细细描述亦可见文人意趣,文章内容以欧阳修诗作结,也是对其文人生活有所体现。

有三则中记述梦中之文,如元丰六年所作《梦中作祭春牛文》,“三阳既至,庶草将兴,爰出土牛,以戒农事。衣被丹青之好,本出泥涂;成毁须臾之间,谁为喜愠?”苏轼作为在朝之官员,关心农事与农民疾苦。以《祭春牛文》的写作来说明富人所穿之华丽衣服,正是出自于泥土之中的劳动农民的手里。同时也以农事比喻人事,天灾往往使得农事毁于须臾之间正如人祸也会使得人一生之事业毁于顷刻之间的苏轼生活遭遇的写照。元祐八年所作《梦南轩》则记早朝之前的假寐片刻之时,尚作一思乡怀亲之梦。梦中坐于南轩,取笔作文一篇,言“对修竹数百,野鸟数千”,醒来仍记得所作之句。一见其梦之多,一见其惘然思乡、思父之情。《梦中论左传》一则虽无诗文记录,但对先人作品的论辩本已是文人生活的一部分,对《左传》之论的过程中也表现其用民力要适度的政治思想。

二、政治思想的外现

作为一个以功名取士却因其“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而仕途坎坷的官场之人,苏轼无疑是官场政客中的异类。苏轼实有其才,而能够通过科举选仕这一传统方式进入仕途,不平则鸣的直率却使得他本平坦的仕途多番波折。一方面,胸中实有的家国之志让他想要有所建树;另一方面,辗转各地的贬谪生活使他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农民的疾苦,因而对政治及民事等有其独特的见解。

“梦寐”部分中有两则表达了苏轼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注,如《梦中作祭春牛文》,苏轼于梦中表现了对农事的关注,梦中小吏持纸请苏轼来作《祭春牛文》,苏轼取笔疾书其上。提笔即作,可见其长期对农民的关注及对于农事的关心,其中亦可见其“不合时宜”之语间的不平之气。而《梦中作靴铭》,则记苏轼在杭州做官之时,梦见神宗召其进入宫中之事。通过“寒女之丝,铢积寸累;天步所临,云蒸雷起”的描写,可见劳动人民一丝一缕皆十分艰难,其中亦不难看出作者对统治者不念此艰难,任意挥霍的讽刺。稍需提及的是,此则之中所记六言诗与《记梦赋诗》一则中的六言诗相同。

除此之外,有两则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如元祐六年所作《梦中论左传》,记梦中数人论《左传》,围绕祈招之诗进行评论,念“以民力从王事,当如饮酒,适于饥饱之度而已。若过于醉饱,则民不堪命,王不获没矣。”认为对民力的使用亦应把握好一个度。对于数人的议论,苏轼觉得有理便记录下,以此篇来警示统治者对民力的使用要注意适度,不能只为满足自己的享受而使得民不堪命。而《记梦》一则连记四梦,以其他三梦来衬托第一梦,“予尝梦客有携诗相过者,觉而记其一诗云:‘道恶贼其身,忠先爱厥亲。谁知畏九折,亦自是忠臣。’文有数句若铭赞者,云:‘道之所以成,不害其耕;德之所以修,不贼其牛。’”其中“忠先爱厥亲”的思想,提倡忠君应先爱其双亲,即言忠孝之间当以孝为先,与封建统治者所提倡以忠为先则有所不同。同时也体现了苏轼无为而治、使百姓休养生息的政治理想。

三、佛家思想的外现

虽是通过科举取仕进入官场,苏轼在思想方面并不是一位纯粹的儒家学者,而更像是一个是对儒释道三家颇能融会贯通之人。他的思想似乎是在力图将儒家的入世、佛家的出世以及道家的养生相协调,在儒释道三者的融汇之中寻求精神的寄托。在《东坡志林》中,“佛教”一篇中《读坛经》等六则以及“道释”一篇中《赠邵道士》等十二则即可见其思想中的佛家及道家思想。

