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吃透透,一场味蕾的旅行

2017-02-28单清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马来新加坡人吐司

单清

题目中的“新加坡吃透透”,灵感来源于“台北走透透”。“走透透”是闽南语,意思是“走遍,都去过了”。在这里,我将“走透透”改成了“吃透透”,意思不言而喻。作为一枚吃货,我更想从美食中体会新加坡的文化!

新加坡,这个美丽的国家总是让人不忍心打扰她的安宁。她的饮食文化同她的环境一样,魅力十足。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美食也因此带有很丰富的地域特色。

踏着黎明之光来到樟宜机场,我们一行人早已饥肠辘辘。赶快放下行李,寻觅第一顿早饭。新加坡人的早餐是从一份咖椰吐司开始的,在新加坡我想没有人不知道“亚坤”。于是入乡随俗,我们来到新加坡最有名的咖椰吐司店——亚坤。

说到亚坤的咖椰烤面包,我和同学们都赞不绝口。在烤得脆脆的面包片上抹上咖椰酱(用鸡蛋、糖、椰浆以及香兰制成的一种当地的调味酱),再加入一小块黄油,吃起来酥脆嫩滑,非常过瘾。据说咖椰烤面包是由马来西亚食品逐步演变而来,其后被土生土长的华人发扬光大,所以说中国人对吃的理解简直令全世界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几片面包、一杯奶茶,简简单单的一道小吃,却融合了两个民族美食的精髓,真了不起呀!怪不得新加坡的同学还不忘叮嘱我买咖椰酱回家涂面包吃呢!每当吃着这种酱,脑海中便浮现出清晨的吐司店里,三三两两的新加坡人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聊着各自的学习、工作、家庭和生活,然后沐浴着和暖的阳光,活力满满地开启崭新的一天。然而在快节奏的上海,人们总是在地铁、公交车上迅速解决早饭,匆匆忙忙地从一个点直线赶往另一个点。可生活真的不容许我们有丝毫的停歇和享受吗?我想新加坡人的慢生活是值得我们细细体会的。

新加坡绝对是美食的天堂,多元的文化和丰富的历史成就了这里引以为豪的美食。一个吃货来到新加坡,就像小白兔掉进了萝卜堆里,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中午,我们在裕廊初级学院用餐,吃了当地的马来西亚特色椰浆饭,里面有黄瓜片、小凤尾鱼、烤过的花生、炒蛋、鸡肉、炸土豆和热辣酱料,菜色可谓十分丰富,并散发着浓浓的椰子清香。裕廊一位可爱的女老师好心提醒我们辣酱是拌着饭一起吃的,她还打趣问我们是不是觉得太辣了,我们笑着回答一点儿也不辣,还有点儿甜呢。果然这椰浆饭的等级不能与中国的川菜“相提并论”!后来得知裕廊有许多来自马来西亚的老师和同学,不知道这样具有“异国风情”的午餐是不是为了照顾他们的口味呢?地道的家乡饭是否使他们排解了几分思乡之情呢?

接下来的晚餐是重头戏!去过新加坡的人都知道,到新加坡一定要吃一次肉骨茶,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无不在这里饱享过口福。我们来到一家老字号的店——松发肉骨茶。我们到的时候店里已是人满为患,连店外也排起了长队。看到坐在里面的大多是华人,就像广东人吃早茶一样,三五位老人一起喝茶聊天。肉骨茶,顾名思义,就是边吃排骨边喝茶。肉骨是选用上等的包着厚厚瘦肉的新鲜猪排骨,加上各种作料,有的还加了各种滋补身体的药材,肉炖得非常烂。来之前我还觉得肉骨茶“不足为奇”:不就是炖排骨多放点儿汤吗?但尝过之后,我便爱上了它。一碗肉骨茶,有肉有汤有茶,再加一碗白米飯,全齐了。只见汤汁呈半透明色,喝下去就有一股暖暖的感觉涌上心头,很是舒服。至于味道嘛,汤汁都能让人感觉到排骨和胡椒融合在一起的香味,最重要的是两大块排骨口感嫩滑,那味道简直妙不可言。同学们还亲自上阵,用精致的茶具煮起了铁观音,竞有种在国内的感觉呢!而且更棒的是,汤和茶都可以免费续杯,真是良心店家!

新加坡不仅有中国菜系,还有马来菜系,当然还有不能忽视的娘惹菜系。娘惹菜有着由中国菜和马来菜融合而成的南洋风味,其背后的文化历史也是相当丰富!六百年前,明朝郑和下西洋,将中国的风俗习惯带到了马来西亚,促成了中华文化与马来文化的融合,逐渐形成一种新文化——娘惹文化。20世纪初期,许多中国男性下南洋谋生,当时,华人与马来人通婚的后代,男性被称为Baha(巴巴),女性被称为Nyony(娘惹)。巴巴和娘惹的饮食融合了马来菜和中国菜的美味,他们平常吃的菜便叫“娘惹菜”,菜里既有中国菜的内敛,又有马来菜的奔放。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娘惹菜里精致的点心。娘惹糕上撒上一层香味浓郁的椰丝,令人垂涎三尺。在水果丰富的新加坡,被誉为水果之王的榴莲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角。榴莲干溢出独一无二的甜香味,酥酥的口感也是无与伦比。榴莲冰激凌则让不喜欢吃榴莲的人也能接受它的味道,榴莲与奶香的结合使得人们在炎炎夏日也能感受到一丝清凉。

所以在新加坡的饮食文化里,千万不能忽略了水果的存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摊位上摆满各种新鲜水果。在这赤道上的国度里生活,鲜榨的果汁也许能褪去人们心中的燥热吧!

吃了这么多美食,真可谓是“舌尖上的新加坡”。然而,能享受到这么多美食,还得感谢新加坡人对“吃”的讲究,以及在都市生活中能沉淀自己、专注做美食和品尝美食的态度,无论是店家,还是食客。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正是新加坡人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才使新加坡菜名扬世界,才铸就了这座多元文化之城的前世今生。

猜你喜欢

马来新加坡人吐司
芋泥吐司
马来宝诗词一首
“重新探索新加坡”消费券期限延长
百搭吐司,你值得一试
在不幸的反面寻找幸福
贺捷
新加坡反正话
车迟国斗法
吐司方包
新年“希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