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经济活动中思想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2017-02-28肖越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思想文化经济活动传播

肖越

【摘 要】传播思想文化的途径是多样的,作为传播途径之一的经济活动是人类活动最主要的内容和方式之一,关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经济活动之所以能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究其根源,隐藏在经济活动最深层的部分是文化,经济活动创造文化,文化融入经济活动的所有表层,经济活动也总是以各种方式传递出文化信息。

【关键词】经济活动;思想文化;传播

一、经济活动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的重要性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目前学术界通常根据文化的存在形态和层次将文化分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其中思想文化主要是指处在最高层次、以精神形态存在的文化,即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文化。传播思想文化的途径是多样的,作为传播途径之一的经济活动是人类活动最主要的内容和方式之一,关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经济活动之所以能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究其根源,隐藏在经济活动最深层的部分是文化,经济活动创造文化,文化融入经济活动的所有表层,经济活动也总是以各种方式传递出文化信息。

二、经济活动主要环节中信息的传播

从马克思的哲学观和政治经济学中我们知道,世界是物质的。他强调物质的第一性,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并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人类基本活动的经济活动中,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包含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是整个人类社会再生产中所必须经历的四个环节。” 这样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来看,以精神形态存在的思想文化,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文化最终也是需要通过物质来表现和传播的。确实,每一种物质产品背后都隐藏着人类生动的文化交流史,或者说,每一种物质产品背后都隐藏着人类的信息交流与传播史。

(一)经济活动的过程就是信息传播的过程

传播学中传播过程的五要素,著名的“5个W”是指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和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这与经济活动的基本过程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再生产是相对应的

传播过程的起点是传播者和传播的内容,对应于经济活动过程的起点就是生产,而生产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以及要生产什么。那么传播活动的信息源便对应于生产活动的生产资料,传播中的信息即是说什么(say what),在生产中便是指生产什么,信息对应于产品。

当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就面临着通过什么途径、用什么工具把它运输到市场和消费者面前,就是流通问题。这正像传播活动中传播内容确定之后,要考虑通过什么渠道把信息传播出去,即传播媒体问题。

有了产品之后,还有一个分配给谁、让谁消费这样一个受众问题。这也正对应这传播活动对谁说(to whom),即受众是谁或传播对象是谁的问题。

当产品被消费,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就进入了产品的消费阶段。如果产品质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对通过某种途径(市场)把它反映给生产者,生产者可在再生产中加以改进。这样,一个完整的经济活动过程就完成了。传播活动中与这个阶段对应的是:受众接受信息取得某种传播效果,通常还包括受众对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反馈,这种反馈通过某种渠道(媒体)又回到了传播者那里。这种反馈会在下一轮传播活动中得到回应。于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也完成了。

由此可见,经济活动过程是与传播过程的五要素是相对应的,和信息传播的过程也是极其相似的,所以可以说经济活动的过程本身也就是信息传播的过程,这也就证明了在经济活动中思想文化这种意识形态的文化是可以被传播开来的。

(二)生产环节中的信息传播

“技术从纯自然的形式转化为纯社会的成果是一个扩散性过程,被纳入在社会传播过程中,而以媒介形式出现的信息传播技术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知识和观念的辐射具有现实可能性。”如此看来,在生产过程中,总需要信息手段,总有信息在传递。生产需要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传递信息,固定资本也传递信息。只不过固定资本传递的信息范围小一些。

(三)流通环节中的信息传播

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社会间隔,即生产的人和消费的人不同,另外场所间隔,即生产场所和消费场所不同,还有时间间隔,即生产时期和消费时期不同。流通就是要通过买卖消除社会间隔,通过运输消除场所间隔,通过保管消除时间间隔,實现所有权和物品的转移。