于“梦寐”一篇中,亦有两则便直接体现了他的佛家思想。苏轼的佛学修养较深,与众多和尚交往密切,同时也读过不少的佛经,对佛典也是十分的熟悉。如《记子由梦塔》记录子由之梦,以其弟苏辙口吻写出,详细记述了子由梦中兄弟二人自眉入京途中遇二僧,而后与僧分食舍利之事。兄弟二人本是问此行之灾福,僧携舍利本想以舍利为基,在其上建造一座佛塔,最终却是三人分食之。梦醒之后,子由亦觉胸中噎噎然,使得分食舍利之事亦真亦幻,情节也较为曲折。而《记梦》一则中包含四梦的记述,其中三个梦的记述中对佛家之事有所涉及。第二个梦中,在黄州之苏轼梦至西湖上遇见熟识之僧,作者于梦中亦知是在做梦,“散衫策杖”之苏轼还向众人言“梦中来游,不及冠带”,梦中与现实似为一体,着实有趣;第三个梦则略微奇异,记录任伯雨德公欲为丧母诵《金光明经》,因世之所传的版本中多误,而求咸平六年刊行之善本。多番周折觅之无果,竟从梦中得知所在之处,依梦去寻竟真有所获,真是奇事一桩;第四个梦则在梦中与人论佛道,最终领悟,认为“真即是佛,不妄即是天”。

除此之外,在《东坡志林·梦寐》中,有两则与其他各则稍有不同,并未记录梦中之事,却亦均是与睡、梦相关,表现了苏轼作文诙谐的风格。如《措大吃饭》,文中塑造了两个贫寒失意而将饭与睡作为人生之志的读书人,幻想得志之后的情景。一人言应是吃饱睡熟而已,另一人则言应吃了又吃而没有睡的时间。此则在“梦寐”篇中与其他则相比,多了几分讽刺与诙谐,有对反映社会现实之意。而《题李岩老》亦足见苏轼诙谐之性,记述好睡者李岩老之趣事。在别人食饱下棋时在旁就枕而睡,随性而嗜睡之形象跃然纸上。文中苏轼用“岩老常用四脚棋盘,只着一色黑子”戏称其睡觉时的形状,可见文人式幽默。用东汉之边韶与宋代之陈搏之两个睡星和李岩老相比,用典贴切而绝妙,表现出李岩老的爱睡之性。“棋罢不知人换世”用于此处亦有寓人事之苍黄反复之意。

整体而言,苏轼所作《东坡志林·梦寐》十一则如其生活小传一般,展现其生活的不同方面,随笔写之却是令人回味无穷。或于不自觉见将其文人生活外现,或于字里行间展现其独特的政治思想,或表现其思想观念中受到佛家影响的那一部分,展现了其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同时对梦中之事的描述也并非只出现于其笔记之中,其诗文作品中也多有涉及,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江城子》),可见其对妻子逝去的哀痛,再如“古今如梦,何曾梦觉”(《永遇乐》)中对人生的慨叹等等。苏轼的文学作品中,对于“梦”的描写实为一种常态,但其笔记中对梦境的详述又有其独特之处。

[1] [宋]苏轼撰,王松陵点校.东坡志林[M].北京:中华书局,1981.15~20.

[2] [宋]苏轼著,刘文忠评注.东坡志林(插图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7.32~42.

[3] [宋]苏轼著,乔丽华点评.东坡志林[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37~48.

[4] 杨芸.大地苍生 赤子情深——从《东坡志林》看苏轼谪居时期的亲民情怀[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6).

[5] 刘丹.《东坡志林》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8.

责任编辑:余朝晖

2095-4654(2017)01-0083-03

2016-11-17

I207

A

猜你喜欢

佛家农事东坡
农事 处暑
农事 大寒
农事 惊蛰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白色在中华文化信仰中的象征意义
简述梁漱溟的佛家思想
东坡画扇
“坠我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