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研究

2017-02-28孙肖爽徐晓燕闫东

中外医疗 2016年34期
关键词:短暂性螺杆菌脑缺血

孙肖爽+徐晓燕+闫东

[摘要]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关系及抗Hp治疗对TIA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12月在该院发病1周内的TIA患者(56例)与健康体检者(50名),检测血清Hp抗体。Hp阳性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抗Hp治疗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19例)。抗Hp治疗组给予根除Hp治疗并随访1年,观察终点事件的发生。 结果 TIA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9.64% vs 48.00%,χ2=5.21,P<0.01);抗Hp治疗组TIA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0% vs 26.32%,χ2=4.02,P<0.05);抗Hp治疗组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 vs 15.79%,χ2=4.56,P<0.05)。结论 Hp感染与TIA相关;抗Hp治疗可显著降低TIA患者复发率,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图分类号] R32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a)-0102-0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k,TIA)是指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IA患者早期发生卒中的风险很高,是二级预防的最佳时机,该文随机选择2014年1—12月在该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发病1周内的TIA患者(56例)与健康体检者(50名),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TIA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12月在该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发病1周内的TIA患者5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42~88岁,平均年龄(63.6±8.2)岁。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TIA诊断标准,且均经头核磁共振成像(MRI)及弥散成像(DWI)检查排除新发脑梗死,同时排除非动脉硬化性TIA患者。对照组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共50名,其中男性30名,女性20名,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1.2±5.8)岁。两组间性别、年龄构成、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排除既往有胃及十二指肠病史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冠心病、血液系统疾病、各种严重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

1.2 Hp感染检测方法

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Hp感染情况,呼气试验药盒及检测仪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阳性值判断:14C-UBT≥100 dpm/mmol为阳性。

1.3 抗Hp治疗及随访

Hp阳性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抗Hp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两组均给与为期2周的常规治疗(抗栓、他汀类强化降脂、控制危险因素等),抗Hp 治疗组同时给与根除Hp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克拉霉素0.5 g、阿莫西林胶囊1.0 g,2次/d,共2周),随访1年,观察终点事件(TIA复发或形成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出现终点事件或随访结束时复查14C-UBT。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p感染检测

TIA组(56例)Hp检测阳性者39例,感染率为69.64%,对照组(50名)Hp检测阳性者24名,感染率为48.00%,TIA组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χ2=5.21,P <0.01)。

2.2 抗Hp治療对TIA终点事件的影响

TIA组Hp阳性的39例随机分为抗Hp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组19 例,观察1 年内抗Hp治疗对TIA复发及形成急性脑梗死的影响。

3 讨论

TIA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很高,是严重的、需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进一步探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尤为重要。1994年首先报道了Hp与胃外疾病的关系,之后多项研究发现Hp感染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而与TIA相关性的报道较少。该研究选择发病1周内的TIA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检测血清Hp抗体,结果证实,TIA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9.64% vs 48.00%,χ2=5.21,P<0.01),说明Hp感染与TIA有关。其相关机制可能有:Hp感染可导致脂代谢紊乱[1]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升高[2],TG、TC、LDL-C浓度增高,HDL降低,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狭窄;据研究显示[3],Hp感染可能诱发细胞因子的产生,引起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升高,从而诱导血管壁局部的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另有研究认为[4-5],HpCagA(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阳性菌株易造成胃萎缩,导致B族维生素和叶酸缺乏,从而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Hp感染还可导致自由基水平升高[6],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目前,有关抗HP治疗对脑梗死、TIA转归影响的报道较少。吴昊等[7]通过CagA阳性与阴性分组对照研究得出结论,抑制CagA-Hp感染有助于对脑梗死及其亚型的治疗。李晓青等[8]通过对照研究得出结果,Hp阳性患者抗Hp治疗组的TIA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33%vs 25.00%,χ2=4.04,P<0.05),该研究得出与上述一致的结果,Hp阳性的抗Hp治疗组的TIA复发率低于对照组(5.00% vs 26.32%,χ2=4.02,P<0.05),同时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也低于常规治疗组,说明抗Hp治疗可降低TIA复发率及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缺血性卒中(AI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TIA为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Hp感染可能与TIA有关,因此,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抗Hp感染治疗可能会减少TIA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雷鸣,夏先考,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超声形态及血脂代谢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1): 3990-3992.

[2] 李晓岚.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13(8): 652-655.

[3] 张艳,雷鸣.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调查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4):2595-2597.

[4] 陈锦华,梁景强.颈动脉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5):2173-2175.

[5] Tamura A,FujiokaT,NasuM.Rel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to plasma vitamin B12,folicacid,andhomocysteine levels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diagnostic coronary arteriography[J].Am J Gastroenterol,2002,97(4):861-866.

[6] Kim YJ,kimEH,HahmKB.Oxidative stress in inflammation–base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disease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cs[J].JGastroenterol Hepatol,2012(27):1004-1010.

[7] 吳昊,陈骥.脑梗死与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9):4353-4355.

[8] 李晓青,刘鹏.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22(1):40-42.

(收稿日期:2016-09-06)

猜你喜欢

短暂性螺杆菌脑缺血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血必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辨证施治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