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2017-02-27张晓梅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4期

张晓梅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治疗措施和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中风后便秘患者为临床观察研究病例,依据临床诊治护理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中风后便秘诊治护理组),各42例,比较两组在治疗护理后的临床预后情况差异,结合实践进行总结,指导临床对于中风后便秘的诊治护理实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治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能显著改善中风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利于疾病治疗与恢复,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 中风后便秘; 中药穴位贴敷; 观察与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4.0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4-0067-03

中风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意外疾病,也是当前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临床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生活的不注意特别是高脂肪高油脂摄入的过多,加上二十一世纪后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中风患者日益增多[1]。近年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这一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被应用到实践中,不仅给中风患者及家属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疾病的治疗预后提供了基础,下面就此措施的开展与体会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中风后便秘患者为临床观察研究病例,其中观察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护理组)42例患者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61~88岁,平均76岁;疾病类型:缺血性中风22例,出血性中风14例,混合性中风6例,伴有高血压者22例,高脂血症者10例,糖尿病者8例。对照组(常规中风后便秘诊治护理组)42例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60~86岁,平均75岁;疾病类型:缺血性中风24例,出血性中风12例,混合性中风6例,伴有高血压者20例,高脂血症者12例,糖尿病者6例。所有患者均有临床病史经过、脑CT或MRI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后确诊,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有中风病史;(2)排便时间延长,3 d以上1次,粪便干燥坚硬;(3)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两组年龄、性别、中风类型、合并症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口服通过辨证论治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采取常规中风后便秘诊治护理方法,主要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功能康复,进行合理饮食搭配,多吃些含纤维素的食物,有便意后于肛门内塞入开塞露,或给予中成药如麻仁丸,大黄通便灵等润肠通便(具体略)。

1.2.2 观察组 口服通过辨证论治的中药汤剂,配合中药穴位贴敷, 进行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护理,具体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2.2.1 基础措施 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预见病情动态变化、指导治疗,收集患者相关疾病的完整信息。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讲解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概念和方法,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消除抑郁情绪,积极配合进行。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开展相关护理服务。

1.2.2.2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采用洁净药材香附10 g、枳壳5 g、丁香5 g,将药物烘干,粉碎,用温水将药粉调制成糊状。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如天枢、中脘、关元、神阙、足三里等,温水清洁皮肤,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用纱布包裹后置于医用穴位敷贴正中,再粘贴到选择好的穴位上,顺时针轻轻按压(以患者能耐受为宜),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促进药物吸收。每次贴药时间一般为6~8 h,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如果皮肤能耐受药物刺激,可延长贴敷时间至20 h。皮肤发痒、发红,则缩短贴敷时间,但是出现皮肤发红、起红疹、发水泡、瘙痒、糜烂等过敏症状时,应停止治疗。一般每天更换,连用10次,在第2次涂药前,需用消毒干棉球蘸上温开水或轻轻揩去第1次所涂敷的药物,擦干后再进行贴敷。嘱患者可于晨起、午睡醒后、早餐及中餐后2 h顺时针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同时按压及按揉贴敷穴位,每个穴位按压10次,按揉10圈,力度以自己能耐受为宜。

1.2.2.3 穴位贴敷护理 穴位贴敷期间要注意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饮食与排便、饮食与疾病康复之间的关系,制定合理的饮食,增加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以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脂肪、低盐为宜,保持大便通畅,不宜过饱,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液体摄入量在2~3 L左右。进行各项操作应耐心、细致,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沟通,解除患者顾虑心理。条件允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增加肠蠕动的机会,促进排便。鼓励养成卧床排便、按时排便的习惯,每天均应定时排便。适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增加运动量促进直肠供血及肠蠕动利于排便。

1.2.2.4 其他配合护理 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加强患者用药指导提高患者遵医率,建立有效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安全护理,对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和睡前排便护理,加强巡视。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4周,进行效果评定,包括临床症状改善等,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2 d内排便,便质转润,解时通畅,伴随症状消失;显效:2 d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伴随症状缓解;有效:3 d内排便,便质先干后软,排便欠畅,伴随症状缓解;无效:症状无改善[2]。临床治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治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笔者所在科室老年中风后遗症患者年纪偏大,脏腑功能衰退,疾病复杂多样,体质差,多数患者胃动力差,腹胀、便秘明显,经使用穴位贴敷治疗后,腹胀、便秘治疗效果显著,得到广大患者极好反应。

中风患者并发便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神经功能紊乱不能引起排便反射的形成[3-4],加之中风后患者长期卧床改变了原来的饮食习惯、排便习惯或排便姿势,一些患者可能由于疾病发生后体质虚弱活动减少引发肠蠕动减弱排便动力不足等。便秘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使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除影响大脑功能的恢复,也会加重内分泌代谢的紊乱而诱发其它并发症,特别是便秘导致排便时用力使血压骤升,引起再次中风。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清除。以往的临床实践中,大多采用饮食调节和使用各种轻、缓润肠剂等措施治疗,对于一些便秘超过3 d,且经过各种轻、缓润肠剂等治疗均不见效者,还可能使用人工掏粪的手段,給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

中医学认为,便秘多因大肠积热,或气滞,或寒凝,或阴阳气血亏虚导致。因此通过在脐部外敷药物,可起到通络活血,行腹部气机,消除腹胀的功效。穴位贴敷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晋唐时期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其可能的机理一是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二是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综合来看,贴敷疗法疗效确切,副作用少,而且简廉易行,易于接受。贴敷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联络脏腑,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穴位贴敷疗法还可以激发经气调动经脉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了行气血、调阴阳的整体作用。笔者在实践中对于中风后便秘患者使用丁香、香附为基础中药原料,并选取神阙、中脘、关元、天枢等穴位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丁香辛,温,可以温中降逆,补肾助阳,治脘腹作痛,香附,辛微,苦甘,平,可以理气解郁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脘腹胀痛,消化不良,《纲目》中就记载香附能散时气寒疫,利三焦[5]。这些药物通过穴位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中药穴位贴敷时穴位的选择也很重要,神阙穴贯穿于十二经脉之间,为经络之总枢,故渗透性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脐部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排便为胃肠功能,所以选择胃之募穴,腑会中脘。一些研究表明,对便秘的治疗取穴中脘,天枢、足三里、关元是针灸治疗便秘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因此不可忽视任脉的疏通作用[6-7]。

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时,相关的护理必不可少,中风患者活动不便,肠蠕动减弱,对于引起的便秘需要加强宣教,并定时协助患者排便,如果患者不能适应卧位排便,可抬高床头增加患者舒适感易于排便。另外在患者腹部循结肠走行方向作环形按摩,可有助于排便。由于中风后期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其护理也是一个连续过程,中风后易发生抑郁和痴呆现象,因而安全护理也相当重要 。

综上,中药穴位贴敷能显著改善中风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利于疾病治疗与恢复,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兴颖.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便秘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2(6):164-165.

[2]郝香玲,张超元,赵红梅.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神经外科便秘患者的临床可行性[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0(12):128-130.

[3]李清花,杨春林,边笑梅.中药穴位贴敷对脑卒中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国优生优育,2014,27(14):189-190.

[4]凌国琴,闵鹏.老年中风患者便秘的中医辨证分析[J].医学信息2014,28(24):136-137.

[5]张苑榆,宁雪莲,林丽珍,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习惯性便秘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9):106-107.

[6]李正艳,秦莉,李明,等.萝卜汁联合大黄脐部贴敷治疗阿片性便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5):97-98.

[7]屈玉华.护理干预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及康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0):101-102.

(收稿日期:2016-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