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成为智能手机之奴
2017-02-28王怡瑄
王怡瑄
智能手机利及人类,但若任其充塞人类生活,又何尝不会成为一种奴役人类的精神鸦片?放下将要“长”在手上的智能手机,返归自然的生活,不要成为智能手机的俘虏。
德国柏林有个公园很特别,里面有十几条吸引眼球的长椅,其表面布满了四厘米长的锥形钢刺。很多游客认为其中看不中用,而当地人却深谙設计者的一片苦心。身处幽静的公园,何故恋恋不放手机,而弃林中春日芳花、仲夏鸣蝉、初秋红叶、冬日晴雪?带刺的座椅刺痛的是社会的灵魂,警示我们不要成为手机之奴。
康德认为真正的理性,是摆脱不成熟状态,追求的不仅是肉体更是灵魂的真正自由。放眼当下,地铁上到处是“低头族”,车厢内手机提示音此起彼伏,与友人相对却静默无语……无一不是过分依赖智能手机的恶果。
试问,这是否就是康德心中的不成熟、不自由的状态?人海茫茫,人来人往,看似在自由走动,实际上灵魂已被掌间的小小手机捆绑,无力亦无心挣脱。
近来兴起一种新的焦虑症,主要表现为手机不在身边就会心慌,手机剩余电量不足50%就会焦躁,还要时时携带充电宝以备不时之需……这一切是否可以看作人类对自我绑架的俯首称臣?对一种本应只是工具的手机如此在意,而忘记了生活本来的面目。
近日,一位小学生的悲伤作文引发网友热议。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的父亲总是拿着手机,那个昔日给他讲故事、陪他散步的父亲再也回不来了。
孩子的苦闷令我们反思,更令我们惭愧。被手机套牢,忘记家庭的温馨、陪伴的意义,眼神中的温柔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麻木,这不该是文明社会应有的模样。
当然,也有一些努力令人欣喜,如德国柏林公园的长椅,要求就餐者交出手机而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餐厅,“放下手机,看看世界”的亲切标语……更多人性化的设计让我们感受到返归自然本真生活的美好。
卢梭认为原始生活最美好,科技有害人类幸福。他对现代科技的排斥或许偏激,但于当下未尝没有其现实意义。
愿你放下手机,莫成为手机之奴。返归本真,一探自然幽境,徜徉林问,风景和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