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小区中水回用及供水安全探讨
2017-03-01丁安坚
【摘 要】伴随城市化的加快及工业化的推进,城市用、排水量呈持续增加趋势,使得水资源日渐缺乏,且成为新世纪所面临的核心环境问题。至此,为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建筑中水回用技术应运而生。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建筑中水,针对当期中水回用工程所存问题,提出对应解决对策,最后探讨了中水回用的未来前景。
【关键词】建筑小区;中水回用;供水安全
水资源作为人类的生命之源,现如今,随着人口增长及各方面用水的增加,世界各地已经出现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状况。而加大回收各种污废水,使其资源化、无害化,无论是对环境还是社会,均具有无法估量的积极益处。尤其是建筑小区内大量的生活污水的回用,能够更好的满足小区环境、经济及社会方面的需求。对此,各种符合现实需求的先进技术由此而生,建筑中水回用技术便为其中之一,本文就此在建筑小区中水回用作以剖析,以期为相关实践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一、建筑中水概述
所谓中水即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使用过的生活污水及优质杂排水,经特殊处理,其水质量符合CJ2511-89生活用水标准,并且在特定范围内能够进行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在处理中水的各类工艺中,回用目的及杂排水的水源对其具有较大影响。另外,中水的价格、浊度、色度及含盐量等因素,均会对回用水的可接受性产生较大影响。对于沐浴排水及盥洗排水等具有较低污染程度的优质杂排水,洗涤剂、毛发及有机物等为其主要污染物,通常运用物化处理工艺实施处理,工艺较为简便,仅需将毛发聚集器设置在常规处理工艺前,或对水质具有较高要求时,增加膜处理设备,尽管对于溶解性有机物具有较差的去除能力,但消毒剂所具有的化学氧化作用,能够较好的去除水中耗氧物质,从而回去较好的水质。
二、中水回用工程所存问题
(1)因部分处理工艺、设备存在角度自身性问题,且管理未跟进,造成中水系统运行存在困难,进而使得水量、水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更甚者还会造成停产等诸多后果。据调查得知,超过35%的中水回用工程,在建成之后并没有运行。(2)不稳定的中水回用运行,造成设计规模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使得中水回用在现实当中并不优于城市给水。(3)政府所制定的法律法规仍存有漏洞、不全面,较多为奇数规范,法律效力缺失。(4)标准制定存在不合理,造成诸多中水工程在建设之处便存在不达标状况。(5)民众对中水缺乏认知,对其安全性與卫生型有所顾虑,另外,还存在较差的节水意识。
三、中水回用对策
1.健全建筑中水各项法律法规
从《建筑中水设计规范》可查知,建筑与小区中水供水工程,需与主体工程一道进行设计、施工,并且还要同时交付与使用。但现实工程当中,初期建筑与小区具有比较低的入住率,原水量也存在严重不足,所建设的中水系统,通常难以运行或需要推迟运行。另外,在工艺选择方面,往往盲目照搬,使得处理不合规、效果不达标,并且还缺乏严格监管,无法保障安全供水。上述问题均需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以此为中水回用提供法律支持与保障。
2.构建专用性再生水检测分析方法
对污废水于饮用水水质进行评价,通常拥有较多化学参数。参数主要有:磷酸盐、溶解氧、色度、电导率、总有机碳、生化需氧量、余氯量、氨氮、金属离子、浊度及pH值等。经在线监测而得到的化学参数,容易受到监测工具、处理工艺及环境的影响。比如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比如藻类繁殖及降雨量增加,会对浊度、电导率及总有机碳等产生影响。运用不同的处理工艺,同样会对上述参数浓度产生影响。至此,采取多元技术组合的分析方法,能够实现此些常用参数在敏感性上的提升。
3.提升公众节水意识
公众节水意识差在我国比较普遍,普及中水回用仍需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所以我们可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积极提倡水资源的循环再用,落实国家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不仅能够满足于当前,而且还可造福于后代。
四、应用前景
中水回用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极高,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还能减少对水资源的开采,这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另外,结合水利部所颁布的《21世纪中国水供求》可知,当到了2020年,我国缺水量将达316亿m3,而到了2030年,此数值将会攀升至400~500亿m3,至此,对运行成本低、投资少且见效快的中水回用处理技术进行开发,定会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课题。在不久的将来,伴随城市给水与中水之间具有日趋合理的价格关系,中水回用技术将发挥出其最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以此为城市节水作出最大贡献。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水资源短缺的日益凸显,有效回收利用中水,对于缓解此状况具有积极意义,作为中水排放的重要构成,建筑中水领域的回用显得格外重要。对此,需结合当前实际情况,针对建筑小区中水回用中所遇问题,积极采取有效解决措施,最大化利用建筑小区水资源,缓解当前水资源供应压力。
参考文献:
[1]李秋红, 姜博. 建筑小区中水回用技术——CASS工艺[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5(9):23-26.
[2]董晓斌. 发展建筑小区中水设施有关问题的研究[J]. 甘肃科技, 2006, 22(2):81-82.
作者简介:
丁安坚(1968—),男,汉族,籍贯: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职称:工业经济师,学历:云南大学经济管理系本科,研究方向:供水、安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