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拿大:对“来自星星的孩子”特殊关爱

2017-02-27青溪

时代报告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前班杰夫自闭症

青溪

在加拿大的公共场所,你很容易看到残障人士,因此或许会给人一种残疾人多的印象。然而,这正是加国人道关怀的亮点之一。令人感动的不是这个社会为特殊需要人士做多少,而是这份关爱的原动力——“人人生而平等”理念,自然而然地渗透到生活每一层面,使病患和家属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所以说,那些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的自闭症患儿能生活在加拿大,也算得上是种幸运。

记得儿子上小学前自费上过学前班,那时班上20个孩子,都只有3岁左右,正是混沌未开化的年龄,不大好教育。其中有个自闭症患儿杰夫更是难教,因为他完全不跟着老师节奏,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好在,他白天有一个看护阿姨一直跟随他左右,在一定程度上使他更容易融入集体生活。

而这位看护阿姨是孩子家长自己请的,但政府会承担很大一部分费用。她和一般老师不同,是持有特殊教育培训执照的,但她的职责主要不是教育,而是看管孩子,也就是说,在她上班期间,孩子的吃喝拉撒以及一切学习娱乐活动全部由她负责照顾。

或许是这位年轻的阿姨太温和,杰夫对她的要求和管教常常不予反应。后来,在杰夫父母要求下,由政府相关机构从其掌握的特殊教育老师名单上选了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老师尤兰达配给杰夫。与前一位不同的是,尤兰达很注意观察杰夫的举止,并引起他的注意力,让孩子建立对她的信赖,从而听从她的教导。

在两年的学前班生活中,杰夫取得了很大进步,一开始,完全不和其他小朋友打交道,后来就渐渐能和小朋友玩在一起了。可以说,是尤兰达的爱心和得当的教导、照顾方式使杰夫向正常孩子越来越靠近。

有句英文谚語叫做:抚养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在加拿大,人们有个观念,即“孩子不仅仅是你的”。国外认为有些自闭症是可以治愈的,而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尽可能如正常人一样健康成长,需要更多人的努力和付出。对于像自闭症儿童这样的特殊孩子,通常强调“资源整合”的策略,具体讲就是,孩子、家庭、老师、专家、社区服务、社会扶持一起协力合作。

首先,父母从孩子出世起就不能疏忽大意,当你用传统的说辞形容孩子不过是怕生、畏人、不守规矩、有怪癖时,某种神经系统障碍可能已在危害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了。专家认为,多带孩子出去,和同龄孩子玩耍,参与各种活动,以其他孩子为参照,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孩子的生理问题。

其次,老师也是关键人物,以业内人士经验而言,近几年加拿大学校对孩子特殊需要的早期鉴定越来越重视,孩子一入小学学前班, 老师就要逐个做筛选,观察、记录、建档,哪方面强哪方面弱,哪方面看着有异常,若发现异常现象老师会通知家长。

加拿大各个地区具体做法不完全一致,譬如多伦多教育局的特殊教育流程,第一步就是鉴定。这是指由一个专家组(通常5-8人,含家长)分头介入,以确定孩子有没有特殊需要。孩子会由专科医生或心理学家安排做各种测评并作出书面报告,专家组碰头会诊,先各抒己见,再作出综合的鉴定。

笔者朋友的孩子小时候一直由妈妈带在身边,没发现任何异常,可刚上小学不久,家长就被老师告知孩子不会和其他孩子相处,要求带去医生那里检查。结果孩子被查出患有轻度自闭症。当孩子被确定自闭症后,教育局便立刻安排特殊教育老师在课堂上负责单独照顾他的任何需要。这孩子如今已是小学七年级学生了,一直有特教老师陪着。

虽然这孩子不会和其他同学相处,没有朋友,但幸运的是,他的班级老师对他特别好,不仅不歧视,还特别理解他。有一次,孩子不听话,上课时钻到课桌底下,老师请他出来,他不听,老师就去搀他出来,结果他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就蹭一下站起来,掀翻了桌子不说,还把这位将近60岁患心脏病的老师撞倒了。他妈妈听说后,吓得直向老师道歉。老师却连说没事没事,不要把孩子吓到。

如今,在学校和家庭的分外呵护下,这个孩子也在克服身体缺陷,一点点地进步着。

特殊教育,是人性化体制的产物,也是火种,它以比正常教育宽广的内容托起一个软弱而幼小的生命,为他们一生开个好头,打下坚实基础,让这群人走得更稳更远。

猜你喜欢

学前班杰夫自闭症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幽默故事
被忽略的1000万自闭人士
工资收入
为身边人的成长埋单
杰米历险记
Jokes
取缔学前班,利耶?弊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