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照护理论在艾滋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7-02-28,
,
人性照护理论在艾滋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航赛,曹梅娟
介绍了华生人性照护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在艾滋病护理中开展人性照护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该理论在艾滋病病人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人性照护理论结合评估、计划与干预、评价3步骤使艾滋病病人的护理科学化、系统化,以期为人性照护理论进一步指导艾滋病病人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
人性照护理论;护理;艾滋病;评估;计划;干预;评价
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给病人的身体、精神造成了巨大伤害[1-2]。如何更好地护理艾滋病病人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问题。国际知名护理学家华生创立的人性照护理论为艾滋病护理提出了新的护理模式[3]。该理论强调护士在给予病人生理照护的同时要注重病人心理、精神的呵护,满足病人现实需求,同时强调指导护士科学地进行临床护理实践,降低职业风险,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现将人性照护理论在艾滋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在艾滋病护理中开展优质的人性照护提供参考。
1 人性照护理论的基本内容
人性照护理论的核心部分是10个关怀要素,描述了关怀的特征属性集中体现护士本身、照护关系和照护过程3方面[4]。为使理论层次更为清晰,根据这三方面内容并结合Rafael[5]的观点,将10个关怀要素分为哲学架构、人际互动架构和照护程序架构。
1.1 哲学架构 哲学架构下面3个相互独立的要素是人性照护理论的哲学基础,也是护士应具备的价值观。①人文利他主义价值系统:是指通过给予和扩展达到自我满足。在人类生命的早期经验中即已习得,可通过教育来改变。②灌输信心与希望:护士可以协助病人借寻求健康行为、正向鼓励、正向暗示的力量,以及与病人有效的互动关系来支持病人。③培养对自我和对他人的敏感性:强调护士与病人需接受自我,进而引导自我实现。如果护士可以表达他的感受,则能鼓励并且允许别人表达[6]。
1.2 人际互动架构 人性照护理论中4个关怀照护要素都具有人际互动成分,除哲学架构中的“灌输信心与希望”“培养对自我和对他人的敏感性”外,还包括以下两个要素。①建立帮助-信任的关系:包含一致性、同理心、不占有性的温情以及有效沟通。②增进并接受正负性感受的表达:护士应充分做好接受病人正负性感受的准备,与病人深入沟通,体察对方的感受[6]。
1.3 照护程序架构 照护程序强调评估病人健康的首要问题和需求,制定护理计划,科学解决相关问题,有助于满足病人的健康目标。照护程序架构包括以下5个要素。①在决策系统中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运用科学解决问题的原则和理念来处理护理问题,可以指导临床形成有效的护理实践。②增进人际间的教与学:强调护士运用教学技巧,为病人提供足够的信息,以提高病人知识水平、自我照顾能力,明确个人需要,达到自我成长。③提供支持性、保护性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的环境:护士需对病人所处的环境有所认知,评价并增强病人的调节能力,支持、保护和纠正其身心的健康。④帮助病人满足人性的需求:华生认为应动态地、整体地看待人性的需求层次,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需求。⑤允许存在主义现象学力量的影响:强调利用情景资料来帮助人们了解现象。护士以此方式了解自我和他人[6]。
2 艾滋病护理工作中开展人性照护的重要性
2.1 艾滋病病人的需求 由于目前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方法,艾滋病病人在生理上遭受极大的痛苦,包括身体不适和疼痛,需要坚持复杂的药物疗法并应对药物的副作用,面临健康不断恶化的境况[7-8]。大部分病人对疾病知识了解甚少,经济负担大,社会、家庭给予的支持少,艾滋病病人常常发生重度抑郁、人际冲突和关系不稳定状态[9-10]。华生人性照护理论力求使病人达到生理、心理、社会的最高和谐境界,并强调精神和心灵的照护,要求护士在疾病护理的同时更要关注病人心理特点,帮助病人度过心理危机,满足病人各方面的需求。因此,人性照护得到艾滋病病人群体的认可。
2.2 护理人员的需求 护理艾滋病病人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因此需要全面的理论指导。考虑到艾滋病病人基础护理难度大,大部分艾滋病病人有严重的心理、社会问题而不配合治疗,护士会有恐惧、消极的心理,并且在护理过程中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11]。人性照护理论中的哲学架构帮助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形成人文利他价值体系,无私关爱病人。面对心理状态不稳定的病人,充分发挥人际互动架构各个要素的作用,建立帮助-信任关系。整个理论框架是实施护理干预的基础,可以激发护士职业热情,科学操作降低感染危险,并形成融洽的护患关系[12]。因此,人性照护理论对护理艾滋病病人的护士有深远的意义。
3 人性照护理论在艾滋病病人中的应用