物质流通是指物质资料的流通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流通。生产资料的流通是流通系统运行的必要条件。生产资料流通与生活资料流通相比具有一个显著特点:以一个生产过程的结束为七点,又以另一个生产过程的开始为重点,是连接各个生产过程的纽带。所以,流通当然是物质商品的流通,然而物质商品也携带着信息,于是,物质商品的流通自然也伴随着信息的流通。物质商品流通过程中伴随着一些与商品有关的信息流通。

(四)消费环节中的信息传播

消费的对象就是产品,产品本身就蕴含着信息,在消费的过程中也就有了信息的传递。所谓产品即信息,至少包括显信息和隐信息。马克思揭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作为相同的或者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属于显性信息,而价值则无疑属于隐性信息。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实际上也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探索到隐藏在其中的商品价值。”在他看来,商品价值隐藏在商品中,不经过科学分析是很难发现的。

三、贸易往来中思想文化的传播

文化一旦产生,其交流就是必然的。没有文化交流,就没有文化发展。交流是不可避免的,无论谁都挡不住。从古代到现在,在世界上还找不到一种文化是不受外来影响的。一种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时代性。民族性与时代性有矛盾,但又统一,缺一不可。继承传统文化,就是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吸收外国文化,进行文化交流,就是保持文化的时代性。既然思想文化需要交流,就需要传播媒介,而属于经济活动的贸易往来中思想文化就能被传播开来。

人类对外传播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对外传播的成功一般以含有文化特征的物质传播为先遣,即物质文明的征服是对外传播的第一步。茶叶、丝绸和瓷器等在西方社会引起的生活方式上的改变,生产环节中对中国产品的模仿,以及随之而来的西方社会对中国思想文化等精神层面的追捧,都是以成功的物质文明的对外传播为基础和先导的。对外来物质文明成果的享受,是比较容易获得输入国民众的认可。物质本身实际代表了一种文明,一种才华的成果。任何商品都会“随同它而带来一种实用哲学和一种人生学说”;因此作为对外传播的先头部队应该是物质文明的对外输出。从西方的一些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产品的珍视,进而生发的对中国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崇拜。反之,当下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也莫不是建立在先进的科技产品和高质量的生活用品进口上,人民在使用着来自日本、美国、欧洲的先进产品的同时,也在接受他们的文化和思想。而对他们文化的思想的接受,反过来也促进了我们对这些国家产品的使用,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一杯水、一个面包和一个老鼠”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但现在我们向外输出的物质文明成果的性质已发生很大变化。中国曾是世界优质产品的出口国,目前却成为“廉价商品”的代名词。我们没有向我们祖先那样,在输出货物的同时输出我们优秀的文化和观念,而仅仅是输出了一些东西。2006年一位美国家庭主妇试图拒绝购买“MADE IN CHINA”产品的试验,让全球人都记住了“China”的著名特征:“廉价”。我们的纺织品、食品、工业品,都是以廉价著称,廉价的内涵就是物品仅仅是物品,没有赋予附加的文化价值和思想观念。因此虽然中国现在在对外贸易方面有很多经济上的盈利,但这些盈利仅仅是货币数字上的,西方人并没有因为使用这些产品而产生对中国文化的想象和向往,反倒认为中国就是一个低档产品的加工厂;更有甚者,在个别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心态复杂的西方国家便借机妖魔化我们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目前我们同全世界有如此巨大的贸易往来额度,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必须在贸易往来中注入中华的文化价值,就如同古代罗马人在进口中国的生丝产品时,也接受了产品所附带的中国神话或宗教色彩的装饰图案,以及中式审美习惯所体现的色彩比例。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系統工程,我们不能指望这个体系能在短时间内建立。但这个系统一旦建立,将是对外传播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建国.经济活动传播论[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15-22.

[2]孙众超.试论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协调发展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6).

[3]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史安斌.全球网络传播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3.

[5]秦菊波.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态势[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猜你喜欢

思想文化经济活动传播
让文化引领城市发展
施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重点及作用
国学教育热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新的认同分析
货币资金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应用的会计处理
浅谈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工作新途径
在新形势下,增强宣传文化工作舆论引导能力的思考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