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在脑损伤后偏瘫足内翻中的治疗效果

2017-02-28华何柳刘娟何毅娴王晓洁林玲

中外医疗 2016年34期
关键词:脑损伤偏瘫

华何柳+刘娟+何毅娴+王晓洁+林玲

[摘要] 目的 探讨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在脑损伤后偏瘫足内翻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整群选择2013年8月—2016年2月期间该院康复科收治的106例脑损伤后偏瘫足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常规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质量等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79.23±12.17)%、Fugl-Meyer评分(24.72±8.4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峰力矩:屈肌(81.26±19.25)N.m、伸肌(22.85±10.56) N.m、峰力矩与体质量比:屈肌(114.22±40.25)%、伸肌(31.26±10.25)%、总功:屈肌(213.65±30.25)J、伸肌(47.58±19.56)J、平均峰力矩:屈肌(82.66±23.14)N.m、伸肌(19.26±7.14)N.m、单次最大功:屈肌(51.24±13.24)J、伸肌(14.41±3.56)J指标水平均略低于健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损伤后偏瘫足内翻康复治疗中应用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关键词] 等速力量测试;训练系统;脑损伤;偏瘫;足内翻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a)-0019-03

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类型,其病因主要为急性脑出血、外伤、脑梗死等,患者神经系统损伤可导致偏瘫发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较为明显。足内翻是脑损伤后偏瘫的常见症状,患者步行能力显著下降,多需要依靠长期的康复治疗改善足部及下肢功能[1-2],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该院康复科收治的106例脑损伤后偏瘫足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两组患者在临床病程、病因等一般资料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疗法 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足部肌肉锻炼、下肢功能训练及步行训练等,同时增加矫形踝关节托[3]。练习50 min/次,1次/d,每周治療5 d,以8周为1个疗程,持续康复治疗2个疗程。

1.2.2 观察组疗法 ①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方法。采用Biodexsystem4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Biodex Medical Systems美国)系统,患者测试前称量患者双侧下肢质量,作为下肢重量校正参数;根据患者关节活动情况,在系统内设置关节活动范围。患者坐在测试椅上,调整踝关节轴心与动力臂轴心一致,足背处动力臂末端阻力垫固定在足背。以60°/s和120°/s两种测试速度为单元,分别进行测试峰力矩(PT)、峰力矩与体质量比(PTBW)、总功(TW)、平均峰力矩(AVGPT)、单次最大功(STW)等指标水平。②配套训练系统应用。根据上述检测结果,评估左、右侧肌肉力量的比较,计算足部神经肌肉的损伤和受限,为患者设计最为合理的被动运动、本体感觉、训练等速、等张和等长运动模式、向心和离心运动模式;患者康复治疗的每个阶段均行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通过对力矩、做功和功率与关节位置的比较,指导下一个康复治疗活动,指导康复进展。观察组康复训练时间及疗效与对照组相似。

1.3 观察指标

1.3.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采用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指数评估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Barthel指数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4]。

1.3.2 下肢运动功能评估 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下肢功能改善情况,Fugl-Meyer 评分与下肢功能呈正相关性,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越好[5]。

1.3.3 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监测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2个疗程后,再次行等速力量测试,记录60°/s、120°/s测试速度下的峰力矩、峰力矩与体质量比、总功、平均峰力矩、单次最大功指标水平。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康复治疗后两组等速肌力测试结果

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0°/s和120°/s测试速度下,患侧峰力矩、峰力矩与体质量比、总功、平均峰力矩、单次最大功指标水平均略低于健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康复治疗后,对照组患者60°/s和120°/s测试速度下,患侧峰力矩、峰力矩与体质量比、总功、平均峰力矩、单次最大功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健侧(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受老龄化等因素影响,脑损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脑损伤所致偏瘫、足内翻等并发症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和重点[6]。脑损伤所致偏瘫、足内翻需经历较长时间的康复治疗,而较多患者存在康复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因而临床领域对于新型康复治疗方法及设备研究一直不曾停息[7]。

临床文献报道认为,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可直观的患者肌肉力量情况,从而为患者神经肌肉功能性康复提供合理的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效果较常规康复治疗提升明显,患者Barthel指数可达到70%~90%、而Fugl-Meyer评分高达20~32分[8-9]。该次研究中也发现,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79.23±12.17)%、Fugl-Meyer评分(24.72±8.4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在下肢功能改进、日常生活质量提升方面,与上述文献研究结果一致。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可直观展示患者肌肉力量情况,为此该文对比了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患侧和健侧的差异性:患侧峰力矩:屈肌(81.26±19.25)N.m、伸肌(22.85±10.56)N.m、峰力矩与体质量比:屈肌(114.22±40.2)%、伸肌(31.26±10.25)%、总功:屈肌(213.65±30.25)J、伸肌(47.58±19.56)J、平均峰力矩:屈肌(82.66±23.14)N.m、伸肌(19.26±7.14) N.m、单次最大功:屈肌(51.24±13.24)J、伸肌(14.41±3.56)J指标水平均略低于健侧(P<0.05),可知从肌肉力量方面看,观察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

综上,脑损伤后偏瘫足内翻康复治疗中应用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可有效提升患者足内翻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王华.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23-24.

[2] 关闯,岳增辉,蒋文明. 脑卒中后足内翻的康复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2013,5(2):146-148.

[3] 胡晓英. 全经针刺法配合排刺法治疗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23-24.

[4] 李雪静. 综合康复疗法对脑梗死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22-23.

[5] 吴军发. 脑损伤后下肢运动障碍和吞咽障碍康复机制的临床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14-15.

[6] 赵一瑾. 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步态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4:17-18.

[7] 林乾. 偏瘫足下垂患者使用腰部吊带式膝踝足矫形器的三维步态分析[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13:23-24.

[8] 赵卫侠,巫宗德,刘波,等.等速肌力测试评价断裂跟腱修复后的肌肉力量[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3(46):7468-7471.

[9] 刘辉,刘波,伍萨,等.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等速肌力和动态平衡能力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5,10(2):7-11.

(收稿日期:2016-09-05)

猜你喜欢

脑损伤偏瘫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金伯华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经验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