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课堂教学的教学主题建构

2017-02-28姜孟

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姜孟

[摘要]主题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Theme)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的内容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主题”选择和生成就成为主题式课堂教学的关键,基于本我、自我、超我建构教学主题的设计观,借鉴刑侦思想、选点等策略生成教学主题,从而建构“备学生、备教材、定核心、上下连”教学主题建构程式。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教学程式;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主题

[中图分类号]G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4-0121-04

主题式教学设计,是以主题为中轴,围绕教学主题而展开的,在系統论、学习理论与教学论指导下,以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中,驱动师生“双适应双发展”以达成教学主体心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整体性设计。可见,教学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教学主题不但统帅一节课的三维目标,也决定着一节课的品味和价值。学习资源和素材的多样化,决定着教学主题生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适当的教学设计观,优化教学策略,精选出能形成主题的教学资源,形成有效的教学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去思考,让学生的心理资源有效地分配在学习的主题上,从而把课上到学生的记忆和思维的深处。

教学主题的设计观不但是教学主题生成策略的向导,也是教学主题建构程式的灵魂。基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教学设计观,决定着教学主题生成的策略,也统领教学主题的建构程式。教学主题的建构过程是教学设计观与教学策略的整合过程,也是教学设计观的实现过程。教学主题的生成策略属方法论范畴,对教学主题的建构起优化作用。建构课堂教学主题的教学设计观、生成策略、建构程式流程及相互关系见图1。

1 基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建构教学主题的设计观

教学设计观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支配教学设计的思想和观点,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方面。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观,随着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基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设计教学,融合了人的本性和理性,把人发展的内因和外因有机结合,从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如果人格的三大系统是和谐统一的,人才能有效地开展各种活动。反之,如果人格的三大系统难以协调,相互冲突,人就会处于失常状态,活动效率降低,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存和发展。

弗洛伊德后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层次。本我是无意识的,是最为原始的、本能的、不受约束的部分,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自我是有意识的,代表判断和机智的部分,自我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力图帮助“本我”实现愿望;超我是高层领导,代表着发展方向,受道德和价值观制约,超我由理想原则支配,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不是一种静态的能量系统,而是一种动态的能量系统,它一旦形成,便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与发展之中。自我和超我是在本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我是人格结构的中枢系统,是进行各种活动的“遥控器”,它平衡本我、活动和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社会文化传统的卫道士和道德规范的仲裁者,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自我。

在课堂教学中,起点于本我,激发原动力,满足学生的快乐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实现自我,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在归纳提升中内化能力,成就超我,形成科学素养和价值观。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起点于本能,回归于理性,在科学探索中形成价值观,在教学设计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2 课堂教学主题的生成策略

精心预设,方能精彩生成。只有精选教学策略,才能精彩生成教学主题,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形成教学主题的策略呈现多样化趋势。限于篇幅,本文仅以借鉴刑侦思想和基于“点”来生成教学主题为例,谈谈基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的教学主题生成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2.1 基于刑侦思想形成教学主题

将侦探的思想用于教学设计,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敢于质疑和猜想、勤于推理和验证的思维习惯,培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侦探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发现悬案,收集线索;第二步,根据线索,大胆猜想;第三步,寻找证据,验证猜想;第四步,破解悬案,审理裁决。

根据侦探过程创立教学设计的过程,以苏教版必修2专题三“乙醇的性质”为例。

第一步:基于好奇心,设置悬疑(基于本我)。观察一瓶用白纸覆盖标签的乙醇试剂。设问:这瓶无色的神秘液体是什么?

第二步:基于悬疑,大胆猜想(基于自我)。根据看、闻、燃烧的实验现象探究,猜想为有机物。再通过实验数据推断其分子式为C2H6O。符合其分子式的结构有CH3OCH3和CH3CH2OH两种。

第三步:基于猜想,事实论证(基于自我)。通过钠保存在煤油中和钠与该神秘液体的反应进行实例分析。钠保存在煤油中,煤油主要成分属烃类,说明钠单质不能与C-H键反应,即钠不能打断C-H键。钠能与该神秘液体反应,产生气体经检验该气体为H2,则说明钠与该神秘液体中的O-H反应而产生H2,则其结构式为CH3CH2OH。揭开覆盖在试剂瓶上的白纸,露其真面目。

第四步:基于实事,类比迁移(基于自我、超我)。生活事实:有的人酒量“千杯不醉”,有人却“一杯不知归”。实验事实:先将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铜丝灼烧后的颜色。迅速将铜丝插入试管里的乙醇中,观察铜丝颜色的变化。

根据现象推知,乙醇在铜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为乙醛。类比迁移,解读生活实例。进入人体内的乙醇在酶的作用下氧化成乙醛,乙醛再在酶的作用下最终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同的人含酶量不同,解酒能力就会不同,从而渗透饮酒适可而止的良好观念。

借鉴刑侦思想形成教学主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趋向这个中心主题,从而形成了注意的“向心力”,同时也增强了思维的深度,经过深刻思考的东西往往会进入学生的记忆深处,在思考中提升了学生的记忆力。

