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水文监测改革机构及保障机制初探
2017-03-01任印国
□任印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防汛抗旱、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对水文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文站点成倍增加,工作内容不断扩展,现有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急需重新整合人力资源和设备,打破原有固守断面监测模式,实行“汛驻枯巡、驻巡结合、应急补充”以及“自动观测为主、人工观测为辅”的水文监测新模式。
1.河北水文监测现状
1.1 社会经济发展对水文的社会服务需求发生重大变化
河长制、生态文明建设对水文服务质量和服务方式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精细管理和考核要求需要改变现有水文驻点观测模式,建立满足区域水资源管理需求的水文监测新模式。
1.2 常年驻守边远测站不利于基层测站职工的稳定
目前河北130余处基本水文站,全部为水文职工常年驻守观测,由于测站大都位于山区或者乡村,驻守职工生活环境艰苦,凸显出两地分居、子女上学和就业等诸多问题,导致部分职工思想不稳定,难以静心钻研业务,基层测站进人难、留人难、培养人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水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监测改革机构及保障机制初探
2.1 划分测区及机构设置
全省水文测区划分是以水文中心站和国家重点水文站为基础,兼顾行政区划和流域水系,统筹管理各类监测站点和水文服务,改变以水文站为独立单元的管理体系,重新划分水文测区。
水文监测机构设置以整合后的水文测区为基本单位,成立测区水文机构,并将测区内现有水文站的人、财、物和各类水文站点纳入到测区水文机构统一管理,归口所在地市级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领导,全省水文系统实行省局、直属局和测区水文机构3级管理模式。测区水文机构按照县级水文局优先、巡测队补充的原则进行机构设置,并逐步与县水文局接轨,实行双重领导管理。
2.2 保障机制
组织保障。省水文局是水文监测改革的组织和实施机构,成立河北省水文监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基层水文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及时解决水文管理机制和监测方式转变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水文监测改革顺利实施。各市水文局具体负责本辖区的监测改革工作,制定水文测区任务书和运行管理实施细则,选择具备条件的单位进行试点,充分发挥改革试点的示范作用,统筹规划、周密部署、稳步推进,加强监督检查和监测质量考核,确保水文测区工作健康发展。
人力保障。一是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在整合现有基层测站人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用人机制,采取劳务外包方式补充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技术外包方式将设备维护工作委托给专业公司。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打造一支高水平水文监测队伍。
技术保障。调整站网布局,优化站网功能,拓展监测要素,丰富监测内容,优化监测方式,提高监测效率,加强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监测技术水平,加强测区监测装备配置和更新改造,加强水文业务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着力提升监测信息化水平,丰富水文监测服务产品。
资金保障。按照规划,将水文测区运行管理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落实专项经费,保障水文测区的水文工作正常运行。
制度保障。一是建立业务考评机制,建立与全省水文测区相适宜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把测区水文监测成效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充分调动职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建立全省测区联动应急机制,各市水文局都应建立应急监测队伍,依据省局和勘测局调度指令,随时对相应测区进行应急监测。
3.巡测任务及运行管理
3.1 巡测基本任务
负责测区内各类水文站点的测验、整编业务,完成各类监测任务,按时提交当年测区内的水文资料;完成雨情、水情、旱情等水文情报的报送工作,开展测区水文情报预报、暴雨洪水预警工作;负责测区内水文站网管理,对各监测点和设施设备进行日常巡查、维护、维修,确保设施设备准确稳定运行;负责测区机构的日常管理;向地方政府及组成部门提供“三条红线”考核及水资源分析评价技术服务,发挥水文的社会服务作用;负责测区水文监测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编制;负责测区的工农业、城镇生活、生态环境等用水和排水定点监测与调查,以实现区域水资源调查常态化、规范化。协助上级机关做好测区内水文工程建设工作。
3.2 运行管理
测区管理实行测区局长负责制。对能够实现自动监测的站点,实行“无人值守、有人看管、巡查维护”的管理模式。基本水文站采用“有人值守、巡驻结合、应急补充”的管理模式;非汛期除测站留守人员外,其他工作人员全部集中到测区水文局统一办公;汛期所有人员均到水文站工作,确保各项水文测验和报汛工作顺利进行;遇超标准洪水等情况下,测区内各水文站相互支援,直属局机关应急监测队作为后备力量随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