人性照护理论强调,护理人员在满足病人生理需要的同时应维护病人的尊严,其倡导的理念与病人需求的一致性使得该理论在艾滋病病人中有很强的适用性。人性照护理论提出,护士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资料并做出护理决策[4]。因此,应用人性照护理论指导艾滋病护理过程将从评估、计划与实施、评价3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评估方面 依据人性照护理论或以该理论为基础的量表可科学、全面地对病人需求进行评估。郑连雪等[13]对艾滋病病人病情和需求进行评估。在评估艾滋病病人基本病情时,充分发挥人文利他主义价值观,在全面、客观评估病情的基础上,给予病人同情与关爱。然而护士对病人的反应因护士职业价值观不同而存在差异,而人文利他主义价值观可受教育、阅历等影响,可通过教育提升护士的人文利他主义价值观,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病人。评估艾滋病病人需求时,遵循人性照护理论中的“帮助病人满足人性的需求”这一要素,该要素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为基础,全面评估了病人的需求。因病人与护理人员对关怀需求的看法存在差异,从病人的角度去解读什么是关怀行为并予以满足更有意义[14-19]。国内学者多采用关怀行为评价量表(CBA)研究护士的人性照护行为。该量表由Cronin等[15]于1988年依据华生人性关怀理论所发展并被广泛使用,经刘义兰等[16]汉化后,目前已有对血液科、产科、ICU病人和一般住院病人护理关怀行为需求的研究[17-18]。艾滋病病人作为特殊群体,在生理、心理上有其特殊性,少见针对艾滋病病人的类似研究报道。开展病人对关怀行为认知的研究,提出病人所认为的最具关怀性的行为,可为护士提供个性化的关怀行为提供参考。护理评估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可在需要层次论的基础上加用CBA等量表调查病人对关怀行为的认知,完善病人的关怀需求评估,为护士实施人性照护提供准确信息。
3.2 计划与干预方面 华生理论的关怀要素是计划与干预的直接指引,与艾滋病病人的护理工作有很强的相关性。1988年,由华生组建的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护士门诊致力于艾滋病病人连续性护理的研究[6]。该中心对处于不同阶段的艾滋病病人围绕人性照护理论的关怀要素展开研究,并给予个性化干预。除10个关怀要素之外还增加了医学照护要素和相应的护理行为,如输血、给药等,并且将关怀要素用在护理文件的书写中,规范了艾滋病护理工作[20]。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在日常实践中记录理论的实施情况,可以采用计算机语言来做工作记录。Rosenberg[21]建议将芝加哥健康卫生系统的哲学思想、核心与华生人性照护理论相统一,并把关怀要素进行缩略,如将“增进人际间的教与学”缩减为“教/学”,使之成为简略语言录入计算机中,方便护理人员记录,提升工作效率。这为在艾滋病病人中推广人性化护理做出了贡献。有学者在传染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人性照护理论的关怀要素作指导,逐一展开并有所侧重[22]。尤其运用人性照护理论中的“灌输信念与希望”“培养对他人的敏感性”要素,在观察病人心理变化、稳定病人情绪、防止发生意外方面起重要作用。改善效果不明显时,发挥人性照护理论的“教学互动”作用,构建护患及病友之间相互交流的知识平台,促进教与学,增进病人改善躯体状态的相关知识[22]。
3.3 评价方面 为顺应以内在精神健康为导向的公众健康发展意识的转变,主观体验指标逐渐发展,为人性照护理论实践的评价开拓了方向。以此为基础研发的华生关怀病人量表(WCPS),Cronbach’s α系数为0.90,是护理领导者用来评价基于人性照护理论专业实践效果的有效工具。经文献查阅,人性照护理论在艾滋病病人中应用效果评价多采用病人生存质量、满意度等调查方式[22-23]。这些调查方式多只呈现结果,WCPS可在评价人性照护实践环境的同时为护士指明工作中哪些关怀行为存在不足,可协助支持护士实施护理活动[24],体现了该评价标准的临床实用价值。由于艾滋病人群心理的特殊性,结合此类指标评价护理干预实施效果,可以使结果更加严谨,也可为今后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
4 小结与展望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心理和社会支持,肯定精神关怀和精神实质,即使医疗设备和技术日趋发达和先进,护士的人性照护行为对提高艾滋病病人的躯体舒适和精神慰藉仍是无法替代的。华生人性照护理论已应用于艾滋病病人护理实践中,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在评估方面,利用CBA量表会因个体顾虑而不能做出真实选择,建议增加针对病人的自我测评量表,弥补信息的偏倚。在基础评估时,可由艾滋病病人来评估最具关怀性的行为,全面评估病人病情与需求。在计划干预方面,按照理论要素的3个架构层层深入。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可将人性照护理论中的计算机语言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独特、简单明了的护理文件用语,录入计算机中,方便准确记录信息。在评价方面,应多维度进行评价,病人生活质量、满意度可以评价实施人性照护效果,对于护士在实施关怀护理时存在的不足可通过相关评价量表进行查漏补缺。
综上所述,目前护理工作者对艾滋病的护理干预大多数是借鉴自身或他人的护理经验,缺乏系统性理论和科学实证的指导。人性照护理论在艾滋病护理中的运用已然是一种进步,却也存在着问题。如何建立一个理论科学实践模式有待思考,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能为艾滋病病人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帮助,推动护理事业发展,体现人性照护理论更高价值。
[1] 彭云波.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2(4):22-23.