2.2 基于“点”形成教学主题

点式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点式处理”,有的放矢地进行点式突破。即选择一个最适宜的“知识点”(选点),并围绕这个选点去突破,并且这个选点可以一贯到底。点式教学设计讲究“深化”的策略。要求教师从“点”上下功夫,运用各种手段,从各种角度,对所选之“点”进行充分论证,让“点”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在复习课中选点复习,往往显得非常有效。如在有机化学专题复习中,归纳高考考点,选点复习,深挖原理,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1)善于归纳,为选点复习做准备。学生对学过的内容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知道一些,却又知之不详,而且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不愿再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是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了解不足,往往建立在“学生的现有水平上”进行复习,导致复习课新颖度和深度不够,选点复习就是一种深化学习的策略,以“点”深入,让学生学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

近五年理科综合有机化学高考题主要涉及的内容有:(1)考查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除了常见的有机物之间转化关系外,题目往往还隐含着一些不常见的相互关系;(2)考查根据官能团分析有机物的性质,考查常见有机反应条件或反应的试剂等;(3)考查同分异构体,考查限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较为常见;(4)考查分子式、结构简式、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或有机合成流程图的绘制等。

2)选取一点,确定复习主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基于本我、自我、超我)。只有做到心中有“点”,方能选择一定的教学策略对“点”进行挖掘,从而提升思维的品质,逐渐将“点”内化成能力。

根据对五年高考实验题的归纳和总结,可选“有机推断”这一知识点为主题进行复习。设计主线为:第一步,综合题给信息,选择可能的突破点(猜想阶段,基于本能);第二步,根据题给信息和相互转化关系进行突破(验证阶段,基于实现自我);第三步,综合分析,相互验证,破解悬疑(明晰阶段,基于超我,形成思维方法或价值观)。

3 教学主题的建构程式——备学生、备教材、定核心、上下连

程式即程序,就是规范化的做法、步骤、顺序,或者说是一定规程的形式。基于本我,研究学生的学习起点;基于自我,选择教学策略,建构知识,形成主题;基于超我,优化主题,形成世界观,从而建构课堂教学的教学主题程式。教学主题的建构程式流程如图2所示。

3.1 备学生——研究学生的静态起点和动态起点

只有在了解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点的基础上,在教学设计时才能把期望目标和学生的现有水平合二为一,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让课堂教学精彩纷呈。从学习起点产生的角度,起點分为动态起点(学习过程产生的)和静态起点(学习活动前已具备的)。

1)多角度把握学生的静态学习起点。研究教材,理清现行教材的编排特点与编排体系,细致研究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各领域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和分布情况,了解学生可能具备的学习起点。也可设置前测、或通过批改作业、或访谈,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起点。只有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确定好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2)观察学生状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起点。上课期间巧妙地探测,根据课堂气氛适当地调整教学。譬如,当教师的设问很少学生响应时,或者学生的表情茫然时,问题设置的起点可能就高于大多学生的学习起点或思维起点。可设置有层次的问题讨论、或分解知识点、或打比方等,降低学习的难度。

3.2 备教材——教学内容处理与优化

1)教学内容的分解与重构。教科书的知识分布不一定适合每位学生的学习,将课本的知识点进行解剖是十分有必要的,将敲碎的知识点再整合成适合某教学班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教材内容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载体,即利用教材为学生创造一个经历、一种体验,让学生在这经历或体验中生成知识。教师不是照本宣科的宣讲者,而是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帮助者,这意味着只有将课本知识重新建构,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知识建构的效率。

2)教学内容的重排和取舍。通过教学内容的重排形成教学主题。如在“甲烷的性质”的教学中,由性质→结构形成本节课的核心。由甲烷的分子式(提出问题)→取代反应(实验事实)→推断甲烷的空间结构(解决问题),从而使探索甲烷结构成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和舍弃教学内容,以便更有效地形成教学主题。

3.3 定核心——选择教学策略,生成教学主题

没有核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盘散沙,容易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的耳旁风。教学核心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让所学内容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知识的分解、重构、重排与取舍过程,也是教师思考教学核心的过程,只有形成教学核心,方能有效地生成教学主题。

教学策略的选择过程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主题生成策略。在无机物、有机物(如硫酸、硝酸、二氧化硫、钠、乙醇、苯等)性质的教学中,因可将试剂的标签覆盖来设置悬疑,故可选择刑侦思想进行教学设计。侧重于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内容,则可选择“点式”教学策略来设计教学,如离子反应,可以离子反应的本质为探究点形成教学主题:如氧化还原反应,则可以电子的转移为探究点形成教学主题,等等。

3.4 上下连——绘制教学流程图,调试、整合、优化教学主题

教学流程图是在研究了学生学习起点、确定了教学目标、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分解和重构、确定教学核心的基础上生成的。教学流程图既是各知识板块的有机整合,也是教学思想的体现。

教学流程图体现的既有课堂教学的先导过程,也有课后对课堂教学的再优化过程,通过流程图的绘制,预设教学。通过课后反思,修改流程图,优化教学。教学设计如同计算程序设计一样,需要调试,不吻合主题的要删减,主题论证不充分的还可进行补充,不断地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而凸显教学主题。

主题式课堂教学,应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有机体,本文着眼于教学主题的建构,侧重于教学设计维度或“教”的维度,主题式课堂教学的“学生”维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主题式教学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拨动兴趣琴弦 奏响体育乐章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