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
2017-03-01高素琴刘勇兰高利平
高素琴,刘勇兰,高利平
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
高素琴,刘勇兰,高利平
近年来,针对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进行中高职衔接培养,以数控专业为例,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从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三个层面进行研讨与实践,培养机械制造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中高职衔接;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职业能力发展
从2010年到2017年,全国普通高中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减,而本科院校招生计划并未减少,给高职院校的招生带来挑战。面对严峻的招生形势和生源危机,中职毕业生就成了高职院校的青睐。
随着机械制造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而数控技术综合了计算机、自动控制、电机、电气传动、测量、监控与机械制造等技术学科领域最新成果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它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代表,在我国制造业中越来越凸现其地位和作用。
中职学生文化理论知识薄弱,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面对这样的大学生群体,中职、高职院校教育之间如何合理衔接,体现各自培养层次与特色,培养出数控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最终实现让行业企业、学生(家长)、高职院校、中职学校都满意的“四方共赢”的良好局面。[1]因此,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研讨,力求探索一种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从中职到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数控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设计、分段培养
中、高等职业教育同属职业教育范畴,是同源教育;两者又属于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明确定位,层次清晰。[2]学校在广泛调研和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按照“整体设计、分段培养”的要求,制定“系统化”培养目标。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到抽象的规律,确定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各自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体现递进关系,避免中高职培养目标的重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缺失,从而达到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培养协调发展的目的。[3]在中职阶段数控专业重点培养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达到数控初中级工水平;高职阶段数控专业重点培养机械制造、模具制造等行业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达到数控高级工水平。表1为中高职衔接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表1 中高职衔接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
二、数控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层次化、模块化
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整合中、高职课程,形成具有技术与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连续递进意义的学习体系,即“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4]根据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学的特点和相关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特定要求,围绕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明确各阶段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
基本素质课程按照上级教育主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开设,以保证学生成长过程中必要的素质教育;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开设主要是根据中、高职毕业生的岗位能力要求,同时,考虑数控专业知识的学习顺序要求,并充分利用中、高职学校的数控专业教学条件(师资、实训设施等)优势,以培养数控技术专业人才。
课程体系不只是简单地将若干门课程累加起来,而是呈现出一种高度的结构特征,高职课程内容不能和中职课程内容重合,而是在中职课程基础上提升。在这一有机整体中,各门课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联系,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围绕数控专业最主要岗位数控程序员、数控工艺员、数控机床维修与调试员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和综合,形成新课程,使学生“学”与“做”相互融合,以期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
我们发动“行业、企业、高职、中职”四方联动,通过市场调研、专题研讨和校企合作等方式,对数控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进行分析,确定出本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知识的解构与重构,构建中高职衔接的“层次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图1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思路,表2为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架构。
图1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表2 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架
续表
从表2可看出,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及单一技能的训练,高职阶段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养成及综合技能的训练。有几门课程中高职都开设,不属于重复开设,高职是在中职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例如,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是基于在中职期间已掌握了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CAD绘图的基础上,以典型零件和典型机械部件的测绘为实施项目,通过教、学、做于一体的任务驱动型项目训练,在已有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和绘图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机械零件或部件的图样表达能力和复杂机械图样的识读能力,树立贯彻国家标准意识,形成“机械产品的图样识读、测绘和公差分析”的工作能力。
有几门课程中职学校已开设,中高职衔接高职院校就不再开设。学生在中职期间已学过“金属加工与实训”“车工实训”,高职就不开“金工实习(钳工、车工)”,这样就不会造成学生学习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浪费,不会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
三、数控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为保证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我们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形式,实施“理实一体”“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依据职业能力形成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来设计。从使用普通机床加工零件到使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从手工编程加工简单零件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动编程加工复杂零件,从识读工艺文件到编制工艺文件。在中、高职数控专业现有“课堂+厂区”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完善适合中高职衔接数控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工学交替,学岗直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通过与南通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专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的联合传授,在教学中,通过专兼职教师共同培训学生、学生带学生(我们一直注重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效果很好)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探索创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和企业都真正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使我们的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
在数控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力求以最完善的方式把学生培养成国家最需要的机械制造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中国机械制造业向高精尖产品的研发、制造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
[1]权秀敏,韩士萍,黄红兵.中高职衔接条件下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4):122-123.
[2]杨利军,周虹.对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湖北招生考试,2015(2):61-64.
[3]孟生才,王华,吴晓东.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衔接的研究与实践[J].新余学院学报,2015(6):130-133.
[4]王宝刚,鞠加彬,孔凡坤.中高职衔接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教通讯,2013(33):8-9.
[5]何荣誉,单武雄,白长城.面向岗位能力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2):32-35.
[6]付娟娟,刘金铁.从职业能力的角度探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J].现代职业教育,2015(30):162-163.
[责任编辑 秦涛]
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度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项目“数控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5027)
高素琴,女,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控偏程与加工、数控机床维修技术。
G712
A
1674-7747(2017)02-0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