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所幸福的平民学校
2017-02-28张剑光
张剑光
编者按: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产生理论。面对日益丰富的教育发展现实、与时俱进的师生成长渴望、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教育工作既需要宏观高瞻的理论指导、方向指引,也需要具体细致的思想引领、经验分享。
从本期开始,《思想者》栏目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些“思想者”,首先是教育事业的“实践者”,他们经历了千姿百态的教育实践,积累了丰厚宝贵的教育经验,产生了深刻成熟的教育体悟。我们希望“思想者”的智慧、学识,能与大家产生心灵共鸣,从而凝聚共识、砥砺精神、共同进步。
记者:张校长,您好!前几天,我看到了咱们学校两位应届毕业生给母校的留言,印象最深的是,他们都提到了“低进高出”这个字眼,就是当年中招入校时候,分数比较低;三年后,都以较高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对此,您有什么体会?
张天佑:为高一级学校培养、输送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相信每一所高中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实现路径。“低进高出”也好,“高进高出”也好,都寄托了学生、家长、社会对孩子们成长、成才、成功的期望。面对进入五中的每一个学生,我们就是要靠自己的学识、智慧、精神去培养、塑造学生,让他们在这里度过充实而精彩的中学时光,毕业时满怀信心地走出去。
五中位于老城区,是所老学校,有着77年的历史。客观地说,我们的生源优势不大,只能保持“低进”,前些年甚至出现过报考人数少于招生计划数的尴尬局面。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我们也曾经像很多学校一样紧盯高考,搞题海战术,拼教师、累学生,但收效一直不甚理想。
老路走不通,怎么办?我把这些年的探索总结为“因难而变,因需而为,因为而成”。连续三届领导班子,我们都在不断求索,终于把五中的发展推向了新境界。
如今,我们掌握了让学生“低进高出”的技术——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我们十年磨一剑,探索出了这项技术的有效载体——精致的“学习卷”,我们找到了减负高效的精准教学方法——数据驱动,我们探索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形态——“问—学—论—用”的灵智课堂形态。如今,五中的教育教学成绩已经进入全市高中前列,形成了成熟、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基本实现了“高出”。2016年,我们高考的本科各批次上线率再次刷新记录,超过了好几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是郑州市增值最高的学校,这是令人欣慰的。
记者:“因难而变,因需而为,因为而成”这言简意赅的12个字,背后肯定有着很多艰辛和坚持,您能具体谈谈吗?
张天佑:是啊,没有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探索,没有科学及时的总结和提升,没有全体师生的砥砺共进、攻坚克难,就没有五中今天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在这里简要回顾一下。
先说“因难而变”。当时,毛德宇校长带领骨干教师外出取经、回校研讨,寻觅破局之道——“學习卷”应运而生,一坚持就是10年。学校严禁统一征订任何辅导材料,但教师可以占有大量的资料,经过筛选整合后印发给学生,即“学习卷”,一个学习单元只允许印16开纸的正反两面。“学习卷”的使用,给了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家可以开展社会实践、进行独立思考和互相研讨。“学习卷”推出3年后,效果初显,高考本科升学人数大幅提高,使五中一举成为全市教育界的“黑马”。
这时候,我们需要以更专业的眼光审视学校,需要推动学校向更高层次迈进。于是,在李玉国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把“推进基于标准的教学,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变革” 作为学校工作的主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构思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开展补充教学等一系列教学过程。这就是“因需而为”。
基于标准的教学清楚地回答了三个问题:1.“基于标准的目标叙写研讨活动”——这体现的是要将学生带到哪里,解决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的学习目标问题。2.“评价任务的制定与实施研讨活动”——这体现的是检验学生有没有到达那里,怎样才能证明学生学会了的评价问题。3.基于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这体现的是如何将学生带到那里,解决的是怎样教与学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的问题。
通过课堂改革的探索,我校课堂教学生态取得了三大转变: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分解和学习目标的界定,促使课堂教学从基于经验的教学转变为基于标准的教学;通过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设计,促使课堂教学的主体发生改变,推进教学活动设计从组织学习内容到设计学习经历的转变;通过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学习卷”设计,使“学习卷”的设计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促进了从学生学会知识到学生学会学习的转变。
