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佛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与旅游规划研究

2017-02-28王惠婷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金佛山遗产地喀斯特

王惠婷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

金佛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与旅游规划研究

王惠婷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

世界自然遗产是地球的宝贵资源,记录了地球的精华和演变进程,也为人类提供了历史、科学以及景观美学等多种价值。然而过多的开发和利用使自然遗产地的地貌和物种受到了严重的危机。文章通过对金佛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价值分析和判断,提出对其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策略和途径,以期对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与合理旅游性开发提供借鉴。

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旅游规划

世界自然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我国现阶段世界自然遗产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盲目错位的、超载失控的旅游开发。中国作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重要缔约国,对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世界自然遗产开发与保护之间既矛盾重重又紧密联系,有必要探索一条区域内保护开发合理共存、代际间公平分配、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世界自然遗产发展之路[1]。

1 概述

1.1 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

2005年12月31日,中国南方喀斯特以其景观资源的独特性、完整性、原始性顺利通过建设部认定,并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顺利通过了评审,成为中国第34项载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同时也是我国首个跨省界世界遗产项目。作为分批次申报的跨境遗产地,中国南方喀斯特首期遗产地包含荔波喀斯特、石林喀斯特、武隆喀斯特;二期遗产地包括重庆金佛山喀斯特、贵州施秉喀斯特、广西桂林喀斯特以及作为贵州荔波喀斯特遗产地拓展的广西环江喀斯特。

1.2 金佛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

金佛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重庆市南川区,中心点坐标为29°00′30″N,107°11′59″E,遗产地总面积6 744 hm2,缓冲区总面积10 675 hm2。于198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认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并分别设立相应保护机构对其进行管理(图1)。

图1 金佛山喀斯特保护历程

金佛山喀斯特遗产地位于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佛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内,其边界为金佛山喀斯特方山外缘自然圈闭的一级陡崖。缓冲区边界则为遗产地最外围的二级陡崖,均为天然边界(图2),确保了遗产地内能表征突出普遍价值的喀斯特方山、高海拔水平洞穴系统、溶丘峡谷等各种地质地貌现象及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图2 金佛山遗产地边界关系示意图

金佛山是世界级台原地貌的范例,以地下河和洞穴系统为特征,记录了高海拔的喀斯特高原切割过程,并且包含了新生代以来该地区间歇性抬升和岩溶作用的证据,代表了中国南方喀斯特演化过程的早期阶段,是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候、水文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古近纪以来古地理环境的重大变迁对喀斯特地貌发育的重大影响。

2 价值评价

2.1 本底价值

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本底价值”指的是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不需要人为加工就已经客观存在的价值。金佛山喀斯特自然遗产地的本底价值分别体现在其珍贵的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独特的美学价值。

2.1.1 科学价值

金佛山喀斯特集世界级规模的喀斯特台原、高海拔雨水型喀斯特地下河洞穴系统、谷地干涸或尚在发育的峡谷、世界含有的生态石林等各类奇特稀有的喀斯特现象于一体,融山、水、洞、石、林、泉于一炉,山地立体气候明显,植被分带鲜明。此外,金佛山喀斯特自然遗产地也是北半球同纬度喀斯特地区保护植物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其中包含高等植物9纲188科766属2 089种,其中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植物51种,CITES物种88种。代表珍稀濒危植物有银杉、珙桐、鹅掌楸等。遗产地内包含307种脊椎动物,同时全部列入IUCN,其中27种列入CITES,国家Ⅰ级重点保护脊椎动物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脊椎动物26种。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人文价值。

2.1.2 历史价值

金佛山喀斯特自然遗产地作为地球演化历史的杰出范例,其台原地貌和与现今流域面积不相称的高海拔洞穴系统,完整记录了新生代地壳间歇性抬升的地质历史,揭示了台原喀斯特地层—构造抬升—水文—地貌与洞穴之间协同演化的特点,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一个独特的地貌类型,是远古时期依赖地球演化和喀斯特作用过程与结果的杰出范例。代表了云贵高原边缘古老的地质地貌发育历史,是中国南方喀斯特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1.3 美学价值

金佛山喀斯特自然遗产地气势磅礴的台原、台地、宏伟壮观的两级陡崖、高大幽深的高海拔洞穴系统、生机盎然的石林、险峻秀丽的深切峡谷、形态各异的原始岩洞(图3),自然原始的森林植被、飞流直下的悬瀑和变幻莫测的气候气象等,具有超乎寻常的美学价值。

