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相知相融
2017-02-28张举莉
张举莉
如今,80后的家長大多文化水平较高,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强,也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教师,该怎样面对这些“挑剔”的家长?
遇到“挑剔”的80后家长时,我们不该畏难,应该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家长的“挑剔”行为是素质提高的体现、社会进步的标志。家长的“挑剔”将会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教师职业道德和技能的提升以及学生成绩提高。改善80后家长与学校和老师的关系,需要经历双方相识、相知、相融的过程。
相识。相识的过程就是双方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对象是“人”,社会关注度高,家长维权意识也强,一些学校和老师的不当行为,对学校和教师群体的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孩子年年升级,家长与老师接触少、了解少,没有“亲密”接触,认可度必然较低。久而久之,家长便会带着挑剔的眼光看待教育问题和老师。要消除家长对学校和老师以偏概全的片面认识,我们就要主动与家长联系,真诚相处,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因为培养好孩子是家长和老师一致的目标,所以,家长不会拒绝老师主动“相识”的愿望。
相知。相知的过程就是相互熟悉双方教育理念的过程。80后家长大多文化水平较高,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强,容易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但他们多半都不是师范类专业毕业,缺少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形成的教育理念往往具有局限性。他们的目光仅关注自己的孩子,与老师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差异较大,便认为老师不重视自己的孩子。理念上的差异是家长“挑剔”的主要原因,我们应积极与家长进行互动交流,向家长阐述、分析自己的教育理念,并深入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使家长认识到老师既要关注个体学生,又要面向全体学生,加深对老师的理解与认可。
相融。相融的过程就是在相识、相知的基础上使家长与老师教育理念合二为一的过程。老师要向80后家长推荐教育学和心理学著作,推荐优秀的家教读本和教育网站,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经常与家长面对面、一对一地交流,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交流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深入分析、探讨、研究,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构建针对他们子女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策略,汲取双方教育行为的正确之处,舍弃偏颇之处,完善不足之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相互融合,形成老师、家长都认可的教育观。
家长给予孩子的是生命,老师给予孩子的是智慧。当家长与老师经历了相识、相知、相融的过程,家长与老师之间会消除芥蒂,携手共进,为教育好孩子而拧成一股绳,最终实现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