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
2017-02-28陈东敏
陈东敏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提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教学有多么重要。而当我们把这个公式运用在作文教学实践时,就是作文+反思=成长。
一、作文课堂应多元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开放型的作文教学课,如演讲课、读书心得汇报课、生活见闻交流课、读读听听修改课、热点焦点讨论课等,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主认识,再在作文课堂自由表达,以说带写,自然就能创作出富有灵性和个性的文章来。
二、写前指导应适度有效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自主拟题,对于学生动笔写作前的指导,有的教师习惯直接告诉学生写作的重点及思路,而有的教师则认为写前完全不需要指导。前者,教师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学生直接引用、照搬教师的观点和思路,写出来的文章容易千篇一律,毫無个性;后者,学生会懒于思考,抄袭范文,或是跑题。由此可见,指导过细与不做指导都是不足取的。教师适度的指导,应当是教会学生审题立意,面对任何一道文题都能选好切题的角度,迅速打开思路。
三、作文评改应扎实多样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的成功,关键在于反复修改,不仅仅是他人的修改,更重要的是写作的人自己的修改。我在每周两节的作文课上,总是给学生至少留出20分钟的时间用于当堂修改作文。第一步:让学生互改,并用铅笔写上改后意见。第二步:相互交流。第三步: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再创造。第四步:教师抽样面批粗改略读。第五步:将经过学生多次修改后的作文收交上来精批细改。
这种开放而实在的作文批改方式,使评讲也变得开放起来,互评、自评、师评,大家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合作共赢,共同提高,既为学生们提供了“活”的更广阔的求知空间,又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宰自己的作文,写出来的文章极少大话、套话。
四、鼓励学生写作文后记
要想让学生自主参与作文教学,教师就应注重引导其关注自己“写”的程度,以便扬长避短,使今后有所提高。我的做法是,仿照教师备课采用的写“教后记”的方式,让学生试写“作文后记”,内容不拘一格,只要能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每一次作文后的得与失即可。在一次以“浮躁”为话题的“作文后记”中,一位同学写下了这样的反思文字:
看到“浮躁”这个话题,我剖析了自己的内心。一直以来,我总是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所以文字写不好也是理所当然的了。“浮躁”二字,“浮”是随波逐流,如浮萍四处漂流,“躁”是不能扎根地下,总想跳起来。檀木之所以名贵,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木质坚硬,密度高,能够沉到水里不浮;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在于它用心地下,不躁。与“浮躁”相对的是什么?宁静、淡泊、安定或是坚持?这个问题我还要深入思考。
很显然,通过写作文后记,学生拥有了自我反省的意识,发现了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了思维水平。
教学是一门艺术,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使作文教学之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精彩?这是语文教师应当精于研究、勤于实践的一项长期课题。
(责 编 阿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