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粪便隐血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探讨

2017-02-28史怀娣

医学信息 2017年1期

史怀娣

摘要:目的 探讨邻联甲苯胺法(化学法)与单克隆胶体金检测法(免疫法)检测粪便隐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粪便标本100例,分别采用邻联甲苯胺法与单克隆胶体金检测法进行粪便隐血检测。2种方法均参考试剂说明书并按照全国标准操作规程操作。结果 100例粪便标本中邻联甲苯胺法检出阳性结果86例(86%),单克隆胶体金检测法检出阳性结果68例(68%),二者一致性符合率为76%,有24% 的不符合率。结论 邻联甲苯胺法(化学法)特异性差,敏感性高,容易出现假阳性,而单克隆胶体金检测法(免疫法)虽然特异性高,但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标本容易出现假阴性,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工作中单独使用邻联甲苯胺法或单克隆胶体金检测法都可能因其方法学的限制而产生一定的假阴性(漏检)或假阳性(误诊),如果一份标本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检测,能有效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提高准确性,避免误诊和漏诊,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粪便潜血;邻联甲苯胺;单克隆胶体金

粪便隐血试验主要用于消化道慢性出血、消化道肿瘤的筛检。目前,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而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1]。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粪便隐血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免疫法,化学法种类较多,如邻联甲苯胺法、愈创木酯法等。化学法特异性 差[1],且受饮食和药物的影响,极易出现假阳性,干扰临床的诊断。免疫法目前应用最多的为单克隆胶体金检测法,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假阴性。故笔者通过实验探讨2种粪便隐血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为进一步说明在临床工作中如果2种方法同时使用,取长补短,才能得出更准确的试验结果,提高消化道肿瘤的早期检出率及对治疗效果提供更有意义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粪便标本来源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100例无重复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新鲜粪便(粪便从采集到检测时间不超过1 h),患者年龄在12~91岁,平均年龄(45±12)岁,其中女59例(非月经期),男41例。

1.2试剂

1.2.1单克隆胶体金检测法 采用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生产的胶体金检测试纸,规格为50人份/盒。

1.2.2鄰联甲苯胺法 10g/L邻联甲苯胺冰醋酸溶液和3%过氧化氢。10 g/L邻联甲苯胺冰醋酸溶液[2]:取邻联甲苯胺1 g,溶于冰乙酸及无水乙醇各50 ml的混合液中,置棕色瓶内,保存于4℃冰箱,可用2~12 w,若有变色,应重新配置。

1.3方法

1.3.1单克隆胶体金检测法操作方法参见试剂说明书 将样品杯标记后放于水平操作台面上,加入约0.5 ml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用采样棒挑取粪便10~50 mg(相当于绿豆粒大小)放入杯内,并混匀待用(与蒸馏水混匀的粪便样本应在1 h内尽快检测)。然后从原包装铝箔袋中取出试剂,将试剂箭头所指的一端浸入样本溶液中,注意:样本液面不能超过试剂条的“MAX”标记线。等待紫红色条带出现,检测结果应在5 min时判读,10 min后判读结果无效。

1.3.2邻联甲苯胺法操作方法[3] 用小木棍挑取少量粪便,涂在消毒棉签或白瓷板上,滴加10 g/L邻联甲苯胺冰醋酸溶液2~3滴与粪便上,再滴加3%过氧化氢2~3滴,立即观察结果,在2 min内显蓝色为阳性。

1.4检测原理

1.4.1单克隆胶体金检测法的原理 单克隆胶体金采用双抗夹心法,试剂含有被事先固定于膜上检测区(T)的抗人血红蛋白抗体和质控区(C)的相应抗体,以及固定于标记垫上的抗人血红蛋白抗体。

1.4.2邻联甲苯胺法的原理 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催化过氧化氢作为电子受体使色原(如邻联甲苯胺)氧化而显色(如邻联甲苯胺氧化成邻甲偶氮苯显色蓝色)。

2 结果

选取的100例新鲜粪便标本采用邻联甲苯胺法与单克隆胶体检测法同时进行检测,邻联甲苯胺法检出阳性结果86例(86%),单克隆胶体金检测法检出阳性结果68例(68%),如果以单克隆胶体金检测法为标准,则邻联甲苯胺法假阳性率为18%[(86-68)/100]。二者一致性符合率为76%,有24%的不符合率。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符合率的情况,见表1。

3 讨论

通过上面结果可以看出邻联甲苯胺法(化学法)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克隆胶体金检测法(免疫法),如果以单克隆胶体金检测法为标准,则邻联甲苯胺法假阳性率为18%[(86-68)/100]。

邻联甲苯胺法(化学法)根据其原理可以看出,如果粪便中含有一定量的除人血红蛋白外的其他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物质(如动物血、鱼、肝脏、富含氧化酶的叶绿蔬菜等或服用铁剂、氧化性药物等),或粪便标本被具有氧化性物质污染时,粪便隐血试验即可出现假阳性,如果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还原物质(如大量维生素C),抵消了人血红蛋白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作用,粪便隐血即可出现假阴性。故,使用邻联甲苯胺法(化学法)检测粪便隐血试验需对患者饮食有一定限制,才能尽可能避免假阳性,避免误诊。但是,邻联甲苯胺法(化学法)结果判读不但能定性还能半定量报告结果,更有助于临床疗效观察。

单克隆胶体金检测法(免疫法)根据其原理可以看出,①特异性高,其检测只针对人血红蛋白,结果不受动物血红蛋白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大量维生素C等还原类物质干扰,故检测前患者不必限制饮食。②灵敏度[1]高血红蛋白达到200 mg/L或0.03 mg/g粪便时即可呈阳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单克隆胶体金检测法(免疫法)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如消化道大量出血,粪便血红蛋白浓度过高,即抗原过剩(后带现象)、上消化道出血,血红蛋白被消化道的某些酶降解变性,丧失原有的免疫原性、粪便留取时间较长,血红蛋白被细菌分解、试剂上的单克隆抗体与粪便中的血红蛋白抗原不匹配。当使用单克隆胶体金检测法(免疫法)时,对粪便标本稀释后在测定,可大大降低“后带现象”引起的假阴性。单克隆胶体金检测法(免疫法)结果判读只能定性不能半定量。

一般情况下,上消化道出血时邻联甲苯胺法(化学法)比单克隆胶体金检测法(免疫法)阳性检出率高,下消化道出血时单克隆胶体金检测法(免疫法)比邻联甲苯胺法(化学法)灵敏度高[3]。

粪便隐血检测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现常作为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检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常规体检中加入粪便隐血试验,一些结肠癌和直肠癌在早期就可以被检出,从而可以提高这些癌症的治愈率[4],消化道溃疡病性出血粪便隐血试验为间断性阳性,而消化道恶性肿瘤性出血粪便隐血试验为持续性阳性,以此可作为良性、恶性出血的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既然粪便隐血试验如此重要,我们更应该努力保证结果的快速、准确、可靠,笔者经过本次数据分析和探讨,总结出邻联甲苯胺法(化学法)和单克隆胶体金检测法(免疫法)联合应用,取长补短,能够避免一些假阳性和假阴性,大大提高了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和准确性,避免了漏诊或误诊,且联合应用后报告结果既能定性又能半定量,更有助于临床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刘成玉,罗春丽,吴晓蔓,等.临床检验基础[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96-199.

[2]吴晓蔓,粟军,王忠英,等.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指导[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9-131.

[3]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76-177.

[4] 张文迎,吴娟,蔡小华.大便潜血试验免疫法测定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的临床应用[J].医药前沿,2013,21(32):132-133.

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