为了更加精准、更加迅速、更加直观地确定学生是否已经学会,我们又引进了一套学习诊断系统。它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远程在线组卷、评卷工作,并且可以自助生成成绩分析报告。这让很多教师可以在家里完成评卷和成绩分析的工作。学习诊断系统,方便、快捷、精确、科学,简化了日常测试的琐碎与模糊,立体多维地提供了检测和补救的依据,很快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具体来讲,该系统分析报告分为三个部分:总体情况、维度分析和详细分析。总体情况部分从年级和班级切入,分析年级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的差距、分析班级之间各名次段之间的差距。维度分析部分从知识点切入,多角度切片对考试内容进行细节分析,教师可以从中看到班级之间就某一个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不同,重点研究薄弱知识点,并在教学中及时补救。详细分析部分从学生切入,细致到每位学生的每道题、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关于“因为而成”。这主要是教师们通过积极投入,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近年来,我校教师立项省级课题3项(其中1项为省基础教育重点课题),立项市级重点课题4项,一般课题9项。获郑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我校共有67位老师在郑州市课堂达标评优课活动中获市级优质课一、二等奖,22人获省级优质课奖,2人获国家级优质课奖。我们有省级骨干教师15人, 市级骨干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35人……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献身教育、爱生如子的师德典型:有连续6年在中秋节自费为学生买月饼的袁世卓老师;有常年早出晚归,被学生亲切称为“曹妈”的曹书霞老师;有坚持资助家庭困难学生,被称作“李爸”、英年早逝的李金鹏老师;有进行过开颅手术,最终战胜病魔重上讲台的刘玲玲老师;等等。
总之,“因难而变,因需而为,因为而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有纵向的发展途径,又有横向的齐头并进,为我们这些年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坚实的基础,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最终受益的是五中的学生、五中的教师。
记者:每一步成功背后,都是五中人脚踏实地的探索,的确来之不易。我看到咱们把教学目标确定为“办一所幸福的平民学校”,把办学理念确定为“为了师生的幸福成长”,都有“幸福”在其中,这是基于何种考虑呢?
张天佑: 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总是要面对几个共性问题:一是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三是怎样培养人?我到五中工作以来,在熟悉情况的过程中,也在结合五中的历史,不断追问、思考这几个问题。
“灵智并进,业体一身”这个校训,是第一任校长吴惠民先生提出的,至今已有77年历史,但是其精神内涵仍然熠熠生辉。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改造世界的本领的同时,还要具有人文素养,学会与他人、与社會、与自然、与自己打交道,身体灵巧、知识灵活、智慧灵动、交往圆融、追求高远。灵智教育与当前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高度一致的。
基于这个考虑,我们提出“办一所幸福的平民学校”。首先,我们是平民学校,这体现了一种社会担当和勇于改变命运的勇气。我认为,把“精英”教育成为精英,算不上教育的成功;把“平民”教育成为精英,才是教育的成就,才有广泛的示范作用。其次,是幸福的平民学校。所谓幸福,不一定在物质上很富有,但灵魂一定是丰盈的,在平凡的生活中要昂起头、挺起胸,勇于追求美好的未来。
“为了师生的幸福成长” 是我们的办学理念。成长,就是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有人说,成长就是在不断被抽走支撑、依靠,脱下保护服之后,依然健步如飞,面对人生的磨难而笑意盈盈,勇敢面对。我一直认为,成长是全方面的,包括身体、心理、认知和精神,既有知识的增长,又有灵魂的丰盈。
马克思说过,人有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即人生而竞争,来满足生理和生活需求,因此幸福的来源是竞争获胜。我们追求的幸福教育是创造一种生态,让教师感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我们要正视竞争,勇于竞争,用法竞争,务求必胜。社会属性即人喜群居,获得社会归属感和尊重会感到幸福。所以,我们要营造一种氛围,与人为善,以诚相待。管理者尊重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家长尊重教师,教师尊重领导、同事,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说起具体的措施,除了前面说的教育教学方面大的举措,还有很多细化的东西。比如,我们学校图书阅览室、电教室实行午间开放制度,就是为走读学生提供中午休息、学习的场所;坚持上下午大课间两次跑操活动,就是落实以人为本、培养终身锻炼的理念;许多班级都有自己的励志口号、班级文化……我想,五中的文化应该是:为体“健”,为人“善”,为事“争”,为学“勤”,为业“精”。让师生在幸福中逐步成长,在成长中享受幸福。
记者:展望未来,您心目中的办学愿景是什么呢?
张天佑:在追寻理想教育的过程中,我欣慰的是,五中一直保持了清醒:在实施课改的今天,她传授学生知识,将德育摆在优先教育的位置;她给学生以关爱,教育学生应担负社会责任;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学生的心灵成长,这就是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吧。我希望在今后几年内,通过努力把郑州五中办成一所“低进高出”(教学)、“宽进严出”(德育)、精致管理、赢得群众满意的学校,让从五中毕业的学生,都具有身心健康、严谨专注、勤劳朴实、追求卓越的特质。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责 编 阿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