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7-02-28李春涛

启迪·教育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李春涛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将现代科技融入到教学领域当中,这不仅有利于让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求知探索欲,还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但如何促使现代教育技术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优势,还需要相关教育研究者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本文主要对“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望能与广大同行交流。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很多教师仍会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而继续沿用比较传统的“填鸭式”或“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这不仅容易使教学课堂变得沉闷、单调、枯燥,还容易让学生逐渐失去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与热情,进而导致高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在物理课堂中合理的结合现代化教育技术,不仅能借助其优势(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多样性等)让沉闷的课堂变得有活力,还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逐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重新又喜欢上物理课[1]。另外,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还能细化物理实验的操作过程,并减少由于实验流程过于复杂而占用的大量教学时间,同时,还能帮助细化物理知识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并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范围,增加其情感体验等,从而有利于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一、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总是墨守成规,照本宣读,不仅容易形成一言堂的尴尬氛围,还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继而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打瞌睡、搞小动作,甚至利用物理课的时间来做其他科目的练习题等,长期以往,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偏科等后果,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为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积极发现自身教学模式的不足,并合理结合现代化教育技术来活跃课堂的气氛,或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通过多媒体,以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以重新唤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还能促使教学过程得到有效优化,并轻松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弹力》为例,该章节是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弹力,并学会弹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通常,教师都会让学生自己看课本来预习,然后直接提问学生弹力的概念是什么等,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点。为此,教师应结合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动画短片的形式将“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过程等”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如为学生播放拉扯细钢丝绕制的小弹簧,然后恢复原状,或者播放由于过度拉扯而导致弹簧断开等内容的视频,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弹性形变与弹性限度;随后,教师再让学生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产生支持力或是拉力等;虽然学生们通过预习大致理解了这两种力的含义,但了解得还不够透彻,此时,教师应将课本上的内容变静态为动态,如利用多媒体展现桌子与书本的之间的弹力:将书本对桌子产生的微小弹力与桌子对书本的微小、向上反弹力放大放缓的播放出来,让学生深入理解弹力、支持力产生的过程等;这样一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也更好地细化重要却又难于理解的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容易的学会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二、 在物理課堂教学中融入现代教育技术,缩短学生个体差异

由于高中学业比较重,学习内容的难度程度也比较高,因此,很容易出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这让教学的进度陷入两难的状态,即如果按照正常的教学速度,那么就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有些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如果不停下来缓一缓,他们很容易跟不上,进而导致其物理成绩下降,教学进度缓慢等[2]。这种尴尬的状态让很多教师犯愁,但如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物理知识,还能有效缩短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从而很好的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以《功率》为例,教师可以先将该章节的知识点制成教学课件,也可结合一些课外的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然后在布置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大屏幕页面分为四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相对简单的基础性练习,如什么是功率,功率的单位等;第二个板块是教材中的一些相对复杂的练习,如力、位移、时间与功率的关系,根据公式算出平均速度等;第三个板块则为难度较高的练习,如列出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自己理解并利用公式进行运算或者针对同一应用题,列出多个问题让学生去解等;第四个板块应该是个值得探讨且难度也较大的练习,如让学生调查日常生活中一些电器(电吹风、电剃须刀等)的功率,并思考其功率与体积、耗电量有无关系等;除第四个板块需要学生分组完成外,其他三个板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有些学生采取了通关阶梯式的方法,一步步的由简至难的完成,从而有利于“打实”基础。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这些课件上传到群共享,让学生回家后能自己下载,并进行复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还有助于学生巩固物理知识,从而也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细化实验操作演练

在高中,很多物理知识都需要进行一些实验来让学生更好的探索并理解知识,但有些实验不仅需要准备很多器材,还需要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再加上实验器材比较小巧,坐在后排的学生很难看清楚实验的操作与步骤;还有些实验,因为受到空间或者教学器材的限制,造成一些实验很难开展。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网上下载一些实验视频让学生观看,通过大屏幕不仅让学生详细的并清除地观看到每一个实验步骤,还能运用一些多媒体的功能暂停实验步骤或者使实验的速度变慢等,进而让学生更容易,并更深层次的理解相对抽象的物理知识[3]。

以《气体的压强》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气体的压强的趣味性小实验,如“倒不满水的杯子”、“瓶吞鸡蛋”、“压住筷子的报纸”等,然后再结合物理原理分析其中的相关现象,如“倒不满水的杯子”,该实验的物理现象是:①当装有水的瓶子的瓶口处于玻璃杯水面上方的时候,瓶内的水会流入玻璃杯中,②当瓶口比玻璃杯口的高度还要低的时候,玻璃杯中的水就不会被灌满;原理:现象①是由于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强导致;现象②是由于瓶内气体压强、瓶内水柱压强的和与大气压强相同。若有些学生还不明白,教师还可以多讲解一些实验原理,如“瓶吞鸡蛋”,该实验的物理现象是:剥了皮的鸡蛋竖直放置于热玻璃瓶的瓶口上,过几分钟后鸡蛋就会彻底挤入瓶中;原理:热瓶子变冷后,瓶内气压会下降,此时,鸡蛋就会被瓶外的大气压力压进瓶子内。这些实验都十分有趣,不仅迅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还能更好的解释气体的压强的相关原理,从而也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

总而言之,物理不仅是关于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还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直白、简单地照本宣读并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4]。因此,教师应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一系列优势将繁琐、难懂的物理知识以直观的形象展现给学生,这不仅符合学生们的接受能力与认知规律,还能让传统且沉闷的物理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更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探索欲,进而有助于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姜军.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求知导刊,2014(12):126.

[2]李湘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J].科学大众,2014(05):48-49.

[3]陈允怡.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实践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6):27-28.

[4]刘武军.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3):110.

猜你喜欢

现代教育技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探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