图3 金佛山喀斯特岩洞

2.2 直接价值

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直接价值依托于其本底价值而存在,主要包括实物产出和休闲旅游两个方面。

2.2.1 实物产出

金佛山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卓越,遗产地及周边居民主要经济来源于金佛山方竹林经营、农业生产、药材种植等,根据实地调查,金佛山喀斯特遗产地保护区内年收入平均在4 500元左右。

2.2.2 休闲旅游

金佛山喀斯特自1988年被评为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来,开始了旅游开发“零”的突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开发的不断进行,招商引资的持续扩大以及旅游集镇建设的加强,旅游资源开发逐渐形成规模,旅游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据调查,2014年购票进入金佛山景区的达到50万人次,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2.3 间接衍生价值

间接衍生价值指的是基于对直接资源的直接利用,对遗产地所在区域带来产业结构、就业机会以及知名度等多方面的提升,从而实现城镇建设及社会文明的提高,并对社会经济整体产生“促进”和“催化”作用,是遗产地“以点带面”的带动其所在区域发展的价值。间接衍生价值主要体现在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两个方面。在产业发展方面,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区的规划和发展方向[2]。2011年南山区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92%,足以可见,金佛山遗产地的旅游发展对第三产业促进作用。此外,在社会层面上,随着遗产地社会知名度的提升,旅游业的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无论从经费投入,还是从人民文化素质方面都会取得长足进步。

3 现状问题

3.1 本体现状威胁

金佛山喀斯特遗产地主要资源保护问题也是自然保护区和喀斯特地貌常见问题,主要有崩塌、塌陷、森林防火、病虫害、泥石流和山洪。

崩塌、塌陷:主要由喀斯特地貌自身特点导致,特别在金佛山中山台地周围发育两级梯级陡崖,受到自然风化作用影响,不稳定边坡与危岩较多,容易发生崩塌和坍塌事故。

森林防火、病虫害:金佛山夏季天气燥热少雨,易招致火灾,人为用火等因素也使得防火难度增加;森林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以及林木检测体系不完善,则是对遗产地本身的另一个威胁。

泥石流和山洪:据统计,在日降水量大于100 mm或连续3天总降水量超过150 mm的情况下,遗产地地区容易发生山洪和小型泥石流。

3.2 人为活动威胁

金佛山遗产地保留了人类居住地,也包含一些有限的缆车和可进入的公路。但通过在遗产地外围山谷上建立大量的旅游酒店的现象(图4),可以判断出旅游业的增长会对金佛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可能会对遗产地的山顶高原和岩溶特性(尤其是洞穴和古石林)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为保持该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必须重视对游客数量及旅游设施的管理。

图4 遗产地周边酒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当地特产的动植物的需求日益增加,人类活动的强度增大,给遗产地保护增加了一定的压力。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当地植物的种植和采集对遗产环境的影响。此外,社区发展也为遗产地带来了一定威胁,遗产地核心区内无居民(有几处竹笋采集临时居住点),绝大多数居民散落在二级陡崖外的几个自然村里,呈点状分布,部分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够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遗产地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等问题,都对遗产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3.3 环境保护威胁

金佛山喀斯特遗产地环境问题主要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和光污染。金佛山居民的生活能源、生活垃圾的焚烧、金佛山佛寺朝拜的香火以及景区公路交通运输的尾气等因素均会造成大气污染;同时伴随的污水排放等因素又会造成水污染;部分地区农业耕作农药化肥的使用、垃圾的掩埋会造成土壤污染;游客喧哗声以及车辆鸣笛等形成的噪声污染容易破坏遗产地内动植物生存环境;古佛洞内使用彩灯等设施(图5)存在一定的光污染问题,洞内的烧香祭祀活动(图6)也影响着洞穴的正常演化发育过程,这些现象足以说明,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缺少对其洞穴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

图5 洞内灯光设施

图6 烧香祭祀活动

4 保护与规划策略

由于金佛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貌种类多、覆盖面积广,因此对遗产地的保护和规划以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入手,从点到面逐步实现对于遗产地景观保护、服务设施的布点规划以及金佛山喀斯特分级别进行分区规划保护管理。

4.1 微观层面——遗产地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

4.1.1 对自然生境的保护

加强喀斯特遗产地水文、地质地貌研究监测,完善监测设备,补充专业监测人员;在对遗产地内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和管理中,应谨慎选址,避免相关设施的建设对喀斯特地质地貌与洞穴系统造成破坏;加强对遗产地内环境的管理和控制,完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相关设施和监管机制,避免水污染问题对喀斯特遗产地造成影响。

