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微课建设策略研究

2017-02-27管小燕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建设策略高校微课

【摘 要】本文从微课及其特征出发,分析高校微课建设的意义,并从高校管理激励机制、微课教学设计培训、微课制作技术培训、团队协作共建等方面探讨高校微课建设的策略,以促进微课进入高校教学应用,发挥其对教育的影响力。

【关键词】高校 微课 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77-02

微课以短小精悍并符合数字化时代人们碎片化学习的特点,迅速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高校对微课理论研究偏多,且还处于探索阶段,应用就更是纸上谈兵。无论是微课的设计方面还是开发制作环节,均存在着许多问题,距离微课真正走进课堂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鉴于此,本文从高校管理激励机制、微课教学设计培训、微课制作技术培训、团队协作共建等方面探讨了高校促进微课建设的策略,以此促进微课进入高校教学应用,发挥其对教育的影响力。

一、微课及其特征

2008年,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一分钟教授”David Penrose明确提出微课(Micro-lecture)的理念,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教授首先将微课引入国内。教育部于2013年启动全国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自此,微课教学理念的普及开始在我国高等院校拉开了序幕。

目前我国对微课的定义尚无统一标准,“微课”创始人胡铁生教授定义微课为: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焦建利教授定义微课: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定义微课:是指在10分钟时间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課程。从众多定义中可以凝练出微课的特点为“小”“实”“新”。其中,“小”意指内容少、时间短,内容少则方便教师灵活组织教学内容,时间短,则有效地集中了学习者的注意力,学习效果更佳。“实”就是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上确有价值,并不只是形式上花哨、而缺乏实质内容。“新”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教学过程的生动性、教学形式的创新性,微课不是简单地对一堂课的部分内容的截取,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开发具有趣味性、交互性、更具吸引力的特色微视频,这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

二、高校微课建设的意义

(一)微课是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的骨架

传统“填鸭式”教学弊端已日渐显现,教师对着多年未更新的PPT“满堂灌”,学生早已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契机,翻转课堂、混合学习、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已取得一定成效,而支撑这些新型教学模式发展的“骨架”是微课,微视频以生动活泼有趣且讲解清楚、富有条理的方式呈现,学生可以在家自主观看,通过微视频的学习与网络平台的交流,学生基本掌握了知识内容,在这种背景下,课堂学习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微课的发展促进教学结构的进一步变革,朝着更丰富的方式转变。

(二)微课建设有助于促进教师知识更新与教学能力的提升

传统教学中,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在老教师提供的PPT,或是网络下载的教学资料的帮助下直接给学生授课,可以说是PPT行走的播放器,对45分钟的教学内容没有进行任何教学设计与编排,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微课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微课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兼顾实用性、趣味性、条理性、交互性,一堂微课好比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精心的设计与组织,对开发者的设计制作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师需要重新梳理知识结构体系,将知识点专题化、系列化。微课的设计制作,需要教师反复修改,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师隐性教学知识显性化,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三)微课建设有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学生面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晦涩难懂的原理图、僵化不动的图片、毫无激情的讲解,早已失去了兴趣,微课的制作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兼顾实用性、趣味性,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微课内容少、时间短,符合当代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特点,且可以在智能手机、移动终端这些他们喜欢的设备上随时播放学习,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课堂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巩固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高校微课建设的策略

(一)建立有效的微课开发制作激励机制

高校应对微课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积极开展宣传与动员工作,并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确保这项工作稳步前进发展。一方面,校内开展微课建设评优工作,如高校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样,定期举办优秀微课评选工作,可以极大地提高广大教师对微课建设的积极性与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开展以评促建工作,将微课建设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进行考核,优秀课程的申报必修完成一定数量的微课制作,以评促建可以将微课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增加教师建设应用微课的内在动力。

(二)自建团队协作共建微课程

微课资源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技术规范等多个方面,仅靠教师的个人努力难以完成,则需要协作共建。一是教学团队的建立,由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授课教师为主导,梳理课程知识点,建立课程结构体系,甄别学科重难点,选择适合当前大学生的求知需求的专题进行快、准、精的微课选题。二是微课制作技术团队的建立,微课的制作者通常是一线教师,由于拍摄、制作和编辑水平的限制,一直是制约微课制作的瓶颈。建立专业拍摄制作人员的技术团队是高质量微课的技术保障。三是微课制作保障团队的建立,由高校党委统一部署,各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负责,建立微课制作保障团队,各学院从教育经费分拨一部分建立专业的录制场地和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让教师感觉制作微课并非难事一桩,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师录制微课的动力与意愿。

(三)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微课教学设计培训

微课以短小精悍的特点吸引了广大学习者的眼球,微课的教学设计有其独特之处,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多媒体工具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制定等,是微课制作的核心内容,但由于广大一线教师缺乏对微课内涵的深度理解,以至于很多微课作品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应用于教学,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微课的教学设计直接决定着制作出的微课能否真正满足学生者的需求,能否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因此是微课制作的关键环节。采用案例法开展微课教学设计培训,理论讲解结合优秀微课案例观摩,从各个方面感受“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并对微课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剖析,通过案例明白微课设计的步骤与具体的实施方法,有助于教师迅速地掌握微课的教学设计,并为教师的微课制作积累经验。

(四)采用现场演示法开展微课制作技术培训

微課摄制技术的缺乏制约着教师制作微课的热情,一线教师认为自己制作微课的不足也主要是技术层面的,从一些微课作品中可以看出,存在视频画面不清晰、视频拍摄不稳定、录制手法单一、后期编辑粗糙等技术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微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对教师开展微课制作技术培训已迫在眉睫,专业技术培训人员在高校自建的录制场地现场演示视频拍摄中要点与注意事项,如拍摄机位的选择、拍摄的角度、语言的通畅性、教师的着装要点等,同时进行多样化的微视频制作技术培训,如录屏软件、剪辑技术、视频后期编辑软件,供教师灵活选择、综合使用,只有克服这些技术障碍,才有可能使更多的教师自觉参与到微课建设中来。

四、结语

微课理念给高校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也提供了极大的机遇。微课必然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影响力发挥的前提是有更多的教师愿意投身微课建设的热潮,丰富微课资源,将微课引入教学,真正服务于教学,否则都是纸上谈兵,毫无实际意义。因此,如何提高教师制作微课的热情,降低微课制作难度、促进教师制作微课的动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未来微课对教育促进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广大教师的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郭绍青,杨滨.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4(4)

[2]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3]焦建利.MOOC:大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教育网络,2013(4)

[4]黎加厚.微课程教学法与翻转课堂的中国本土化行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4)

【基金项目】2014年高校教育研究课题(GJKTY2014-21)

【作者简介】管小燕(1980— ),江苏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绿色制造与高等教育。

(责编 刘健华)

猜你喜欢

建设策略高校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