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手术室安全护理中安全干预的应用价值

2017-02-27陈素惠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干预手术室价值

陈素惠

【摘要】 目的:对手术室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安全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产生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引入护理干预机制后,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 手术室; 安全护理; 干预; 措施; 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1.0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1-0067-02

手术室包括多个影响因素,是医院的重要科室[1]。在手术室工作中,如果稍微出现疏忽,就有可能引发护理纠纷,从而影响到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研究表明,将安全护理干预机制引入到手术室管理中,能提高护理的质量[2-3]。为了进一步探讨安全护理干预机制的效果,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安全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其中,男523例,女477例。患者年龄23~85岁,平均(45.12±12.31)岁。高中以上学历264例,初中及初中至高中学历357例,初中以下学历379例。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10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其中,男516例,女484例。高中以上学历275例,初中及初中至高中学历402例,初中以下学历32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做好手术器材的安全管理,防范锐器刺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观察组根据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引入干预机制。具体包括这几个方面:第一,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从工作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完善的护理管理,以及安全干预措施,预防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分析以往手术室中发生的安全问题,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规避。第二,护理安全干预责任。在护理信息管理中,安排专门的负责人来执行工作。手术室定期举办交流会,就近期出现的问题、存在的隐患进行讨论,并提出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加强护理质量监控。如果问题的复杂程度比较深,应该及时上报,彻底解决。第三,信息反馈。在手术室整个工作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事件,因此必须做好信息反馈工作。比如,当出现医疗器械不足、物品管理不善等问题时,都有可能引起感染风险事故。鉴于此,护理人员在交接班的时候,必须将相关问题交代清楚。第四,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操作能力。培训的具体内容包括:临床中具体的操作,以及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方法等。培训结束后,要进行相关的考核,以便提高培训的效果。同时,根据护理人员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加强风险评估。通过以上方式,可以让护理人员获得全面的安全护理知识,规范操作流程,从而减少风险因素。最后,建立安全护理监督机制。由于临床医疗、护理工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很有可能存在风险隐患。所以,必须加大监督力度,提高风险控制的能力。建立护理监督机制后,有助于对各种风险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护理干预效果,减少风险事件的出现。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上述统计数据录入到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其中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患者满意度方面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社会不断前进和发展下,大家深刻体会到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是科室发展的重要环节。大家相信,只有不断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文化素质﹑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做贡献。手术室是一个充满朝气﹑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集体。在这里大家始终不忘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用自己的爱心﹑热心﹑诚心满足每一位手术患者的需求,努力争创社会满意﹑患者满意﹑自己满意,把救死扶伤的工作作风贯穿于手术室工作的全过程[4-5]。在医院和护理部领导下,在各科的密切配合支持下,积极打造医院文化,树立团队精神。好的管理是优质服务的基础和前提,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充分发挥医生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查对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无差错事故发生。严格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的落实﹑管理和监测。

外科手术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具有时间长、难度大、复杂程度高等特点。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长期处于思想紧绷状态,从而引发了身心方面的疾病。比如,在传递医疗器械时,很容易被利器划伤。另外,医院还是感染源特别集中的地方,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药品时,很有可能感染上传染性的疾病。部分护理人员,因为缺乏责任心,屡屡出错,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表现为:给患者输错液;没有引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手术结束后将纱布、遗失物滞留在患者体内;手术前,没有准备充分的医疗器械、药物,从而延长手术时间等。当前,人们在医疗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医院的业务更加繁忙。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医院招聘了更多的新护士、实习护士。然而,这些护理由于毕业时间比较短,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导致操作经常出错。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医疗纠纷事件。这样,不但给医院带来了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了医院的声誉,不利于其长期、穩定发展[6]。

实践证明,建立手术室护理干预机制,可以降低医疗中的风险。笔者所在医院在实施安全护理管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了护理人员在术前、术中、术后的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及风险意识。具体来讲,在术前安全管理中,进行严格把关,认真审核,避免了风险问题的出现。在术中管理中,针对出现的突发事件,能够做到合理化解,紧急处理。在术后管理中,彻底清扫了手术室中的残留物,同时能够积极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其次,对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门的业务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及技术能力。再次,完善了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并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最后,定期开展学习讨论会,对以上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吸取教训,改进工作方法和方式[7]。最后,医院建立了考核监督机制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护理人员在手术室工作中,能够加强与医生、患者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经过后期考核,所有护理人员都达到了要求,表现良好。护理结束后,患者满意度高,没有发生护理安全事故[8]。同時,医院还针对表现良好的护理人员给予了一定的物质、精神鼓励,使护理人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后期的工作中,护理人员能够不断学习各项业务知识、技能,自觉提高在手术室中的风险管理意识。通过以上措施,医院的护理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最终,促进了医院的快速、稳定发展。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引入安全护理机制后,医院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引入护理干预机制后,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莫美英,陈小玲.手术室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3):284-285.

[2]任桂莲.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10(5):185.

[3]宋王蓓.论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策略[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5):117-118.

[4]杨美芳.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6):74-75.

[5]龚丽新,刘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32(3):34-35.

[6]傅光敏.优质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8(5):63-64.

[7]魏玉兰.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101-103.

[8]陈晓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损伤的原因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2):107-108.

(收稿日期:2016-07-24)

猜你喜欢

干预手术室价值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我的好奇心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