4.1.2 对景观价值保护

对遗产地四周的陡崖进行脆弱性评估,并采用两端布置钢丝和全站仪监测的方式对危岩的裂隙进行保护;划定警戒范围,禁止在警戒范围内进行建设和开展旅游活动;引导陡崖周围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点进行生态搬迁,减少人为干扰陡崖的自然过程;将古佛洞内的焚香祈祷等活动调整到洞外开展,并避免相关活动在洞内继续扩大,以减少对洞穴造成更多地破坏和威胁。遗产地范围内不宜集中设置大规模服务设施,以符合遗产地的审美及保护要求。为保持地形、地貌、植被的原生性,应尽量利用原有建筑与服务设施,使建设土方量降到最低。

4.1.3 对人类行为的控制

对于遗产地周边的居民和游客,积极开展遗产地地质地貌资源价值保护宣传活动,提升居民、游客对遗产地地质地貌资源的保护意识,掌握保护地质地貌的基本常识,在不破坏地质地貌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保护管理工作中。

加强对游客的疏导及遗产地各景点游客数量的调控,在人员比较集中的景点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疏导,避免因游客数量的过度造成对遗产地自然景观及欣赏视觉景观的干扰。严格控制旅游开发项目,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生态系统、喀斯特台地和洞穴自然景观完整性的前提下,适度进行景点、景区的开发利用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使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达到和谐统一。

对进入遗产地内进行采笋的笋农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引导其合理的利用竹笋资源,避免对遗产地内的生物生态造成破坏。引导社区居民在遗产地外进行中草药种植,以此开展生态农业项目,避免居民对野生中草药的过度采摘。

4.1.4 对建筑风貌的控制

严格控制遗产地内新增建筑物,维护好已有的、必要的建筑物和旅游设施,在不破坏地质环境的前提条件下,严格审批在缓冲区内新增少量建筑物,且要求建设时尽量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对遗产地内旅游设施的建设实施统一规划,保证其在规格、体量及整体的风貌方面与自然景观协调一致;同时,加强对遗产地自然景观造成干扰的建筑物的整改工作,使其尽快恢复视觉景观。

4.1.5 对自然影响的防治

首先要加强对遗产地内自然灾害的预警和防治,保护遗产地内的植被景观;其次应加强对遗产地内各景观类型及其对应单体地质地貌结构的保护,保护遗产地自然景观结构的完整及其自然美[3]。

4.1.6 服务网点布局的引导控制

服务网点的合理排布作用分为吸引客流促进产业发展和服务人群两个方面。由于遗产地的特殊性,排布中应以保护为主、经济为辅,同时兼顾“景观因子”在产业中布局和主导地位。因此,遗产地的产业发展(包括商业、餐饮等功能)服务设施需在保证土地和美学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满足交通的通达性良好,并充分考虑景观的保护因素。

同时,对金佛山喀斯特遗产地内岩洞等景点照明设施电线、电缆采取有效处理,尽可能外迁遗产地信号塔等基础设施。加强对陡崖、瀑布、生态石林以及原生植被等遗产地主要景观类型的保护,避免景观类型单体和整体景观结构的缺失。

4.2 宏观层面——分区规划

4.2.1 国外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经验

国外对于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区分区模式主要有两种:单一化模式和复合模式。单一化模式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如韩国的国家公园分区主要依据用途、保护区域和地形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划分为自然保护区、居住区、公共设施区和自然环境区等功能区;复合模式是根据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求而分别采取不同方式的模式,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管理模式。1982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署在其规划手册中规定了其分区模式,即分为自然区、史迹区、公园发展区、特别使用区。金佛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系列遗产地包含多个国家级保护性命名,包括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等,但各保护区之间均有重叠,及覆盖不完整,按各自的管理方式会引发诸多矛盾,因此,本文提出分区保护策略,提出对于地质遗迹、地貌景观、代表性物种、生态系统和生物演化环境分级别保护,可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遗产地自然特性和完整性,同时又允许适度利用或进行合理的管理活动,以发挥遗产地的综合价值[4]。

