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分课堂的实证研究

2017-02-27陈文惠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12期
关键词:传统课堂对分课堂慕课

【摘要】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发展,传统课堂模式、西方传入的“翻转课堂”及“慕课”都有其局限性,大规模推广有一定难度。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根据目前中国高校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对分课堂”,主要理念是将课堂分成两半,一半老师用来讲授,一半学生用来讨论。讲授和讨论要间隔一段时间,让学生内化吸收。经过试点教学,问卷调查及学生成绩表明,对分课堂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受到学生的一致认同。操作简单易上手,减轻了老师负担又被广大老师认可。“对分课堂”值得尝试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传统课堂   翻转课堂  慕课  对分课堂  内化吸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26-02

近年来,中国的课堂存在很多问题,学生上课抬头率低不认真听讲,逃课现象屡见不鲜,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效率差,压力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媒体的应用,传统课堂显得更加乏味枯燥。随着教育理念的增强和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教学改革当中。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针对目前高校教育存在问题提出了“对分课堂”的新思路,对传统的课堂模式进行了变革。本文对教学中常用的课堂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简单讲述对分课堂的操作和实践中取得的成效。

一、目前各高校使用较多的课堂模式

(一)传统课堂模式

传统式课堂模式在我国教育界占据主导地位几十年,是一种特别高效的,接受知识最系统最完整的模式。我国很多偏远县市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理念不能快速与教育一线城市接轨,传统课堂模式相对应用较多。传统课堂模式以老师、学生、教材、多媒体四个方面组成,强调老师的课堂主导作用,老师要专业知识过精,旁征博引,对知识内容讲得越系统、越完整、越全面、越深刻、越透彻、越清楚、越详细、越生动、越有趣、越精彩越好。这种授课模式以知识的传递为主要目标,可以快速有效的使知識接受者在很短时间内,系统、完整的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二)新型课堂模式

1.“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由老师先将各课程知识点碎片化后,在课余时间利用录屏软件将切割好的微知识点录制下来,供学生课后学习,课堂中由老师集中解答问题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和实验的一种模式。它将过去的“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课后做练习作业”这种传统模式做出了“翻转”变成“课堂上做作业或者做实验,课后利用视频讲解学习”。学生不用担心因上课缺席而跟不上课程进度,对于不能一次听懂的知识点也可以反复听讲,彻底将传统式教学“以老师为中心”转化成了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从被迫接受转化为自主探究,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且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点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

2.“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简称MOOCs)2012年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全球各大高校都可以将优秀资源挂在互联网上,只要有电脑,有互联网,就不受区域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种授课模式曾一度时期在国际上引起很大轰动,被称之为“教育界的海啸”,它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知识汲取的壁垒,消除了各个学校之间资源共享的阻隔,这是一次伟大的变革,教育平等将不再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

二、课堂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课堂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忽略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由于是被动的接受知识,长期以往学生容易形成依赖心理,对知识不求甚解,大而化之。并且大部分学生会逐渐丧失对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意识和思维发散的习惯。第二,不能因材施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有不同,机械式的灌输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受不了”的情况。忽略了学生个体发展程度,会逐渐拉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受不了”这个群体慢慢丧失学习热情,进而壮大了“后进生”的队伍。

(二)“翻转课堂”和“慕课”对于经济不够发达、师资力量不够强大的地区存在很严峻的挑战

第一,优质资源的研发需要大量的师资力量,而并非每个老师都可以制作出优质资源。第二,“翻转课堂”、“慕课”都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对电脑、手机等硬件设施要求较高。而很多偏远地区经济不如一线二线城市发达,只有老师可以用电脑、Ipad等设备备课、教学,但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学生没有电脑,而且家庭条件的原因很可能短时间都无法满足购买需求。第三,“翻转课堂”、“慕课”的应用需要耗费大量的网络流量,学生即使电脑、手机都很高端,但太过高昂的流量费用也是无力承担的,往往也只能望“课”兴叹,进而他们更偏向于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创新模式很难推进并大范围使用。第四,新型教学模式需要老师转变观念,从主导转变成引导,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索知识。部分老师一直沿用传统式教学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思想。

三、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称之为“对分课堂”,顾名思义“对分”就是把课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给老师讲授,一部分留给学生讨论学习。而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讨论中间有一定时间的间隔,给学生留足时间内化吸收,而学生讨论的内容就是在查看内化吸收的效果,学习到的新知识点分享给组员,进而分享给全班同学,自己没有搞清楚的知识也可以通过讨论获取,大家集思广益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由老师解答。

(一)“对分课堂”具体操作模式

目前“对分课堂”有三种操作模式:当堂对分、隔堂对分、当堂+隔堂对分,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性质及授课内容具体选择。

1.采用对分的形式上的课程,比如一周上两节课,第一节课老师精讲知识的框架和体系,重点及难点。老师只精讲,要注意留白。下课前老师布置梯度型作业(作业的难易程度:难、适中、简单)。

