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影响
2017-02-27王祖颖
王祖颖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出现抑郁和焦虑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变化。结果: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比护理前的抑郁和焦虑状态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脑卒中; 抑郁; 焦虑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2-0087-03
脑卒中是一种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或全面性的脑功能缺損综合症,该疾病具有持续时间长,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的特点[1]。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由患者卒中后对病情的恐惧、生理正常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患者常伴有紧张、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会降低患者进行治疗的配合度,错过最佳康复时机,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现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患者进行分析,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5~76岁,平均(54.5±3.8)岁;其中脑出血12例,脑梗死38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8~78岁,平均(56.7±3.9)岁;其中脑出血10例,脑梗死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选取的100例患者都符合以下几种标准:(1)均符合国内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生命体征稳定,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无智力障碍,无精神病史;(3)患者均在知晓研究目的与方法的基础上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基础的注射、服药、检测生命体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3.1 成立心理护理小组 心理护理小组由五人组成,其中包含一名护士长作为组长,其余四名组员为护理人员。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所负责患者的病情制定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心理护理小组保证每天不少于3次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由每组组长监督组员每天按计划实施心理护理工作,组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记录患者负面情绪的情况,及时向组长反应,以便及时制定对策,并且在监督的同时及时发现护理中的不足,然后不断改进,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
1.3.2 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 研究发现,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高低会影响患者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情况,对自己越不明白的事物产生的恐惧感就会越严重[2]。所以,在实施心理护理时,首先要让患者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护理小组可以开展与疾病相关的视频播放或讲座活动,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减少发生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
1.3.3 心理护理干预 脑卒中患者治疗后出现的偏瘫、四肢行动受阻等情况会让患者一时间难以接受,如果缺乏沟通和正确的心理引导,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会日益严重[3]。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要保证患者的治疗环境,让患者感觉舒适,病房的温度、湿度、光线都要保证符合患者需求。护理人员每天接触患者的时候要带给患者正面积极的信息,比如亲切的问候和温和的语言沟通,消除患者的孤独感。耐心倾听患者表达的情绪,尽量帮患者解决问题,向患者传达抑郁和焦虑情绪给病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多向患者举出一些正面的治疗案例,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对于一些重度抑郁焦虑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必要时让患者家属时刻陪伴,有紧急情况及时报告给组长。
1.3.4 进行康复训练 待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后,针对患者术后出现的四肢活动受阻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头部、四肢正确体位摆放、肩关节活动、体位转移等,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用鼓励和赞赏的语言激励患者,增加患者成功的体验。康复训练有利于消除患者对自理能力差而产生的抑郁焦虑情绪,利用辅助工具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及自信心[4]。
1.3.5 出院后注意事项 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症状不易消除,康复是一个长期并且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大部分患者出院后仍然需要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所以患者出院后需要家属的悉心照料和护理,在这个阶段,家属的参与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时可以让患者家属在旁学习,告知家属哪些方面是需要出院后继续实施的,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需和患者家属一同制定适合患者康复程度的康复训练计划,其内容包含每一位家庭成员配合给患者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陪同患者进行四肢的康复训练,并认真记录康复程度,方便院方复检。
1.3.6 家属的支持 在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中,患者家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亲情的支持是患者心理治疗的重要方面,支持患者亲友陪护,与患者进行更多的沟通交流,掌握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对于出现负面情绪时及时进行疏导,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指导家属在日常生活方面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和简单的康复训练,提高患者自理能力[5-6]。
1.4 评价标准
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进行统计,由受试者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自评,设置20个选项,根据最后得分评判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分值在53~62分判定为轻度抑郁,分值在63~72分判定为中度抑郁,分值>72分判定为重度抑郁,焦虑程度判定同抑郁判定分值[7]。患者于护理前、后各进行一次填写,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護理前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比护理前的抑郁和焦虑状态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护理后患者抑郁和焦虑情况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语言功能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情况非常多,临床通常表现为紧张、消极、情绪低落、恐惧、不配合治疗等,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致使患者心理调节能力下降和出现心理障碍,最终导致患者丧失进行康复治疗的动力。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进步,心理护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影响患者心理状态,从而帮助患者在面对疾病的时候能有正面心态[8]。本研究通过成立心理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宣教、从患者心理问题的疏导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早期康复训练、患者出院注意事项以及联合患者家属的精神支持,对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统计的数据能证明此方法明显减轻了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恢复信心,改善其抑郁和焦虑症状。从调查数据中反映观察组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值降低得较明显,说明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患者情况的改善取得一定成效。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患有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患者给予周到细致的心理护理,为患者营造利于疾病治疗的环境,和康复的良好氛围,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从而使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得到改善,这种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波,关崇智.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焦虑及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5(11):321-322.
[2]李秀华.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85-86.
[3]李瑞英.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3,12(25):65-66.
[4]李桂林,费静霞,冷文娟,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58-59.
[5]曹楠.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7(15):261-262.
[6]林丽华.系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1,17(9):22-23.
[7]韩冰.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46-147.
[8]陈爽,黄婷.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6):1236-1237.
(收稿日期:2016-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