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本”音乐课堂有效教学问题设计初探

2017-02-28钱国英

启迪·教育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号子音乐课堂

钱国英

音乐不仅是审美的艺术,更是想象的艺术,创新的艺术。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总是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那么如何才能打造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呢?这就要依靠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然而什么样的设计才算有效?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成功?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我们许多教师。针对这一问题,我选择了从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设计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究思考,并获得了一些启发——有效的问题设计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直接影响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学习状态,从而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所以很多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我们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多方面考虑,力求问题设计科学有效。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 问题设计要具有趣味性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提问不仅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分析表达能力的一种基本方式,更是音乐教学中师生情感互动的桥梁。中学音乐课教学主要包含歌唱教学和鉴赏教学两部分内容,无论是歌曲演唱还是乐曲欣赏都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学生对音乐的掌握情况有时候只能通过提问的形式进行反馈,这时候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有趣的提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例如:在欣赏交响诗《黄鹤的故事》时,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黄鹤的舞姿美吗?后来发现这样的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美”。这种问题显然没有思考的必要,也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这违背了我原本的设计意图。因此,我及时做了修改,把問题设计成了“如果你是黄鹤,你会给乡亲们带来怎样的舞姿,能给我们展示一下吗?”这样一问,学生顿时提起了兴趣,思维也活跃了起来,许多爱表现的学生已经开始在下面比划了起来,最后学生的表演也确实令人非常的满意,很好的把握了黄鹤的音乐形象。可见,富有趣味性的问题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主动,更加准确的把握音乐形象。

二、 问题设计要具有价值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乐于探索,愿意表达自己的主张,对待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设计出有意义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避免毫无意义的,习惯性的提问。例如:“你觉得这首曲子好不好听?”“这首歌她唱的对不对?”这样的问题一般都只有两个答案“好或不好、对或不对”,这些都属于单纯性的判断,几乎没有多少思考的价值。这样的问题一多,学生很快就会感到乏味,失去兴趣。曾经听到过这样一节音乐课,课题是《桑塔·露琪亚》,欣赏歌曲之前,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听完告诉老师你喜不喜欢这首歌?这样的问题乍一听是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仔细一想却让人感到乏味,答案无非就是喜欢或者不喜欢,学生不需要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这样的问题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但是如果老师把问题改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听完告诉老师歌曲中哪些歌词让你感受到了歌曲的优美?这样的问题才会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聆听,才能让学生在感受优美旋律的同时真正体会歌曲的美好。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有目的地去学习,从而体会探究的快乐。

三、问题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音乐是一种奇特的艺术形式,它借助于想象力,创造力,用不同的曲调、节奏等要素表现出作曲家对客观世界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很多时候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要想学生真正地理解音乐,走进音乐,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不能让自己所设计的“问题”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想象,而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以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为例,在欣赏乐段《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结合“图片”欣赏乐曲,想一想音乐给我们展现了两个怎样的人物?没想到学生的回答却很单一,大多数学生都只回答了“肥胖”和“瘦弱”这两个词,这对音乐形象的把握显然是不够的。后来我发现问题不在学生,而是我所提的问题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我又重新设计了提问: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聆听音乐,想一想你眼前浮现了怎样两个人,你能详细描述一下他们的外貌以及性格特征吗?果然,这样的问题成功地开启了学生的想象之门,也让我听到了许多新颖的答案,例如形容胖子的有富有、肥胖、自满、傲慢、粗暴等;形容瘦子的就有胆小、贫穷、瘦弱、哀怨、抖抖索索……这些都说明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开放性,要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作品内涵。

四、问题设计要具有层次性

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设计出有层次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例如在进行“劳动号子”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我没有直接提问“什么是劳动号子?”而是以歌曲《军民大生产》为切入点,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一组问题:这首歌曲的歌词跟人们的什么活动有关?这首歌曲由几个人领唱,多少人和唱?你觉得这样的演唱形式在活动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这样的问题设计看似简单,却让学生不知不觉掌握了“劳动号子”的概念以及特点。学生在欣赏完歌曲后几乎都能给出相应的答案,从而得出结论: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调节情绪的实际功用;一领众和是劳动号子最常见的演唱形式。所以说,教师在解决一个重点或难点时,最好要避免直接提问,而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层层深入地去探寻问题的答案,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可以说有效的教学设计就等于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问题设计又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为音乐教师,也应把问题设计看成一种教学艺术。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去精心设计高效而有价值的问题,让课堂提问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索中真正用心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号子音乐课堂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唱起号子走汉江
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
川江号子(重庆)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