4.2.2 分区保护策略

为保护金佛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及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提出合理划分保护等级的策略,以便统筹协调保护和利用的关系,针对各等级区提出保护管理措施和开发利用强度。根据不同等级分区的资源敏感性、适宜性特征、人类活动强度和人类利用方式,进行设施建设和人类活动的控制与管理。依据交通条件、可执行程度,遵循与相关行政范围相统一的原则,在空间上合理布设管理站点并划定管护区范围,形成完整的保护管理体系,对遗产地进行全面保护管理。通过管理分区和保护分级的空间叠置,明确各管护区的保护范围、保护内容、管理职能,有针对性地对遗产地各级分区进行设施控制与管理、人类活动控制与管理[5]。

(1)保护规划分区依据。遗产地保护分区依据保护对象的遗产价值、重要性、敏感度、濒危度、遗产展示和社区利用的必要性,兼顾原有保护属性的保护要求,根据保护对象的特性和状态、分布和可能干扰程度,划分保护等级区域,以便协调处理不同地段保护培育、发展利用、经营管理的关系,寻求适当的管理对策。

(2)金佛山喀斯特遗产地保护规划分区等级。金佛山喀斯特自然遗产地的保护,针对遗产地划分为遗产保护区、遗产展示区两个分区。其中遗产保护区面积3 854.11 hm2,占总面积57.15%,遗产展示区面积2 889.89 hm2,占总面积42.85%。

遗产保护区:作为反映自然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的核心区域,生态系统与自然景观必须维持原始自然状态,仅允许配置必要的科研监测和安全防护设施,主要包括遗产地西南部、东北部区域。本区内分布有大量的珍稀动植物资源,陡崖最为壮观,生态保护良好,是遗产地内保护级别最高的区域,具有极高的地貌价值、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科研教学价值,应整体加以保护。禁限区必须严格保持自然状态,除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监测设施和简易的通过性道路外,禁止其他人工设施建设(表1)。

表1 金佛山喀斯特遗产地设施控制与管理表

遗产展示区:在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可结合遗产展示需求,开展科研考察、科普教育和适量的大众观光旅游。游览设施建设限于旅游步道、游船码头、标志牌、环卫设施、科教点、休憩设施和结合保护岗设立的简易服务点等,主要包括药池坝、牵牛坪、高穴子遗产地中部区域。区域内具有较高的遗产价值,有较好的遗产价值展示条件和基础,但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在不破坏遗产地遗产价值的前提下,可以适量地开展科研调查、生态旅游、观光游览。除必要游道、标志牌、环卫设施、科教点、休憩设施、结合保护岗设立的简易服务点等游览服务设施外,严格控制其他设施的建设;区内不符合规划、未经批准,以及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项建筑物、构筑物和车行道,都应当进行整改,分别做出搬迁、拆除或改作他用等处理;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加强区内的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保持景观的自然性与协调性。

5 结论

中国国土辽阔,地貌形态多样,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中国地址上、历史上的宝贵财富,应该得到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价值挖掘要从本地条件入手,从自然价值、科研价值到经济价值几个方面分别研究,并根据其不同的资源和特色,对其进行针对性地、以点带面地保护规划和管理。适当的旅游性开发可达到对遗产地的宣传和对于当地的经济带动作用,但要对开发的力度和人类行为活动进行控制,尽可能降低对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的影响,有效保护遗产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从而实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目的。

[1]Mechtild Rössler and Cécile Menétrey-Monchau,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World heritage reports:periodic report and action plan Europe 2005—2006[R].Paris: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2007.

[2]UCN.保护区可持续旅游:规划与管理指南[M].王智,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17- 120.

[3]赵汀,赵逊.自然遗产地保护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以中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38.

[4]熊康宁,肖时珍.世界遗产与赤水丹霞景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7.

[5]蒋明康,王智,秦卫华,等.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级分区管理制度的优化[J].环境保护,2006(21):34- 37.

Research of Jinfushan the World Natural Heritage Karst Protection and Tourism Planning

WANG Huit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Beijing 100044,China)

The world natural heritages are valuable resource of the earth which recorde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earth, also provides the human history, science and landscape aesthetic value. However excess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physiognomy and species of natural heritage sites are subject to crisis.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value and judgment of world natural heritage of Jinfushan Karst,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and means of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protection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other Chinese world natural heritages.

Karst;world natural heritage;protection;tourism planning

K928.7

A

王惠婷(199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镇与区域规划。E- mail:582153423@qq.com.

猜你喜欢

金佛山遗产地喀斯特
中国七地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
走马金佛山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南川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进行旅游推介
“别有洞天”的喀斯特王国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喀斯特
————水溶蚀岩石的奇观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重庆·南川美丽金佛山
金佛山药用两栖类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