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伤性脾破裂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7-02-27龙达领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4期
关键词:手术

龙达领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手术治疗34例,非手术治疗3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6±3.1)d,非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4.7±4.2)d。非手术治疗组高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非手术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2例并发症患者,经治疗均痊愈。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治疗应该根据诊断与临床表现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依据适应证选择手术或者非手术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外伤性脾破裂; 手术; 非手术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4.0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4-0103-02

脾脏在机体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血供丰富且比较脆弱的实质性器官。外伤性脾破裂是外科中较为常见的损伤。外伤性脾破裂发生后需要根据诊断和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治疗方法,可根据患者损伤程度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选取部分或者全部保留脾脏。切除脾脏之后会增加患者感染的危险性,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外伤性脾破裂采取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患者脾损伤均为外力所致,其中刀刺伤17例,车撞伤25例,摔伤18例,钝器伤7例。患者入院之初,临床症状表现为,失血性休克23例,腹膜刺激征者44例。患者均有腹肌紧张、全腹压痛等表现,经B超检查后显示有脾破裂和胸腔积液等表现。经CT检查显示有增强脾实质内的低密度区,伴有腹腔积血情况。根据“脾脏损伤分级标准”将患者划分为5级,Ⅰ级17例,Ⅱ级28例,Ⅲ级18例,Ⅳ级4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非手术治疗组33例,手术治疗组34例。非手术治疗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19~67岁,平均(42.1±5.2)岁;手术治疗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17~65岁,平均(41.9±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3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脾全切除术15例,脾修补术8例,脾部分切除术6例,脾切除加自体脾脏移植术5例。术中12例患者腹腔内出血量<500 ml,15例患者腹腔内出血量为1000~2000 ml,7例患者腹腔出血量>2000 ml。

非手術治疗组33例患者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给予非手术治疗,将患者置于重症监护室,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运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动态监测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细胞比容及尿量情况,给予抗感染、抗凝治疗。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给予缓泻剂,禁食、禁水3~5 d,给予合理营养支持[2]。快速补液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另外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红细胞比容的变化情况,当这些指标出现严重异常时需进行腹穿。患者入院后2~3周应绝对卧床休息,住院治疗期间避免过度运动,以免影响正常治疗。非手术治疗期间患者如出现病情恶化,应及时转手术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治疗效果分痊愈、好转、未愈。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伤口愈合,无并发症发生;好转:患者体征明显好转,伤口感染和窦道形成;未愈:术后仍需进行治疗,脾热仍存在,脾血肿继发感染,膈下出现脓肿。治疗总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后,手术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6±3.1)d,非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4.7±4.2)d。非手术治疗组患者高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患者死亡情况。手术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非手术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手术治疗组出现2例并发症患者,1例术后膈面渗血,1例膈下感染,2例患者经再次缝合、引流、抗感染等处理,均痊愈。

3 讨论

脾脏是人体重要器官,其具有调节血液、抗感染和肿瘤、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脾脏受到损伤后,容易发生破裂出血,且较为迅猛,伴有多发伤,为有效减少脾脏破裂导致患者死亡的发生,需要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3]。发生外伤性脾破裂,诊断通常包括:询问患者病史,是否有左季肋部的外伤史,注意患者脾区是否有叩击痛或压痛,也可以对患者做B超检查,观察检查的阳性征象。

由于之前脾破裂诊断困难且临床上对脾脏生理功能缺乏充分认识,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可用的唯一方法是脾切除。目前,由于诊断技术的进步,可以通过诊断性腹腔灌洗、CT等的应用,对脾脏损伤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为非手术治疗提供便利[4]。这也实现了外伤性皮外伤治疗的多样性。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治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本次研究中非手术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与之相符。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可以根据患者脾脏损伤程度、病情发展情况及受伤时间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选择全部或者部分保留脾脏。本次研究中,手术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充分提示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有效性。采取手术治疗患者一般需要承担较大风险,因此采取手术治疗时需慎重。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的患者可以采取手术治疗:患者意识不清、腹腔内脾外脏器损伤、腹腔大量积血、活动性出血等情况,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效果较非手术治疗效果显著[5]。患者如出现以上症状需在第一时间果断采取手术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对于受伤后血液动力学稳定、非开放性单纯性脾破裂、年龄在50岁以下、失血量不多的患者适宜采取非手术治疗,采取非手术治疗,可以避免脾脏被切除,减少患者后期生活的不便。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治疗方式具有的优势是创伤较小,治疗后恢复较快,另外经治疗后,脾脏所具有的双重血运作用经栓塞治疗后可以使坏死的脾组织再生,对脾脏产生保护作用。通过脾脏栓塞技术的应用,皮外伤患者的死亡率可显著降低。选择非手术治疗的风险是不能控制的进行性脾破裂出血。非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无其他脏器伴发损伤、循环稳定且既往无脾功能损伤的患者。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需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为依据,选择出合适的治疗方式。

本次研究中,手术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6±3.1)d,非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4.7±4.2)d。非手术治疗组患者高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短是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所具有的优势,住院时间短说明手术治疗方法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患者可以在更短时间内恢复。另一方面住院时间短也可有效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手术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非手术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出现2例并发症患者,经治疗,均痊愈。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均有良好效果,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治疗。

参考文献

[1]李祖兴,骆文辉,练森.外伤性脾破裂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3):181-182.

[2]郝军舰,罗雯春.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临床观察及术式选择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6091-6092.

[3]陈墩敏.外伤性脾破裂治疗方法探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6):353.

[4]孙宗林,李颖,祁鹏.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1,25(4):1284-1285.

[5]马建中.外伤性脾破裂46例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7):247-248.

(收稿日期:2016-08-13)

猜你喜欢

手术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手术后的应用探讨
护理干预对冠脉介入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经验
舒适护理在甲状腺手术后早期应用
手术衣为什么是绿色的
临床护理路径在38例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脑外粘贴手术巾的妙用
动物QQ糖
小儿哪些病可动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