2.学生课后根据教材内化吸收,并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完成讨论支架“亮考帮”。“亮”即“亮闪闪”指学生在老师讲授和做作业的过程中最有收获的、感触最深的知识点;“考”即“考考你”指学生在内化吸收过程中,把自己搞明白的知识点,觉得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以问题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讨论时考考组内学员,以达到知识共享;“帮”即“帮帮我”指学生在内化吸收过程中遇见自己不懂、不会的地方或想要了解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在讨论时求助同学。

3.第二节课,老师组织学生针对上一节课讲授的内容进行讨论(刚开始采用对分模式可以以“亮考帮”为讨论支架。学生适应对分模式后,可自由讨论)。

4.讨论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束,并由老师抽查讨论结果。

5.學生自由提问,老师解决学生提出的有共性的问题。

6.老师总结。

(二)“对分课堂”在应用中取得的成效

对分课堂的理念自2014年被提出后,国内很多高校快速投入实践,各种资料表明同行业均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为此也作出很多探索,选择一门专业课,一个教学班,从“三分钟对分课堂”开始,由最简单的做起。如,老师在正常讲授时选择一个适合的时间停下来,第一,要求学生独立学习一分钟;第二,同桌一起讨论一分钟,这一分钟的讨论时间,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吐槽、赞美、知识的分享都可畅所欲言;第三,老师抽查两个学生,赞美他们思维发散很优秀,鼓励学生放下羞涩,打开心房,踊跃发言,为下一次更长时间的讨论打基础。而老师的讲课内容也在逐步调整,只讲“干货”,只讲知识的脉络、重点及难点。对分课堂开展的很顺利,很多以前课堂上沉默寡言的学生都变得积极主动,学生的应变能力增强和思维方式逐渐活跃,提出的问题锋芒毕露,批判性思维倒逼老师也要与时俱进。期末其他班级针对这门课的考试死记硬背、加班熬夜时,使用对分课堂的班级相对轻松,成绩也比其他平行班高出许多。调查问卷显示90%的学生喜欢对分课堂,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学习负担减轻,不需要像以前要做大量的练习题,应付老师;第二,很多知识点由学生自己探讨发现,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第三,同学之间关系相处融洽,不似以前一个学期都说不了几句话;第四,对分课堂更自由更开放,符合学生对大学教育的期望(老师传统的满堂灌让他们找不到读大学的感觉);第五,对分作业设计、优秀作业的展示让学生荣誉感增强;第六,不需要硬件支撑,没有电脑、不用耗费手机流量同样可以学到知识;第七,掌握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等隐性知识;第八,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突飞猛进;第九,老师更关注学生的需求,而不是一味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十,老师偶尔解答不了学生奇思妙想的提问,让学生有成就感;第十一,对分课堂让学生主动探索和领会知识,对学科的整体知识框架掌握更为透彻。

(三)对分课堂的优势所在

1.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传统课堂模式以老师讲解为主,课堂时间多半以老师为中心,辅助于少量讨论,学位生之间沟通交流时间少,课后学生一般以寝室为单位活动,很少和其他同学探讨学习。对分课堂要求学生内化吸收后需要将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共同交流,学生之间沟通增加,感情融洽。而且老师随时可以参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总体来说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得到大幅度提升。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传统的课堂老师要像演员一样,要讲的精彩绝伦、幽默、风趣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否则就会出现“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的局面,而对分课堂将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讨论,学生要把自己的闪光点展示出来,要去考考别人,课后就要花很多功夫去消化知识,去提炼知识点。

3.减轻了老师负担。对分课堂不需要老师像以往一样仔仔细细的修改作业,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会在讨论环节被解决。老师讲课只讲框架体系,制作简洁精炼的PPT。

4.对分课堂提升了教学效果。对分课堂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学生自由探索知识内容,记忆深刻。

5.对分课堂简明、实用、门槛低、可操作性强,短时间内能看到显著效果。

6.考核以过程为主,关注了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四)关于对分课堂的思考

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是完美无缺的。对分课堂的应用也需要思考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课程性质各有不同;第二,学生知识水平层次、自学能力,表达方式各有不同;第三,教室的大小,座椅的摆放,学生人数的多少;第四,老师的教学水平,控制课堂的能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对分课堂的效果,操作不当会使课堂显得很乱。但不管怎么说,对分课堂确实是教育领域的新鲜血液,是中国教育者根据国情研发,它操作快,易上手,效果明显,确实受到众多师生的喜爱。

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不同的学科知识将多种授课模式融合使用,真正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参与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复旦教育论坛, 2014.05

[2]田青.对分课堂模式及其优势分析,文理导航, 2016.07

[3]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未来的发展,电化教育研究,2014.07

[4]闫广军.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利弊及改进,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12

[5]李爱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实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财专学报,2013.6

作者简介:

陈文惠,1986年4月出生,女,甘肃民勤县人,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会计,工作单位:新疆建设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系。

猜你喜欢

传统课堂对分课堂慕课
网络互动课堂与传统课堂优势互补策略研究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解读我校“五字高效课堂”模式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