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讲话没人听的时代过去了

2017-02-27成龙

党员文摘 2017年2期
关键词:成龙喜剧明星

2016年11月13日,中国动作明星成龙在美国领取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是第一位获得这个奖项的中国人,也是该奖项最年轻的获得者。《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领奖归来的成龙,他有如下感悟:

“有时候觉得像做梦一样”

作为第一个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华人,也是这个奖项最年轻的获奖人,我真的很开心。有时候觉得像做梦一样,很多事情都发生在我身上,包括世界十大杰出青年,第一个获得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的香港演员……很多事都觉得不可思议。

还记得第一次去好莱坞拍电影是在我22岁的时候,公司答应让我做一个国际明星,我以为做一个国际明星很简单,就去了美国。可是英文都不会怎么做国际明星呢?在美国我学了九个月英文,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做。

同时我发现,在美国以成龙的方式发展是不行的。之前在香港我已经算是明星了,在美国我加一点意见都不行,人家不听你的。

我很用心地去打,他们也不喜欢,拍出来的镜头被剪剪剪……他们叫我一拳打倒一个人,可是我觉得这种打法太多人可以做了,所以我自己设计了很多动作,比如我跳过一个台子,他们觉得我像猴子,也不喜欢。

动作不受认同,英文又不会,给的剧本根本不是我自己想要的。我觉得我失败了,公司还不认同,让我接一些大明星的电影,在里面做小角色,那时候我的自信心没有了,一下就被打垮了。我觉得我还是回亚洲吧,坚持自己的梦想不变,我还是我,不因为配合你们而改变我自己的思想。结果呢?15年后全美国都是学成龙风格的动作。

不过,北美观众的欣赏习惯真的跟亚洲观众不一样。他们喜欢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那样能一枪毙命的硬汉,一拳把一个人打倒,他们觉得那样的打法很男人。而我的打法呢?我打完后自己都会痛,拳头收回来后自己倒吸一口气,观众就觉得你不是英雄,根本不接受。他们的喜剧就是大闹剧,没有动作喜剧,完全是两个世界。

另外,美国的超级英雄都会飞,我们不会飞。美国英雄都很“大美国主义”,美国救世界、美国救全人类,我们更多的是救家族、救村子、救国家,更多家国情怀,这里面有太大的分别。

“创新很难的,想得头都大了”

都说动作喜剧现在是我电影最显著的标识了,其实这种风格是自然形成的过程。我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天才,我只是每天做好每天的事情。

拍电影以来我一直是在摸索,怎么照着我自己喜欢的性格去拍我自己。其实你看到电影里的我是那样,电影外的我也是那样。随着我的年龄改变,我的电影风格也在改变。

但是,拍这么多年动作喜剧,创新很难的,想得头都大了,每天都在想用剧情、用演员的配搭、用不同的环境去改变所有的动作。其实真正的动作已经到尽头了,除非你是拍超级英雄,用很多电脑特技,那就还有很多空间,我们这种拳脚功夫没有太大变化了。只是我很聪明的地方在于,比如《十二生肖》,拳脚在沙发上打,这其实跟在台上打、桌上打是一样的,但换了个环境观众就会觉得很新鲜。

拍一部好的动作片,要有钱、有时间、有好的武术指导、有好的导演,还要有好的环境。今天我们中国为什么只有一两个人才能拍出好的动作片,就是因为沒有这些条件。而且到了后面,我都会自己剪辑,这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是,在美国,片方通常会把最终剪辑权握在自己手里,很少有导演可以有这个权力,演员就更少了。

好莱坞的技术进步得很快,但剪我这样的东西还是我们的传统,这是剪辑技巧跟中国功夫结合得很微妙的地方。而且我的打法跟别人不一样,很多人的打法就是一拳出去、按照一个节奏打,我的打法是有韵律的,就像音乐一样,观众看起来就会跟着韵律,无形中有一种兴奋感,如果始终按照一种节奏打,前面两拳还可以,十拳下来,观众就会觉得很无聊了。

而我的电影风格是我自己研究出来的。这些我以前都不教别人,现在我通过镜头慢慢教人家,因为我觉得我应该让年轻人知道这些。

“走出去”真的没有捷径

我刚去美国拍电影的时候,美国人不会认同你的动作,不会在意你的想法,你讲话根本没人听。有时候他们提出一些要求,我说我不能做,他们问为什么,我说因为中国没有人看,他们会说“中国不是我们的市场,不用管中国”。

到今天,他们会在拍片的时候问我,中国人喜欢什么。“你觉得这个名字应该怎么改?”任何事情他们都要看中国,还是因为中国强大了,中国电影强了,中国市场变成了全球大票仓,我真的很骄傲。中国人讲话没人听的时代过去了。而我有一天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拿到奥斯卡奖,这是想都没想过的。

不过,我们的文化到现在其实还没有真正“走出去”。有一次我听人说,我们的歌剧在美国演出的时候场场满座,我就问他,坐的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他说都是中国人,我说那就不是真正地“走出去”了,要是坐在那里的70%、80%是美国人,我们才叫走出去了。

我们需要一些在国际上受到认同的电影、歌剧、歌曲、明星……一些作品、人物来作为我们文化的传播载体。好的作品和好的明星,都是需要时间来成长和磨炼的。我用了几十年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真的没有捷径可走,不是说你越着急,唱得越多、演得越多就越好,而是要创作一些真正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这也是我想做的。百年以后,我希望有人说起,中国曾经有个李小龙,也曾经有个成龙,就够了。(摘编自2016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成龙喜剧明星
物种缘何濒危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喜剧世界
成龙:奥斯卡来找我,不是我找奥斯卡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欢乐喜剧人》
寻找成龙等
成龙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