[2] Castel AD,Magnus M,Greenberg AE.Update on the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HIV/AIDS in the USA[J].Current Epidemiology Reports,2015,2(2):110-119.
[3] Foster RL.Jean Watson over the years[J].Nursing Science Quarterly,2007,20(1):7.
[4] 姜安丽.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6-239.
[5] Rafael AR.Watson’s philosophy,science,and theory of human caring a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guiding 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practice[J].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2000,23(2):34-49.
[6] Chen SC,Chou FH.A comparison of the caring theories of Watson and Swanson[J].The Journal of Nursing,2010,57(3):86-92.
[7] Heckman TG.The chronic illness quality of life(CIQOL)model:explaining life satisfaction in people living with HIV disease[J].Health Psychology,2003,22(2):140-147.
[8] Sun W,Wu M,Qu P,etal.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under the new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and the associated factors[J].PLoS One,2013,8(5):1-10.
[9] Charles B,Jeyaseelan L,Pandian AK,etal.Association between stigma,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PLHA) in South India-a community based cross sectional study[J].BMC Public Health,2012,12(14):463.
[10] 潘菊凤,姜萍,叶英,等.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0):948-949.
[11] Villiers LD,Ndou ND.South African professional nurses’ experiences of caring for HIV/AIDS patients[J].Africa Journal of Nursing & Midwifery,2008,10(1):5-19.
[12] Slone M.An analysis of stressors of hospice home care nurses caring for AIDS patients[J].Religious Studies Review,1993,40(2):85.
[13] 郑连雪,陈秀敏,丁红云,等.华生关怀理论在艾滋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12):1299-1300.
[14] Widmark-Petersson V,Von EL,Sjödén PO.Perceptions of caring among patients with cancer and their staff differences and disagreements[J].Cancer Nursing,2000,23(23):32-39.
[15] Cronin SN,Harrison B.Importance of nurse caring behaviors as perceived by patient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Heart & Lung,1988,17(4):374-380.
[16] 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住院病人对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45-248.
[17] 许乐,时永超,柯熹,等.ICU患者对护理关怀行为的评价及护理对策[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11):1386-1389.
[18] Suliman WA,Welmann E,Omer T,etal.Applying Watson’s nursing theory to assess patient perceptions of being cared for in a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J].J Nurs Res,2009,17(4):293-300.
[19] Jordahl J.HIV/AIDS patients’ perceptions of nurse caring behaviors[D].Allendale: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1998:1.
[20] Schroeder C.Focus groups:a humanistic means of evaluating an HIV/AIDS programme based on caring theory[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1992,1(5):265-274.
[21] Rosenberg S.Utilizing the language of Jean Watson’s caring theory within a computerized clinical documentation system[J].Cin Computers Informatics Nursing,2006,24(1):53-56.
[22] 宋萍伟,陈素珍.人性照护理论在住院艾滋病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0):1131-1134.
[23] 何容芳,钟起燕,古清燕,等.华生人性照护理论改善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6,29(19):107-108.
[24] Brewer BB,Watson J.Evaluation of authentic human ca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s[J].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2015,45(12):1-6.
ResearchprogressonapplicationofhumancaretheoryinAIDSnursing
WangHangsai,CaoMeijuan
(Medical Schoo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Zhejiang 310036 China)
R473.51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36.010
1009-6493(2017)36-4621-03
王航赛,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310036,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曹梅娟(通讯作者)单位,310036,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
信息王航赛,曹梅娟.人性照护理论在艾滋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36):4621-4623.
2016-09-17;
2017-11-26)
(本文编辑 张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