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2017-02-27董海燕
董海燕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
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用“最牵挂”,表达着困难群众在他心中的分量。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总书记始终牵挂的事。
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黄土高原到偏远边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中國最贫困、最落后的地区,走进困难群众的家中,与他们围坐话家常,寻访他们的困苦,感知他们的冷暖,化解他们的忧难。
地处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是习近平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后第一年元旦前夕的访问之地。“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处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的阜平西距五台山48公里,距北京约300公里,是全山区县,由西向东虽然仅跨75公里,但海拔落差达到近2000米,自然条件差,21万人口中有9万人属于贫困人口,75%以上的行政村属于贫困村。
紧凑的行程里,习近平连夜在县城简陋的会议室召开小型座谈会,听取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扶贫工作情况汇报。此外,他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踏着皑皑残雪先后走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入户看望困难群众,还送去了慰问品。
习近平在阜平考察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5年1月19日一大早,习近平从北京乘坐飞机直接前往昭通。昭通市鲁甸县于2014年8月3日发生6.5级地震,灾区生活过得怎样,恢复重建工作进展如何……都是总书记牵挂的事。19日下午,在地震灾区板房学校,习近平听取了当地扶贫开发工作汇报。他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曾以《习近平的扶贫观:决不能让困难群众掉队》为题,将习近平自2014至2015年关于扶贫工作的会议、考察、演讲情况做了一一梳理。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调脱贫攻坚‘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这是一大亮点。”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十三五”扶贫开发作了新的全面部署,意义深远。
因长期贫困而落入恶性循环的例子,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并不少见。一位美国法官说过,在一个逐渐走向丰裕的社会里,这样的人注定会是“分散而孤立的少数”。正因为分散在犄角旮旯,正因为人数太少,在西方精于计算的政客那里,他们不会成为值得争取以获取政治优势的多数,他们大概会被所谓政治过程,甚至社会本身彻底遗忘。
然而,类似的情节,中国版本却讲述着完全不同的故事。
2017年1月3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专题报道《你的牵挂·我的温暖》,该报记者在新年之际到全国各地重访习近平总书记看望过的困难群众——那些总书记惦念牵挂的人们,这一年日子过得如何,困难问题是否解决,新的一年有什么打算,还有什么话想对总书记说……
在青海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吕有金家刚刚搬进易地扶贫搬迁新居不到两个月。“去年总书记来的时候我们还没有搬迁,连他坐的椅子都是借来的。现在家具都置办齐了,真想请总书记再来坐坐。”吕有金说。
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的张景枝告诉本刊记者:“现在冰箱、热水器、空调都有了,我快90岁的人了,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心满意足啦。”张景枝的孙子闫春光养鸡规模发展到了一万多只,他说不光要脱贫,还要做致富标兵。
由于在老家条件艰苦、生活困难,2012年海国宝一家搬迁到宁夏银川市永宁县原隆村。如今,家中自来水、太阳能热水器、抽水马桶、汽车和各式家电一应俱全,客厅墙上正中央挂着习近平总书记和村民交谈时的照片。
“镇上组织了免费的技能培训,儿子和儿媳妇都参加了,现在找到了工作,两口子每个月拿6500元,家里年收入翻了一倍。”海国宝告诉记者,总书记考察后,他们家的生活有了新变化。“这两天我们微信朋友圈里都在转发习总书记的新年贺词,看到总书记这么记挂我们,心里别提多温暖了。”
……
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掷地有声地说道:“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不只是数九寒天里,让困难群众倍感亲切的一句暖心话,更是一步步扎实推进脱贫的铿锵步履。在这背后,是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责任制安排,是扶贫干部深入家门的帮扶指导,更是通过“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到2020年如期脱贫的国家战略。
一个都不能掉队,这份坚持,这种觉悟,不仅仅是一位国家领导人的民生情怀和政治责任的体现,更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的。
日月其迈,运会其新,我们共同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