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功永无止境

2017-02-28万玮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心魔涵涵立德

万玮

朋友上五年级的儿子涵涵有一次和隔壁邻居家的小伙伴谈论什么是成功,涵涵对小伙伴说:“你不要觉得只有考试得100分才是成功。我们老师说了,每天睡觉之前都要问自己,今天过得快乐吗?有收获吗?只要其中有一个答案是肯定的,那今天就算过得成功。”朋友向我转述时,语气中透着自豪,也对他儿子的老师竖大拇指。在我看来,一位小学老师对成功有这样的认知,殊为不易。因为说到底,成功不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是一个价值问题。

我自己对成功的理解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遇到一个任务或者一个挑战,无法回避,必须面对,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实现。读大学那会儿,我和另两位同学报名组队参加一个数学建模比赛,三天三夜几乎没有睡觉,突然灵感迸发,想出方案,完成论文,最终拿到一等奖。得知消息的那一刻,瞬间被狂喜淹没。

如果说第一个阶段是被动应对,第二个阶段则是主动追求。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未来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目标有小有大,有近有远。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因为不是师范专业毕业,对做教师毫无概念,班主任干得极其糟糕,心中的小目标是能够站稳脚跟,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和班主任。小目标很快就实现了,而不少人止步于此。支持我不断前行的是心中的大目标,那就是成为一名在教育领域有建树的人。俞敏洪曾在演讲中提到,他刚毕业做教师那会儿,立志成为全国排名前十的英语教师。我听了极有共鸣。这个目标太过宏伟,以至于几乎无法实现。只是古人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有了这个目标,即便没有完全实现,在外人看来也是成功者。

第二个阶段与第一个阶段有一个不同,即当目标实现时,并没有太多的成功的喜悦,因为当你努力了、付出了,结果就在那里,不言不语,不喜不悲。回味走过的路,只是有一种淡淡的甜蜜。

进入第三个阶段,你会发现,成功永无止境。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多少成功轰轰烈烈,几年之后便烟消云散,无人提起。此时需要做的反而是静心修炼,反躬自省。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否定自己,超越自己。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人生如能达到这种境界,应无憾矣!

我认识不少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躺在功劳簿上睡觉,而是不断挑战自己。有一位来自南方的班主任,在当地颇有名气,开了班主任工作室。她告诉我,每带完一轮学生,重新接一个新的班级,她都会把自己以前的带班思路全部推倒重来,探索一种新的方法。她倒也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在别人的喝彩声中深刻地洞察到原來带班方式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对自己做一次自我否定,让自己“涅槃重生”。

成功永无止境,是因为人生永无止境;人生永无止境,是因为我们对自我的认知永无止境。我们曾经的困扰、挑战,其实是我们的心魔,心魔不除,路越走越狭隘。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按孔子给出的路径,从不惑到知天命、到耳顺、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真正进入自由王国,的确是漫漫征程。

中国古代文人极为推崇“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为最高境界。对教育者而言,立德更为重要。爱因斯坦说,把学校所学全部忘记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那么剩下的究竟是些什么?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教育才算刚刚入门。

套用一句香港知名艺人周润发的话:成功?我才刚上路呢!

(本栏责编 卢丽君)

猜你喜欢

心魔涵涵立德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我与心魔过招
我与心魔过招
阳光与花朵
小小管理员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汉族
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