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龙舞运动现状及传承发展

2017-02-28杨一

科技资讯 2016年2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发展

杨一

摘 要:龙舞运动是汉民族聚居地的一种极为常见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重庆地区因为其地处西南,与少数民族杂居,从而有着自己的特色,而铜梁尤甚。有鉴于此,笔者从政府对龙舞运动的大力支持、学校教育对龙舞运动的大力支持以及社会资源对龙舞运动的大力支持来探讨重庆铜梁地区龙舞运动发展的现状,而对其发展策略的探讨笔者认为主要是社会资源必须持续而长久地投入,而且要促进龙舞运动员的专业化。

关键词:龙舞运动 传统文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b)-0165-02

龙是大汉民族的图腾,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龙从上古时代就成为了大汉民族的象征,成为了大汉民族最为重要的文化标示之一,因而龙舞也成为了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在大汉民族聚居地随处可见,而且是节假日喜庆活动之中不可忽视的盛事之一。龙舞喜庆,而且能够使得众多的人参与其中,从而导致了其根深蒂固的占据了传统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阵地,但是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冲击,这项活动逐渐开始凋零,尤其是对于大汉民族影响稍弱的地方,对这些地区的龙舞运动现状及其传承发展研究,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1 重庆龙舞运动现状

龙舞运动在重庆的所有地方几乎都有着一定的发展与继承,目前以铜梁城、安居镇、高楼镇最有特色,其中铜梁龙舞有着久远的历史,并且其发展呈现出了极为强大的生命力,文章以之为例来探讨重庆龙舞运动的现状。

1.1 政府对龙舞大力支持

铜梁龙舞的品种极为丰富,分布在铜梁26个乡镇街道和办事处。自20世纪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龙舞运动逐渐在铜梁衰落,而到了1980年这项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才得到重视,并且将之纳入到了“国保”试点之中。在将近30年的调查研究,在重庆铜梁地区整理收集了龙舞运动10个、彩灯舞12个,并且建立了相关档案,纳入“国保”之中。到了2006年4月,将其中的22个龙舞蹈类以及相关的“龙灯彩扎工艺、安居龙舟赛”等列入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到2007年最后一批相关的项目申报完毕,建立了国家、省、县从上到下的三级保护体系,并且公布了相关的代表性传承人80余名,并且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及国家对于文化运动的重视;到了2009年,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进行了资金扶持,2011年,铜梁县人民政府下发了《铜梁县人民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扶持办法》,积极推动铜梁地区龙舞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1.2 学校教育对龙舞大力支持

2004年在江西第5届农民运动会上,铜梁龙舞代表队铩羽而归,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现象是其运动员的年龄层明显地高于其他代表队,也恰是这个时候,铜梁地区已经着手进行龙舞的申遗工作,于是开始关注和培养相关的人才,县教育局在2005年根据相关政策制定和下发了《关于在全县中小学普及龙舞艺术教育的通知》,这项措施有力地推动了重庆铜梁地区龙舞运动的开展,随后县教育局又组织专家编写了《铜梁龙舞艺术》的教材,将其纳入铜梁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范畴之中。从2005年开始,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教育为铜梁地区龙舞艺术的继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培养出了一大批龙舞运动队员。与此同时,重庆铜梁地区也极为重视龙舞相关文化继承与学校教育,如,在2007年开始的《铜梁龙灯》校本教材,这些很好地弥补了龙舞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到了2008年3月,铜梁县教育局不仅注意其基础知识的普及,更是将其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建立了以铜梁县第一实验小学为代表的多个传承实验基地,很好地保证了铜梁地区龙舞运动的继承与发展。

1.3 社会资源的大力支持

龙舞运动,相对于其他传统体育运动来说,是一个极其大型的传统文化运动,必须要有极好的社会资源为之服务,才能推动其继承与发展。其实上文所述两项,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社会资源对龙舞运动继承与发展的支持,但是笔者要在这里将其单独的罗列几项,作为其中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否则龙舞运动很难继承与发展。首先,龙舞运动的开展,必须要有大型的体育运动场地的支持,而铜梁县城具有龙舞适合的运动场地与场馆15个;其次,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铜梁县城现有的龙舞队员,之所以参与到龙舞之中,是因为精神的需求,而不是出于对财富的追逐。随着2005年之后学校推广结合,使得20岁以下的龙舞队员占据了51%,40岁以上的龙舞队员占据了23%,因而对于现有的铜梁龙舞队员来说,第一职业为学生,或者职业者,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其健康发展,但是却有着极为显著的瓶颈作用,即当前龙舞队员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在中学水平及中学以下的水平,因而收入极低,且训练强度较大,约为每月8次左右。

2 重庆龙舞传承发展策略

随着中国国力的攀升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逐渐增长,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大为提高,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逐渐受到重视。传统文化之所以会逐渐的流失,一方面在于文化土壤的缺失,这是一个深远的社会学命题,故而该文不加以讨论,笔者主要从社会资源入手,探讨其继承发展策略。

2.1 持续长久的社会资源投入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不是朝夕之功,而必须给予其长久的社会资源的投入。如果仅仅是短时间的关注,或者是为了某一个具体的项目而进行活动,那么无异于缘木求鱼,龙舞运动尤其如此,这是龙舞运动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对于龙舞运动而言,它需要有较大的运动场地,因而必须在体育馆或者是体育场的配合之下,才能得到长久发展,如果丧失了场馆资源的支持,那么就缺乏了最为基本的设施;同时龙舞运动,是一个大型的传统体育文化运动,需要有大量人力资源的加入,这就需要相关的社会人力资源的投入,如果缺乏了这个资源,则其发展也不能进行,而且必须是持续长久地投入,否则短期之内不能收到成效。

2.2 促进龙舞运动员的职业化

对于当今铜梁龙舞队员来说,其主要成员是学生,而且是中学生,占据了50%以上,当然随着学生的一批批长大,同时又伴随着新的学生加入,对于其继承与发展来说,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高水平的传统体育文化运动的继承与发展来说,如果仅限于中小学的学生教育,那么对于体育运动来说,是足够的,但是对于文化来说却是不足的,因而必须要促进龙舞运动员的专业化,而这就需要有高学历人才的加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文化的继承,也才能在众多的龙舞代表队中形成自己的特色。随着铜梁地区龙舞运动的申遗成功及逐年增加的财政收入,使得龙舞运动员的职业化成为了可能,只有职业化,才会有竞争,而竞争则会促进其继承与发展水平的提高,其职业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運动员的职业化;其次,是研究指挥人员的职业化,研究所关注的是龙舞背后的文化,而指挥人员所关注的是龙舞运动的整体运行以及人员的搭配,这两者都必须职业化。

参考文献

[1] 邹孟言.重庆铜梁龙舞的历史演进与现代传承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2] 胡彧倩.重庆铜梁的龙舞内在文化内涵分析[J].武魂,2013(9):6.

[3] 庞洁.重庆龙舞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审美特征[D].重庆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