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声随所念 一一皆成就
2017-02-27朱宜军
朱宜军
【摘要】《九色鹿》是一篇美丽的民间故事,源自敦煌石窟第257窟西壁上的壁画,是莫高窟四万五千米壁画中最完整的连环画故事,北魏的佛经经典作品之一,原名叫《鹿王本生》。后被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成了文字《佛说九色鹿经》。据说,九色鹿是佛陀的化身,向人世间传达了真、善、美,我认为,教者也应当作是学生心中的千手观音,引导学生触摸到文本中有效的读写训练点,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点,调动学生的语言生成点。本次教学,笔者抓住“聚焦合作学习贯彻学讲课堂”这一主题,突出学生主题,强调语文素养生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写作 故事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67-01
一、目标定位:基于文本,关注学生,在自读自悟与互动对话中引领成长
特级教师张敬义老师曾谈到:“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旨向应首先抓文脉,理清文本思路;其次引导学生品词酌句,赏析语言魅力,感受语言之巧妙;还应适当的积累、诵读、练笔,以达到学生写作之启蒙历练……”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简单地可以理解为“讲好故事、体会人格、语言再造”,由此可以看出目标定位合乎学情(教学原点),紧扣文本(教学载体),语言生成(教学目标)。目标的定位决定了整个教学的旨向,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的过程中,与文本对话,与师生对话,从而体会到了九色鹿良好品质以及调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有关语句,领悟到了形象,明白到了要恪守信用的道理,学生语言生长也在不断的对话、交流中得以体现。
二、主问题设计:主动探究,激情四射,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九色鹿的心灵美”作为主问题,贯穿教学始终。这一主问题的设计,即能抓住文脉,又能激发学生充分自主深入地探究文本,可谓一举两得!学生围绕主问题自主先学,教师引导做批注,然后小组间互相交流,并对学习中不懂的地方互学互助,增加了个体对文本理解感悟程度,一个学习共同体由此产生。值得一提的是,教者在学生合作交流的时候,能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这种旨在彼此人格尊重与学习探讨的学习方式最为可贵。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知识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他们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三、方法引领:发现规律,点石成金,使语文课堂达到人、文、道的合一
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教者引导学生抓住“纵身跳下”等重点词语,体会九色鹿的高尚品质,并指引学生总结归纳人物性格的方法,学生在自主归纳整理中得到:从九色鹿的动作可以看出它毫不犹豫地舍己救人,从外貌可以看出它的美丽,从语言可以看出它的无私与智慧。老师此时点石成金:“读故事及叙事性的文体,可以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看出人物的性格……”其实这样也是概括人物性格的基本方法,教师能适时整合,对于孩子以后对此类问题的阅读、写作,提供了方法引导。法即是道,教者的这节语文课也真正做到了人、文、道的合一。
四、小组合作——互助互动,潜移默化,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学生围绕主问题自主先学,教师引导做批注,然后小组间互相交流,并对学习中不懂的地方互学互助,增加了个体对文本理解感悟程度,一个学习共同体由此产生。值得一提的是,教者在学生合作交流的时候,能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这种旨在彼此人格尊重与学习探讨的学习方式最为可贵。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知识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他们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在教学第五自然段的时候,教者提出了“你觉得调达会对九色鹿怎样启誓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抓住了调达的性格特点,创编了各种各样的启誓方式。这样的大胆设想并不是空穴来风,相反,它是对文本语言的再创造,是学生言语的生长点,而这一目标的达成是建立在民主、和谐、自主的学讲课堂之上的。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往往能开拓学生的思維空间,放进语文课堂里,就是学生语言内化、创新的“特效药”。
五、读写结合:源于文本,有效触摸,在阅读教学中捕捉写作的触发点
叶圣陶先生探讨语文教学时说:“所谓学习方法,无非是参考、分析、比较,演绎(一般个别),归纳(个别一般),涵泳,体味,整饬语言,获得表达技能这些项。”由此可以看出,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之根本目标之一。在教学进入后半段时,教者能及时发现读写结合点,这一读写点的创设,源于文本,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写作触摸点,着眼于学生的语言生成点。达到这一点,可以看出教者真正能够倾听关注学生此时的实际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真实的言语表达;另外也可以看出教者能够准确把握文本教学资源,有效的积累内化语言。这种教学信息的表达,就是对语言规律的准确定位,也是对作者“写作密码”的破解,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语文,真教学。
“寻声随所念 一一皆成就”取自宋代诗词《观音大士赞》,颂扬了观音普度众生、成就善念的博大胸怀,语文教学中老师就应心系每位学生,着眼于学生言语生成,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