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有效性的策略

2017-02-28陈小荣

启迪·教育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运算数学老师

陈小荣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意教师的主体作用,而忽视学生的自主性, 而现在是给学生编好“剧本”,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演绎,自主、合作地获取知识。另外教学设计有创新,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一般情况下学习难点采用分解难点的办法来处理,化难为简,突破难点,分层处理。我认为在初中阶段有些难点适当放过.就让存在不需解决,留下一些难点反而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关鍵词] 数学课堂教学 教师心里状态 学生成因分析 课堂内容设计

据了解,对学生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大多数教师都归因在学科内容难、学生素质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教师以外的因素。只有极少数教师认为是自己教得不好。而学生却认为,自己学习有困难,大约三分之一的原因在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有人更是提出这样的观点,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些充分表明,老师在学生学习困难形成过程中是有一定责任的。所以作为老师,应该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减少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在数学教学中,反思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促进认识升华的可靠途径。我国古代的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国外的学者也对反思的重要性作过阐述。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美国的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以说,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认识。反思可以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整改,发现的问题及时探究,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反思还能提高数学意识,优化思维品质。那么课后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呢?以下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在教学中,改变了自己在以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角色:将要讲述的内容为自己编好“剧本”,然后自己在讲坛上尽情演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现在是给学生编好“剧本”,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演绎,自主、合作地获取知识。事实证明,这一教学理念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师生各自信息无互动的枯燥学习模式,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调整教师的心里状态,把教师从主导者变成服务者,这一角色的转换让教师从繁重的讲授中解放出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例如我在讲授有理数的分类时,书上常常列出表格,有理数分成整数与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这样教效果很一般。由于有理数的分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不紧密。故我在教育中采用分层教学法。我在课前发给学生许多写有不同有理数的卡片,让学生分组举牌并发言。老师举起3,有的学生举起三分之一,老师问为什么,学生答大家都是正数,老师说答得好。另外另一组学生举起—1,并答是整数,老师也表扬了他们,因为3,和—1是整数。甚至有同学举起负二分之一,老师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大家都是有理数。老师沉默了一会儿后哈哈大笑,很好。确实他们都是有理数。如果老师举了π这时学生一段时间没有声音,但是一会儿有一位学生自己写了一个数1.010010001。。。老师吃惊的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已预习过下一节的内容。老师不说准确与否,只说你们要向他学习,要提前预习.在听课时会有意想不到的用处,希望学生们好好体会。这样让学生充分发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理解有理数分类的合理性。

二、以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设计

如:在“有理数加减运算法则”的教学上,常规的教法是通过“向东、向西的连续走动几米,最终是向东或向西走了几米并结合数轴总结出有理数加法法则,然后再学习有理数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法则,最后各自按法则计算”,而大家很清楚,课本上的有理数加法法则对于刚升上初中的学生来说是很繁、很难的:确定和的符号要分同号、异号,异号的还看绝对值谁大;确定和的绝对值又要分将两加数的绝对值是相加还是相减。这里学生存在着几大困难:首先“绝对值”是新学知识,学生并不熟练,还要要求学生用“绝对值”来总结出加减法则更难。其次,法则分类复杂:分类中再分类。因此,学生要运用法则计算很难,不要说理解法则,就是要记清楚法则也不是易事。因此,我们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启发下,采取了用学生所熟悉的“输赢球”的模式去让学生学习这一主干内容:课堂上让本班学生与邻班学生含别代表足球赛的交战双方,用正、负数表示上、下半场及全场的输赢球数,通过若干有代性的案例的计算,学生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到:上、下半场一赢再赢或一输再输,结果必然是赢或输得越多(数字累加);有输有赢用输赢抵消也很容易得出结果。有理数的加减法用“输赢球”去理解算理学生很易理解和掌握,实践证明,基础很差的同学也能很快掌握。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精选课堂教学中的例题

在数学学例题的教学过程中,例题的选择要具有示范性,能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题的设计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著名的蔡上颚先生指出,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中国的学生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成为一种国际优势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发扬这种优良传统,把大刚中用于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落到实处,因此我在初一的有理数运算的教育过程中加强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 ,同时增加运算律的使用频率,即小学中的简便运算。到了中学在有理数的计算中继续进行简便运算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另外使用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简便运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功。

四、分析并处理好教学难点

一般情况下学习难点采用分解难点的办法来处理,化难为简,突破难点,分层处理。我认为在初中阶段有些难点适当放过。就让它存在不需解决,只让学生记住结论就行。不必每个内容都讲清楚。例如在小学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你能讲清楚为什么吗?,有时适当留一些疑问对学生反而有好处。在这件事情上我国著名的农业学家袁隆平教授就说过“我喜欢外语,地理,化学就不喜欢数学.因为在学正负数的时候,我搞不清楚为什么负负得正,去问老师,老师没有讲清楚原因。所以我就不喜欢数学了。然而我把这件事情简单化,我采用以下办法,(-3)×(-1)=(-1)×(-3),由于乘法中的一可以省略不写,所以(-1)×(-3)=-(-3)=+3,即(-3)的相反数是3.因此(-3)×(-1)=(-1)×(-3)=-(-3)=3。但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能清晰的解释清楚。我认为有些较难的知识点让学生机械的记下来,等以后长大了再慢慢理解。

五、把握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整体性

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形象思维与整体思维的结合。最明显的例子是绝对值的讲授,|a|表示的意义,它表示数轴上a这个数所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让学生理解|3|,|-3|,|0|的意义,从而得到|3|=|-3|=3,即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这样从初一开始就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形结合的理念。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形象思维的能力。

总之通过课后教学反思,明确一堂课或一个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程度是否相互融合。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否与学生的发展能否持续性提高。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教师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做到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一起提高并相互促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写课后反思。每一堂课后都写一个简单的教后感,学生做每一个练习都写一个学习心得,这样通过一个阶段的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在两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从而做到双赢。

最后在课堂上对于班级中各类学生,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定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同学们都朝着自己确定的目标前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的课堂教育模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努力实现教学质量,课堂效率的双提高。

参考文献:

[1] 程华.注重数形结合,培养直觉思维[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12).

[2] 宁连华.数学探究教学设计与研究[J].数学教学学报,2006,15(4).

猜你喜欢

运算数学老师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有趣的运算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六·一放假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